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选择了穿心莲、白头翁等中草药配成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制剂“黄白痢散”,通过拌料喂服母猪进行了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试验。18头胎次、体重、年龄、分娩期相近的待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CK),其余两组为处理组,两个处理组的母猪从产前5—7d开始,每头每天分别喂50g和100g黄白痢散1次,产后l一2d连喂2次,之后每隔7d再喂1次,直至断奶。结果表明:(1)“黄白痢散”煎剂在平板对所分离的大肠杆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4.3mm;(2)添加“黄白痢散”的两个处理组分别获得83.22%和94.29%的保护率,效果显著(P<0.01),与CK相比,处理组黄白痢发病率分别下降了46.10%和58.06%,平均断奶窝重分别提高8.8lkg和11.06kg,而窝收益分别增加98.22元和l17.22元。由此可见,通过母猪饲料喂服“黄白痢散”,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选取品种、胎次、分娩期相近的10头待产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产前5—7d开始。试验组母猪每头每天分别喂黄白痢散100g,产后1—2d连喂2次,之后每隔5d再喂一次,直至断奶。对照组母猪饲喂不添加黄白痢散的基础日粮。分娩后从其中选取日龄相同、产仔数相近(8—10头)的仔猪各3窝,作为试验仔猪。所有仔猪从7日龄开始诱食。于仔猪出生后的15、30d从每窝仔猪中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公、母仔猪各1头采血,检测抗氧化指标并进行分析。观察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对吮乳仔猪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日龄时,试验组吮乳仔猪T—AOC、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不明显;30日龄时,试验组吮乳仔猪T—AOC提高(P〈0.01),MDA的含量降低(P〈0.05),GSH—Px、SOD活性升高,但差异不显著,提示给母猪喂服中药黄白痢散能够增强吮乳仔猪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的程度,从而提高其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母猪喂服中药白痢散防治仔猪白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 ,组方白痢散 ,通过拌料喂服哺乳母猪进行了防治仔猪白痢试验。预防试验设 2组 ,产后 3~ 4 d给母猪连喂 3次 ,后每隔 7d饲喂 1次 ,每组分别饲喂白痢散10 0 g和 15 0 g,对仔猪白痢的发病保护率达 90 .0 %和 81.7% ,效果显著 (P<0 .0 1) ,仔猪白痢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下降了 4 2 .8和 34.1个百分点 ,且以上两组的平均断奶窝重分别提高6 .88kg和 4 .80 kg;治疗试验组每次给母猪喂服 2 0 0 g的白痢散 ,连续 3d,对仔猪白痢的治愈率为90 .5 9% ,总有效率为 97.6 5 %。  相似文献   

4.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养猪场和广大农户养猪的多发病,常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仔猪黄痢、白痢的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达60%以上.目前对仔猪黄痢、白痢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治办法,如:强化兽医卫生管理;加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对哺乳仔猪用微生态制剂或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妊娠母猪进行预防接种等.目前对妊娠母猪预防接种的疫苗有987 P基因工程苗、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K88-LTB双价基因工程苗、K88-K99-987 P三价基因工程苗等,由于大肠肝菌的血清型极多,如已分离的大肠杆菌O抗原有171种、H抗原有64种、K抗原有103种,其相互组合可形成很多血清型.若发病场(户)菌株血清型与接种的疫苗清型一致,则效果较好;若血清型不一致则效果较差.笔者从1998年起用各场(户)患黄痢、白痢仔猪的粪便接种该场(户)妊娠母猪,有针对性地预防仔猪黄、白痢,方法简单,一般场(户)容易于实施,效果亦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哺乳母猪服“白痢散”防治仔猪白痢王朝龙(贵州省贞丰县畜牧局兽防站562200)仔猪白痢对5’~30日龄的仔猪危害颇为严重。目前用中、西药物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且都有一定疗效,但对未上槽的仔猪投药困难,用注射剂须逐头保定,不但工作量大,且副作用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孕母猪口服大肠杆菌工程苗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母猪口服大肠杆菌工程苗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崔焕磷,谢灯养(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广州510640)诱导仔猪发生黄、白痢的原因诸多,例如:母猪免疫抗体水平低,营养不良,采食霉变饲料,环境卫生差,产房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等等,都会引起仔猪消化系统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母猪使用EM原液,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其仔猪成活率提高24百分点,发病率明显降低,治愈率提高,疗程减半。说明EM通过母体可防治仔猪腹泻;EM通过母体使用时间越长,其防治效果越好;能改善畜舍环境,净化空气。  相似文献   

8.
9.
仔猪白痢在兽医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但多数操作不便,往往一日多次。连续数日,治疗成本也较高。近几年来,笔者等用自拟白龙王漏散通过喂服泌乳母猪治疗吮乳仔猪白痢,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猪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防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仔猪黄白痢和断奶后腹泻病在全国各地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虽然经过不断的治疗 ,能把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所造成的生长发育缓慢和大量的药物开支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 ,不少科研单位研制出了各种疫苗进行预防 ,但其预防效果参差不齐。我场选用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制的大肠杆菌四价苗和仔猪腹泻水肿病疫苗进行实际预防效果试验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 杭州富阳邦达养殖有限公司下属畜禽水产实验场 1 999年 8月提供的产期相同或相近的经产母猪。1 .2 疫苗 …  相似文献   

13.
仔猪腹泻是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常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细菌耐药性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目前,有很多研究报道中草药防治仔猪腹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中药抗动物腹泻的作用机理、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中兽医辨证、中药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机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中药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为防治仔猪腹泻的中兽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仔猪黄痢白痢发病规律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黄痢、白痢属大肠杆菌病,而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内的正常寄居菌,一般地说,对猪是有益的.但也有一些类型(血清型、菌株)能够引起疾病.这些致病的大肠杆菌可依靠其菌毛粘着素粘着在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定殖,产生肠毒素、水肿素、内毒素等而引起致病作用.几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接触308窝,3 029头仔猪,治疗黄痢、白痢病仔猪85窝,361头,发现该病的发病时间与症状,仔猪杂交类型、饲养环境条件、发病季节、死亡率等是有一定的规律.而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亦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黔西县民远养殖场在 1 983年引进大约克公猪和荣昌母猪进行杂交 ,于同年 1 0月份相继产仔 ,到 1 999年已产仔 1 0 0 0多头。其中发生新生仔猪腹泻病症的约为 30 0多头 ,发病率为 30 %。该场曾用仔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进行预防 ,但仔猪生后仍有发病。对发病仔猪曾用痢特灵、氯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效果不佳 ,仍有1 2 0头死亡 ,病死率高达 40 %。本文对新生仔猪腹泻病例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并取致病菌株 ,制成活菌苗 ,喂服母猪 ,有效地控制了该场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生。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该病主…  相似文献   

17.
18.
在出生后的哺乳仔猪饲喂酸奶,可提高其一生中前数周的采食量,产生较高的断奶体重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同时,母猪哺乳期的体重损失将减少,下一个妊娠期的增重将加大。  相似文献   

19.
Intestinnal macromolecular permeability to macromolecules was determined in a group o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piglets before and after they were infected experimentally with Escherichia coli. Six hours after the infection all piglets developed a profuse diarrhoea. The urea and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rum increased markedly after the onset of diarrhoea.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PCV decreased steadily during the experiment but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lipid composition of the faeces did not change. No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the jejunal and ileal mucosa were seen. No uptake of macromolecules (40 000 KDa) was found suggesting that molecule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40 000 or more do not play a role in the persistent diarrhoea sometimes seen in piglets after colibacill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