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为了获得遗传进展,即在遗传素质下一代必须优于上一代。要培育出产量高,使用年限长的牛群,生产牧场首先必须根据牧场自身的生产水平,确立本场育种目标。然后在牧场牛群中挑选超过育种目标的奶牛和能改良下一代生产性能,使牛群和生产水平更接近育种目标的种公牛相交配,逐渐达到牧场的育种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牧场必须有自己牛只的生产性能记录。精确的  相似文献   

2.
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为基础,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加强牛群管理,充分发挥牛群的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牧场经济效益,本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某牧场2021年1—12月4798条DH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牧场牛群结构、胎次、乳成分、体细胞数等指标,根据指标判定牛只及牛群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管...  相似文献   

3.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日本井下牧场等都曾培育过比较高产的牛群.如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95年109头高产核心群母牛头年均产奶量达10 510.6 kg,成为全国冠军[1].总结这些单位培育高产牛群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提高选种与繁殖技术选择产奶量高、牛奶品质好、体型优秀的母牛是提高奶牛单产的重要基础。而提高牧场奶牛的繁殖性能是一个牧场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一个规模化牧场,奶牛的情期发情率应该保持在90%,牛群月度情期受胎率应该在40%~45%。那么,这个牧场的牛群繁殖率才能达到80%,增值率达到15%~20%,平均泌乳天数达到175~180天,牛群的平均单产才能达到28千克/天。2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奶牛日粮营养体系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计算出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进而确立一个在保证奶牛健康、高产条件下的科学的奶牛日粮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有科学的TMR配方,有不同阶段牛群的日粮  相似文献   

5.
关金森 《中国乳业》2021,(10):107-111
断奶前犊牛群组饲养模式因其能实现犊牛机械化饲养和提高犊牛福利等优势,正逐步被国内牧场所接受并应用。但任何工艺模式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都会存在其相应的使用条件和限制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牧场犊牛群组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列举了10 个主要认识误区,以期为犊牛群组饲养模式在牧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我国不同地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参测牧场的繁殖性能差异,本研究于2019年10—12月和2020年2—5月对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5个DHI参测牧场的牛群繁殖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对各地区牛群的青年牛初配日龄、产后首配天数、青年牛配种次数和经产牛配种次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中,各地区中型牧场(500~2 000头)和大型牧场(大于2 000头)在调研牧场中的占比较大;从北往南,不同地区牛群的繁殖性能基本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季节对繁殖性能有明显影响,热应激对我国北方和东部地区成母牛繁殖性能的表现有负面影响;牧场规模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无明显规律,500头以下的DHI参测牧场的牛群繁殖性能整体优于其他规模的牧场。我国各地区DHI参测场的繁殖管理较为规范,牛群繁殖性能均优于我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后备奶牛饲养管理是牧场牛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规模化牧场中,饲喂常乳的牧场占比最高,为70.6%,饲喂代乳粉的牧场占比达57.7%,并有38.5%的牧场饲喂废弃乳.在牛奶饲喂量方面,有6%的牧场哺乳期喂奶量在300kg/头以下,大部分牧场(48.8%)喂奶量在400~600kg/头之间,也有部分...  相似文献   

8.
广东汕头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温暖。蜱的活动与繁殖非常旺盛,而焦虫病的发生同蜱的存在有关。广东汕头奥士兰牧场是一个新建牧场,在牛群引进后暴发焦虫病。牛群的来源主是要从我们上海地区和浙江金华地区购入的牛群,南方地区是焦虫病的疫区,从金华和上海地区牛群引入牛的易感性很高,共引入成乳牛200头,死亡成乳牛43头,主要是成乳牛死亡很高,后备牛没有死亡。给牧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初,新疆塔城市阿不都拉乡某养殖户求诊。主述,牛群由夏牧场转场至秋牧场2d后,陆续有5头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已发病1周,病牛消瘦,其中1头已死亡。  相似文献   

10.
犊牛成活率是决定牧场牛群后备持续发展补充力、影响牧场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是规模化牧场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规模化牧场提高新生犊牛成活率的管理措施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研究安×蒙杂种1代牛在干旱草原,自然放牧条件下的产肉性能及生产潜力:提高牛群周转和商品率。特进行18月龄牛的屠宰对比试验为国内外较大数量的牛肉需要提供资料。材料和方法一、试验牛的选择在阿巴嘎旗德力根尔苏木的牧户中挑选健康、体质结实,发育正常的18月龄牛。经外貌鉴定具有代表性,中等膘情的安杂1代6头,蒙古牛6头。试验牛的毛色:安杂基本黑色,无角。蒙古牛有黄、黑、色有角。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对奶牛群的科学管理,确保奶牛牧场内每一头奶牛耳牌编码的唯一性,方便牧场对牛群的识别和管理,方便未来信息系统在奶牛养殖场范围内的整合,科学合理的奶牛号标记的管理是非常必要。耳牌标记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清晰可辨的优点,因此为我国绝大多数奶牛牧场所采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检测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牧场牛群经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的奶牛血清样品2412份。经检测,2412份样品中规模奶牛场牛群免疫抗体滴度≤1∶64样品42份,抗体滴度≥1∶128样品2370份,抗体保护率为98%。  相似文献   

14.
姜亚明 《中国奶牛》2012,(12):56-58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诊断在海丰万头牧场管理中的应用,指出在牧场建立实验室(或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能帮助管理者了解牧场饲料生产是否合理,了解牛群在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科学诊断营养代谢性疾病,确定常见疾病(如乳房炎)的病因并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适时监测和诊断传染病,以及指导和落实牛群健康保健计划等。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一个规模化大型牧场,牛群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泌乳牛群的分群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牧场的生产效率、牛群健康和以及活资产的增值。根据不同牧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分群方案,在头胎、经产泌乳牛分开饲养的前提下,以泌乳天数为基础,以近三次实际测产的真实数据的平均产量为依据,同时参考奶牛体况及怀胎情况进行分群工作。初产牛。对新产牛加强产后护理工作,严格按照兽医中心的制度执行,使奶牛在产后尽快恢复采  相似文献   

16.
一个牛群繁殖效益的高低与牧场繁殖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高产母牛因受不良繁殖管理因素而降低生产性能,直接影响牧场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牧场繁殖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乳房健康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发挥和乳品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为深入了解奶牛乳房健康情况,本文通过DHI数据从长期和当月分析了上海某规模化牧场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该牧场牛群乳房年平均感染率为31.3%,月感染率与权重体细胞数呈线性相关(r2=0.9401),随着胎次和泌乳天数的增加,体细胞数和感染率升高;该牧场慢性感染牛是风险最大的牛群,牛群存在传染性病原感染。通过2015年12月份的DHI数据分析发现,体细胞数80万个/m L以上的牛占12.4%,但是对大罐奶体细胞数的贡献值却达到60.3%,同时新产牛乳房感染率偏高(28%)。因此从短期看,该牧场应对体细胞数过高的牛采取适当措施,从长期看首先应该减少慢性感染牛比例。  相似文献   

18.
在奶牛繁殖工作中,往往会遇到青年母牛开配后屡配不孕的实际情况.这类牛群或多或少存在于牧场中,占整个牛群的2%~4%.这些不孕牛中,有些确实是先天性的不孕即子宫幼稚或生殖道畸形,而另外一些往往可以通过科学诊治、合理用药挽救过来.笔者所在牧场在开场初期曾购入一批超龄青年母牛,通过分类处理,合理治疗,成功治愈了一批患不孕症的青年母牛.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诊治青年母牛不孕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机采集了放牧与拴系条件下,上海某两个牧场一天的各自混合奶缸样,进行牛奶常规成分与牛奶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放牧牛群的奶样常规成份均高于拴系式。两个牧场奶样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放牧牛群奶样ω3、ω6、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CLA(c9,t11)含量均高于拴系牛群。  相似文献   

20.
正1分群饲养,合理投料在分群上有严格的要求,并认真执行。成母牛群分为新产牛群、泌乳牛群、干奶前期和后期牛群。对断奶期犊牛坚持饲喂优质苜蓿和由饲料服务公司加工的犊牛开食料。后备牛分群为育成牛和青年牛,要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需要,制作不同的TMR日粮。2标准化的TMR制作与管理牧场每年可进行两次例行生产检查,检查项目涵盖所有TMR制作事宜。牧场要坚持统一的日粮配制原则,使精粗比合理,营养全面,价格合理,适口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