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种优势在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利用使这些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大提高。近年来在小麦杂优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带来了曙光。小麦化学杀雄剂的应用,小麦光敏不育性的发现,尤其是K型等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有种体系的创制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小麦杂化利用的技术问题正在走向成熟。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育已上升为小麦杂优利用从研究走向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关于小麦的杂种优势,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小麦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但是,不是任何杂交组合都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实际上…  相似文献   

2.
植物核雄性不育系利用途径的研究和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天真 《种子》1991,(5):38-42
植物的核雄性不育性,以在杂优制种时可以免除人工去雄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水稻、玉米、高梁等作物国内、外用核质互作类型的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优制种;棉花、水稻、大麦等作物也用核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优制种。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  相似文献   

3.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尉 《作物学报》1979,5(4):51-56
<正> 在“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这篇综述中,第一部分论述亚麻、洋葱、甜菜、玉米、高粱的杂优育种与有关遗传问题,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小麦与水稻的杂优育种与遗传。1、亚麻在作物中最先发现可遗传雄性不育现象的是亚麻。1921年贝特森报道说,他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加省  余显权 《种子》2004,23(11):40-4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受到育种家的广泛重视,它的形成机理同细胞质遗传理论密切相关.在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决定着杂交水稻的生产及其种植面积.在不育性研究中主要是研究育性恢复基因对不育基因的恢复能力.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一个恢复系对应的一个不育系进行,也有人尝试着用恢杂的方式进行恢复基因的位置研究,不同的类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野败型、包台型、滇型、红莲型、马协型的遗传及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综述,对分子生物技术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泰辰 《种子》1990,(6):31-33
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近年都在1.6亿亩左右,1989年发展到近2亿亩。杂交水稻的长足进展,在稻谷增产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因此,作为杂交水稻基础材料的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遗传基因组成问题,成为从事水稻杂优育种工作者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当前栽培面积最大的野败型杂交籼稻的遗传基因组成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小麦育种的一项重要任务仍然是培育可行的商用杂交小麦。获得充足的异花授粉的有效方法有赖于胞质雄性不育系(A系)与优良恢复系(R-系)的结合。有70多种雄性不育胞质,能引起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其中,提莫菲维(T.tumopheevii)、Aegilop Kotschyi和Ae.ventricosa胞质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最为广泛,前者(T-型胞质雄性不育,T-  相似文献   

8.
与水稻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特异的mtDNA片段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K型雄性不育材料是新发现的一类核质互作不育类型.本研究以水稻K型雄性不育的不育系(K17A)、保持系(K17B)以及杂交F1代(K优17)为研究对象.采用SDS法提取各水稻材料的线粒体DNA(mtDNA),mtDNA经纯化后利用EcoR Ⅰ和Mse Ⅰ进行双酶切,并进行AFLP分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上述材料的mtDNA中找到了K17A、K优17所共有的特异片段,回收并纯化该片段.特异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得知该特异片段序列为442 bp所组成.利用GenBank对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表明该序列与水稻其他已知核质互作不育类型特异片段序列不相关,并且该序列与水稻的两种未知功能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1964年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株。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为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我国成功实现籼稻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籼型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商品化利用的国家。至1999年我国杂交稻累计种植2.5亿hm2,增产粮食3.7亿t,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 育种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研究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1 三系新质源发掘和不育系选育野败型不育系育性稳定,可恢性好……  相似文献   

10.
小麦T型恢复系R16的选育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清上  王连铮 《作物学报》2000,26(1):121-124
自从J. A. Wilson和W. M. Ross于1962年育成了具提莫菲维(Triticum timopheevii)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简称T型不育系)以后, 小麦育种工作者开始了利用三系进行杂种小麦育种的研究。 其中, 对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问题做了大量工作。 J. A. Wilson(1968)报道彻底恢复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需要多对恢复基因的互作效应。 J. W. Joh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