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采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等方法对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大气、地表水、噪声环境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其次,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变化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若干建议。虽然中国西部部分河谷型城市的环境质量近年来大有改善,但总体上仍然较差。其中,TSP污染十分突出,部分城市的酸雨也日益严重,各主要河流的污染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西部部分河谷型城市为例 ,讨论了影响该类城市发展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 ,并研究了环境问题的成因 ,认为工业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地形条件、工业的空间布局、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和城市建设的间接效应等是造成目前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基本矛盾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统计资料,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污染治理水平与实际能力、企业竞争力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中国西部(狭义)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在矛盾与机制.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链、污染治理水平相对低下是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表面原因.实际上,传统产业及其企业的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预算投入低以及迫不得已的保护政策才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5.
兰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生荣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
城市人口规模问题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城市规划编制中各种空间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和人口容量的比较分析,得出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将很快达到适宜人口规模,因此,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以及如何转移和疏散人口,是下一阶段城市规划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统计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狭义)河谷型城市近20年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变化趋势与2001-2003年各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发展阶段。最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强度,因为这是该类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IS的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性质、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表现为从城市向农村过度 ,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农村土地利用类型过度 ,特定的地形地貌持征和区位条件使其土地利用具有复杂的演变模式和较快的演变速度 ,使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本文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利用 RS与 GIS技术 ,在对西固区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空间结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及其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艾尼瓦尔·聂吉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203-208
以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为前提条件,兼顾现实性与合理性,并考虑科技进步因素,按不同的资源开发速度,投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分为三个方案和三种生活水平,建立吐鲁番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容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该区人口承载容量在1990~2050年60年内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动态仿真运算.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对城市化和人类居住环境改善的革命性思考,而对于这一命题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探索。从朴素的古代理想城市建设到近代的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到绿色城市、卫生城市等的转变与发展,可以看出城市建设思路的演进过程。文中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宁夏石嘴山的城市建设发展为案例对象,对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论证今后石嘴山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六大行动计划与城市转型的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谷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以兰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基于1995、2005、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及ENVI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区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并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测算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1995—2015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03%、0.03%、4.73%,耕地、水域、湿地及未利用地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时期转移方向大体一致。2 20 a间,受城市生态系统侵占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84.37×10~8元下降到80.60×10~8元,变化最剧烈的区域集中于市域主城区的黄河河谷盆地及外围的秦王川盆地。各县(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植被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并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变化率呈负相关,空间差异明显。为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兰州城市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兰州市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不但进一步加剧了像热岛、干岛、逆温、城市风等城市气候现象,而且还对城市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发现,2002年兰州市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亿元,占当年GDP的3.93%。此外,城市环境污染还对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生理心理、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居住工作地的选择、子女的去留和兰州外来高新企业数量和效益及其城市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等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兰州市城市环境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耕地资源的甘肃省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耕地资源现状承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不同时期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按人均粮食400kg计算,甘肃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超载352.88万人、213.91万人、10.05万人;如果按人均粮食450kg计算,甘肃省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超载623.24万人、514.97万人、345.31万人。不同类型生态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位于陕西南部的陕南秦巴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陕南秦巴山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人口承载力,以及以陕西省和全国为参照区,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相对人口承载力,均表明陕南秦巴山区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说明持续增长的人口、发展迟滞的经济状况和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成为制约陕南秦巴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兰州秦王川盆地生存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兰州秦王川盆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基础、环境稳定程度、区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其生存能力 ,籍此推测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性。总体上 ,该地区的资源贫瘠 ,且限制性强 ,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 ,区域环境稳定性差 ,对人类活动的反映敏感 ,易受破坏 ,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但相对于周边地区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湖泊水环境容量迭加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湖泊的二维水流———水质模拟,根据水环境容量满足叠加的原则,计算了湖泊经网格划分后的各个分块的水环境容量,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分别计算了2010年水质保护目标下的CODMn、BOD5、TN、TP、可溶盐的环境容量,为博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条件下,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本文探讨了适度人口的计算方法和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1978-2002年的适度人口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但适度人口是动态的,是生产力的函数,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本文未曾寻求到既能提高区域适度人口数量,又不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与影响的土地、经济和生态承载人口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临界点,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于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它属于暖温带干旱区,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人类活动势必对环境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对环境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资源的生产潜力,协调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