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化肥施用后释放快,与作物的吸收不同步,导致其大量养分损失,还造成土壤、水资源以及大气的污染,并将导致作物的病虫害加剧。据此,从根本上改造肥料剂型,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肥料界研究的热点。缓释控释肥料就  相似文献   

2.
关静  王晗  王辉 《河南农业》2019,(4):17-18
人口数量的剧增,耕地面积的日趋减少,必须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才能确保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施肥是促进作物生产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我国肥料的投入占农民整个生产性投资的50%左右,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达到480kg/hm^2,是发达国家规定的安全上限225kg/hm^2的2.1倍。然而,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出现了一些农田增肥不增产的现象。过量施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我国当季作物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每年有大量养分流入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导致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英 《吉林农业》2011,(5):162-162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愈高,肥料的损失就愈小。肥料利用率是因肥料品种、配比、施肥量、土壤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柳河县多点测定结果表明,氮素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60%。化肥利用率普遍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肥料养分流失严重,水资源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及其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如何跳出"石化农业的怪圈",生产绿色食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研究和推广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我国今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粮食生产与施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化肥利用率低、施肥不合理以及化肥施用后大量损失等问题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作物需肥规律,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作物吸收养分能力;运用农业实用技术体系与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作物、土壤进行施肥,这些技术对提高化肥利用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肥料释放养分的时间和强度与作物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所导致化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对肥料本身进行改性或包膜,可有效地延缓或控制肥料养分的释放,使肥料养分释放时间和强度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吻合或者基本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肥料应用过程中存在肥料品质低、用量过大、施用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我国肥料利用率较低。数据显示,我国肥料的回报率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不到全世界的二分之一,大量肥料养分流失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从当前的肥料技术发展来看,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肥料品质、提高肥料的技术性以解决养分利用率低的问题,是解决当前农业施肥面临的部分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增效肥料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增效肥料分为几类,第一类是稳定性肥料,这也  相似文献   

8.
当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应量不能满足作物生产目标的需要时,就需要人为地向土壤中直接施入或叶面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缺的营养元素。补充农作物养分不足的普通方法,是向土壤中基施速效化肥,这种施肥方法经研究证明存在许多缺点:一是养分的利用率不高;二是这种施肥方式容易污染环境;三是农作物易受病虫的危害;四是一次性施入速效性肥料不能满足作物全生育期生长的需要,生育前期生长快,后期出现脱肥现象,追肥又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成本。为此,各国科学家都积极研制各种缓释或控释肥料,这样一方面可以稳定地供给农作物营养,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肥料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防止肥料养分挥发流失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农业持续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进一步发展新疆持续农业生产,我们引进国外新技术,研发成功<满疆红肥料增效剂>.  相似文献   

10.
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流失、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建立和健全耕地保护法、增施有机肥料,耕地保育、研制新型化学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志怡  李金月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60-260,262
化肥的长期使用可导致作物品质下降,对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板结等一系列的问题,且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介绍缓控释肥料、微生物肥料、腐植酸肥料等3种新型高效环保型肥料,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由于化肥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不够、使用不当。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对作物增产效果已不十分明显。研究微量元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今后肥料施用的研究方向,对作物增产将有较好的示范与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化肥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小麦施肥上存在施肥量超标、养分搭配不合理、忽视微量元素等问题,不仅导致产量降低,而且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还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当大量施用传统化学肥料导致养分利用率低的时候,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应运而生。河南农业大学汪强博士在河南省新郑市进行的小麦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肥料在同等施肥量的情况下,与普通肥料相比,增产幅度达20%。因此,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择新型缓释配方肥料和传统配方肥料,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养分释放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用化肥是目前农业增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不合理的施用已经造成诸多问题,尤其是化肥利用率低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足肥料释放的养分与作物需求间的不平衡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推广应用的缓释肥较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缓释肥研究过程中养分释放方面的有关内容,以期为缓释肥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在化肥施用中品种相对单一,肥料利用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健康.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利用天然、半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包膜主成分,研发出了30~360 d可人为控制养分释放、肥料养分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的控释肥料.研究表明,控释肥料可基本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损失,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单纯依靠增施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已带来很多问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有机态肥料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中,如氨基酸、腐植酸、核酸肥料。与传统的无机态化肥相比,它们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并且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无毒害等特点。该文总结了有机养分肥料特别是氨基酸、腐植酸、核酸肥料的作用、优缺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在追求作物高产高量的同时加大了化肥用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产量,但其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水土流失,大量的氮、磷养分进入水体,污染了环境。因此,少用或不用化肥的"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开发有机原料与少量N、P、K矿质化肥及微量元素、微生物等复配生产新型肥料是科技工作者着重开发研究的课题。高效有机肥是山西省长治市绿色生物发展中心生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效环保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中缓/控释肥料、控失性复混(合)肥料因其缓慢释放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欢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科学家团队,分析国内外先进化肥研究的现状,以控制化肥养分流失和挥发为切入点,通过多年科研攻关。  相似文献   

19.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其施用方法很重要。如施用方法得当,其肥料有效利用率就会显著提高。下面将几种肥料的增效施用方法简介如下:一、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有机肥(农家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可以活化土壤,改善土壤质地;无机肥(化肥)养分单一,养分含量高,见效快,但长期单一施用,  相似文献   

20.
新型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我国目前所施用的化肥大多是单质速效化肥,肥效期短,养分容易淋失、挥发和固定,使肥料利用率很低,其中氮肥利用率在30% ̄35%,磷肥利用率10% ̄15%,钾肥利用率35% ̄50%。因此,开发可控制养分释放速度,一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养分需要,低成本,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环境友好的包膜控释专用肥料是新型肥料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