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2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在5个密度下对辽宁省4个生态区的玉米生产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北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辽西地区次之,辽南地区最低;适宜种植密度辽西地区最大,辽北地区次之,辽南地区最低;生物产量辽北地区最高,辽中地区次之,辽南地区最低。辽西和辽南地区经济系数较高,辽北地区最低。在不同生态区,起主导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和穗粒数,其中,辽北地区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达到最佳,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已成为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由于全省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生态区对玉米品种要求不同,决定了我省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近年来,由于我省生产上玉米品种比较繁多,给玉米生产带来不同影响,使我省大部分地区的玉米品种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玉米生产。针对此种情况。锦州农业科学院紧紧围绕玉米升级计划,加强高产、优质、多抗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锦单18号的成功选育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由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实施解决了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玉米种植和提高玉米产量的瓶颈难题,加速了玉米产业的飞跃发展。然而,近几年我省玉米育种工作者通过育种攻关选育出了几个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品种,但适应范围小,推广面积上不去,远远跟不上我省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玉米新杂交种选育,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在我省玉米主产区和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  相似文献   

4.
一熟制地区以玉米为主体的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技术张洪梅,孙淑兰,黄成吉,陈艳(铁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开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是辽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左右着辽北粮食总产,近三年来亩产达到503~549公斤。为...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8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在5个密度下对辽宁省4个生态区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产量最高,辽北、辽中和辽南地区分别比辽西地区低3.39%、6.06%和19.92%;辽中、辽北和辽南地区植株的株高均较高,辽西地区株高最低;辽南地区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辽北、辽西和辽中地区分别比辽南地区低5.98%、12.64%和18.03%.辽西地区的光照条件突出,中后期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和光合有效时间均较长,利于构建高密度群体,在肥水充足条件下容易获得高产;辽北地区的光照条件较好,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和光合有效时间均较长,但灌浆期伴随降水而产生的较低日照时数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辽南和辽中地区中后期光照条件较差,使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和光合有效时间均较短,产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北地区现有8个谷子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生育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筛选出适宜辽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谷子品种铁谷11号、铁谷8号、铁谷10号,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铁岭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历年的播种面积在4 万h m2左右.近年来,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农民向土地投入了大量的氮、磷、钾速效化肥,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这就加速了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移出.人们已习惯通过施肥来补充大量营养元素,土壤必需的微量元素耗竭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致使田间出现生理病害 ,如玉米田间时常发生花白苗病,足以说明部分地区微量元素锌已严重缺乏,锌已成为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据辽宁省近年抽样调查,辽北地区土壤已严重缺锌.对此2004年我们在玉米主产区进行了玉米施用锌肥试验,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90~1996年沛县夏玉米主产区,玉米年种植面积334hm2以上18个乡镇历年上报72个综合样本,108个品种样本,共180个样本产量(y)与其构成因素(X1、X2、X3)回归与相关显著性的研究分析发现: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主产区内玉米收获密度(X1)、每穗粒数(X2)、千粒重(X3)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多数年份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生产中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或提高每穗结实粒数、或增加千粒重,是实现玉米单产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甘肃省玉米育种工作者通过育种攻关选育出了一些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稀植大穗品种,与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耐密、广适型玉米新品种有很大差距,跟不上我省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适宜密植的玉米新杂交种选育,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在我省玉米主产区种植的耐密、广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杂交种陇单10号,对我省玉米生产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金和 《中国马铃薯》2004,18(2):126-127
江西省春、秋气候适合马铃薯生长,收获期分别在4~5月和11~12月,这两段时间正是我省蔬菜春淡和秋淡,恰好又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鲜薯断档期,我省生产的鲜薯不仅能南下、北上、东进、西行,还可以出口到港澳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我省利用良好的光温条件种植早熟优质品种有巨大的内需和出口潜力。这是我省马铃薯生产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玉米施肥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培顺 《玉米科学》1995,3(1):079-080
玉米施肥技术探讨王培顺(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132101)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玉米晚熟品种的种植、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和其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玉米产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施肥方面,仍不尽合理,盲目施肥现象较重...  相似文献   

12.
寒地玉米“大双覆”高产机理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作民 《玉米科学》1997,5(3):037-039
本文论述了玉米“大双覆”先进综合栽培技术特点,增产原理机制及如何把玉米“大双覆”进一步在我省玉米主产区试验示范推广,急待解决的几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玉米高产再高产创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吴启坤 《杂粮作物》1998,18(5):52-53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是云南昭通地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尤以阴湿冷凉山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时减产30%以上,严重地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解决玉米病害危害的根本措施是选育推广抗多种病害的品种。1974年昭通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组...  相似文献   

14.
铁单系列玉米杂交种在辽北地区推广应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文成  顾剑 《杂粮作物》2005,25(2):85-86
铁岭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素有"辽北粮仓"之称.玉米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25万hm2左右,年产商品种粮20亿kg,玉米出口量占全省1/3.铁岭地区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比较发达,对玉米的需求比较大,品质要求较高,因此玉米品种的选择和种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畜牧业及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近些年来,铁岭地区种子市场上的玉米品种可谓琳琅满目,而且更新快,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5.
玉米品种的推广主要取决于其在当地种植的产量,产量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决定。通过在辽宁省各地区种植高密品种,系统比较了高密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差异,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高密品种在阜新和铁岭地区产量优势显著,适宜推广;在宽甸、丹东和沈阳地区无产量优势,不宜推广;在其他地区产量无明显优劣势,可适度推广。各生态区光照、积温和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推广种植高密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因子及品种对其的适应性。高密品种在辽宁省内的推广是有区域限制的,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品种优势是实现辽宁省玉米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在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和2019、2020年在昌图县老城镇开展大田试验,探索辽北地区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种植密度由 6.0 万株/hm2增加到 7.5 万和 9.0 万株/hm2,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趋势,其中最大增幅达15.1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的生育期呈缩短、收获期子粒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子粒含水率下降幅度为0.1~2.6个百分点。增加种植密度对收获子粒的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辽北地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不仅增产,而且能够降低收获期子粒水分、有利于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是全国极早熟玉米主产区.本区具有无霜期短、积温少、降雨量少等特点。玉米是该区主要粮食、饲用作物之一,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有着较大的比较效益。发展极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本区玉米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维岳 《玉米科学》1997,5(1):010-010
俄亥俄州是美国玉米主产区之一。我利用探亲闲暇时间对该州的德顿(DAYTON)地区的玉米生产情况从春到秋做了观察,这些对我省中部地区的玉米生产与科研可能有所借鉴之处,特整理出来供参考。l温度与降水全年降水量约800mm,各月分布相对均匀。3-5月,各月为SOmrn左右;6-7月,各月接近llmrn;8月80mzn;9-11月,各月为6()m。由于春季降水量较多,常影响适期播种,没有着旱问题。对玉米需水量而言,7‘8月份降水量偏少,有的年份因夏旱而减产。气温情况与我国京。津地区相似,无霜期较长,早春气温较低,夏季炎热,11月份月平均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我国纤维大麻的主产区之一,生产中应用的大麻品种均为雌雄异株,由于雌株和雄株成熟期相差30天,不能同时收获,严重影响了大麻纤维产量和品质,采用雌雄同株品种可以克服这些缺点.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雌雄同株大麻品种,通过对这些品种进行鉴定评价,明确其生长特性和农艺性状,为我省大麻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密度下玉米新品种主要生育性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抗性等鉴定,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豫南地区玉米生产提供品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