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正>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旱耕地面积13 133.33 hm2,土壤干旱、肥力不足是提高旱区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因土壤肥力不足导致农作物抗旱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培肥土壤的任务十分艰巨。旱作农田土壤培肥工作是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作物栽培措施相结合,综合运用土壤培肥与改良技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旱作农田土壤肥力供给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是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RRC)、水稻—水稻—大麦(RRB)、水稻—水稻—冬闲(RRW)和水稻—水稻—油菜(RRO)5种双季稻模式,烤烟—水稻(RT)、水稻—冬闲(RW)、水稻—油菜(RO)和水稻—绿肥(RG)4种一季稻模式,棉花—油菜(CR)、大豆—红薯(SS)和玉米—萝卜(MR)3种旱作模式,研究其土壤基础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有机质含量高于旱作模式,长期习惯性施肥条件下,除RRO、RT和RW有机质含量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RRW、RRO、RT和RW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有下降,其余则均有增加。RRO和RG碱解氮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均呈增加趋势。RRO和RRW速效磷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年均增加约1.23~4.76 mg/kg。双季稻模式速效钾含量均有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除RT和MR增加外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双季稻模式综合肥力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均有上升。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变化差异较大,双季稻模式应控氮重钾,一季稻模式应减施氮磷,旱作模式应培肥地力和控施磷肥。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芥蓝生长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使芥蓝的产量显著提高,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施用效果更好,每500 g土施用生物有机肥3 g,即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蔬菜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的供肥能力,在肥力偏低的土壤上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93-7495
以豫西南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校正系数和N、P、K肥料利用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即全N、有效P的校正系数在不同土壤、不同肥力水平下较稳定,可作恒值,速效K的校正系数变化较大,与土壤速效K含量呈负相关;N、P、K肥料利用率与土壤中全N、有效P、速效K含量均呈负相关。当土壤中全N含量低于0.7 g/kg时,N肥利用率高于50%;当全N含量为0.7~1.0 g/kg时,N肥利用率为30%~45%;当全N含量高于1.0 g/kg时,N肥利用率低于25%。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低于7.5 mg/kg时,P肥利用率高于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为7.5~17.0 mg/kg时,P肥利用率为20%~30%;当土壤中有效P含量高于25 mg/kg时,P肥利用率低于15%。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低于130 mg/kg时,K肥利用率高于6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为130~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为40%~50%;当土壤中速效K含量高于192 mg/kg时,K肥利用率低于30%。  相似文献   

5.
路桥区主要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路桥区主要蔬菜基地采集85个代表性区域的耕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的pH值、水溶性盐总量、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肥力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蔬菜地土壤pH值总体偏碱性,可溶性盐总量含量较高,有机质处于较缺乏水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丰富水平。据此提出了蔬菜地土壤改良培肥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酸碱度,避免土壤继续盐害化,合理施用N、P、K肥,按需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p H、阳离子交换量呈上升趋势,其余理化指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Ⅱ级肥力上升至Ⅰ级肥力,阳离子交换量从Ⅲ级肥力上升至Ⅰ级肥力,全磷、全钾含量从Ⅱ级肥力下降至Ⅲ级肥力,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从Ⅰ级肥力下降至Ⅲ级肥力,速效磷含量从Ⅰ级肥力下降至Ⅱ级肥力,全氮含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Ⅰ级肥力水平。土壤年限对土壤各指标的影响大小为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全钾全氮p H全磷。可见,随着黄金桂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对肥力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大垄双行的栽培模式下,不同有机物肥料混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试验共包括6个处理,分别是冷粪培肥、热粪培肥、秸秆培肥、冷热混施、秸粪混施和常规对照。结果表明,有机物肥料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的各项肥力指标。其中,冷粪培肥、热粪培肥处理,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要好于其他单施或混施处理,而秸粪混施和冷热混施处理,对于提高土壤全氮、全钾要好于其他各有机培肥处理,冷热混施处理对于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要好于其他处理,秸粪混施处理对于提高全钾及速效氮含量要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玉米高产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玉米高产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高产土壤与一般土壤在肥力体型与肥力体质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肥力体型上主要表现在高产土壤1.O—lO.Omm的颗粒比例、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渗透速度、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含水量等方面明显高于一般土壤,而土壤容重明显低于一般土壤;在肥力体质上主要表现在高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速效锌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土壤。  相似文献   

9.
黄竹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施肥及集约经营管理黄竹林提供参考,对赣县大田乡不同配方施肥黄竹林的叶片养分含量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明显提高竹林土壤的供肥能力,快速补充竹叶养分,增加竹林产量,而不同配方肥中又以矿渣肥2效果最好。影响竹叶N素含量的主要肥力因子及其影响顺序为:全N>速效N>有机质>全P。影响竹叶P素含量的肥力因子及其影响顺序为:速效K>全N>速效P>全K。影响竹叶中K含量的肥力因子及其影响顺序为:全N>全P>全K>速效N。黄竹竹叶N元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黄竹竹叶中N元素含量的临界值为20.46 g/kg,最适值为22.94 g/kg,可用于黄竹营养诊断。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油菜田间试验与该田间耕作层土壤不种植油菜的盆栽试验,研究皓达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对土壤主要肥力、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皓达肥和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与单施氮、磷、钾肥的肥底对照比较,土壤pH值持平,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382.2 kg/hm~2,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302.5 kg/hm~2,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75 kg/hm~2,土壤速效磷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油菜籽粒增产29.2%,改善了品质,其中粗脂肪含量增加2.07%,蛋白质含量下降1.80%,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0~20 cm土壤酶活性之间差异明显,而20~40 cm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小,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距较大.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并根据各因子之间综合得分得出:日光温室的土壤肥力效益最好,然后依次为农田、拱棚、经济作物、果园.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讨论了区域土壤肥力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洞庭湖区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但区域内土壤肥力存在差异,其中平原区河流冲积物区土壤肥力最高,丘岗山地区的红层、花岗岩等区土壤肥力较低;地质背景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量养分影响最为显著,认为在合适的区域,以合理的耕种方式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对培肥地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乡镇尺度上的土壤肥力指标能够代表当地的基础地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指导科学施肥。本研究选择山东省1504个农业乡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土壤肥力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丰缺敏感区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东省乡镇尺度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0.1) g/kg、(0.87±0.01) g/kg、(31.89±0.51) mg/kg 和(128.64±1.48) mg/kg;利用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将山东省各个乡镇土壤肥力分为优、中和差3类,所占比例分别为14.20%、46.67%和39.13%;总体上,山东省土壤肥力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及以下的乡镇占总体比例为85.8%。(2)山东省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自西向东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土壤肥力相对高的地区以中部为中心,成发散式、环形分布,且途经潍坊市中部—淄博市—临沂市东北及东南部—枣庄西部与济宁连接处,构成一个S 型;山东半岛东南部地区土壤综合系数较低,有机质和 速效钾为主要限制因子;中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区土壤肥力等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较低;西北和北部地区,土壤肥力主要限制因子为全氮和有效磷。本研究结果对有针对性地制订适宜山东省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易建文  张维  陈礼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01-17103,17105
[目的]为了探讨紫色土坡地典型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乐至县童家小流域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因经济产出效益不同,农户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结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评价黔中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非碳酸盐岩的土壤肥力,旨在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基本状况及肥力。[方法]以黔中地区6种非碳酸盐岩类岩石上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提取4个主成分及其贡献率、特征值及得分值,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计算各类岩性土壤肥力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土壤化学性质,即土壤养分在土壤肥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非碳酸盐岩类岩石的土壤肥力不同,以玄武岩上发育的土壤肥力最好,其次为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最差的为长石石英砂岩。[结论]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前人对于喀斯特土壤肥力的研究,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的非碳酸盐岩类土壤肥力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促进喀斯特地区的植被培育、生态修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作为中国特有的木本粮油树种,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是林木生长的基础,山核桃土壤肥力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主要受海拔、母岩及人为经营的影响,其中高强度人为经营对土壤肥力影响尤为显著。集约经营后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衰退严重:土壤普遍酸化,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大幅下降;清除林下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养分大量流失;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下降;林地土壤质量的恶化导致果实质量与品质明显下降。采用生草栽培、施加有机物料等措施后,林地土壤酸化缓解,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上升,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当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未来可聚焦于测土配方施肥、自然落果张网采收等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深入研究林地水土流失的形成机制及控制技术,为山核桃林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参71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雄安“千年秀林”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影响林区土壤碳储量及碳通量的主要因素,对雄安后期城市森林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测定林区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容重、微生物量碳等15项肥力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肥力状况,利用ArcGIS10.2绘制土壤肥力分布图;使用土壤呼吸仪监测林区土壤碳通量,明确土壤碳储量、碳通量及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下土壤肥力状况差异较大。生态基础林林区土壤综合肥力最高,西南部近自然林土壤等级最低。土壤碳通量表现为夏季高,春秋低,现存碳储量与原始储量差异不大;林区土壤碳通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碳储量仅与有机质及蔗糖酶活性极显著相关。从提升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角度来看,多彩花林景观是“千年秀林”最适宜建造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南京市东郊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本部试验地和城市边缘带的六合、溧水农业试验基地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阐明研究区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加以评价。结果表明:①省农科院院本部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属中等水平,其主要限制因子是pH值和有机质,偏施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施用较少是研究区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六合、溧水试验基地土壤肥力质量属差级水平,其限制因子是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这与该研究区偏施氮肥而磷钾肥及有机肥整体投入量不足有关。②院本部试验地零星分布的重金属污染影响该研究区土壤整体评价,但从所测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和综合质量指数来看,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该研究区的土壤污染;六合、溧水试验基地则未发生所测6种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寻求适合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特点的培肥途径,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肥既能持续增产,又能提高土壤抗逆性;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增产效应最大,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培肥效果最好;当地应采取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磷肥在有机肥不足时配合氮肥施用等施肥措施;对低肥力土壤,可采用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方案,以达到快速培肥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冀西北坝上高原旱地栗钙土定位培肥试验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对旱地栗钙土有机无机复合度、腐殖质结合形态、氧化稳定性、腐殖质组成和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提出了一些标志旱地培肥效果及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