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锡兰橄榄实生单株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现场初选和室内鉴定分析方法对锡兰橄榄(Elaeocarpus serratus L.)实生群体进行单株选优,筛选出大果丰产优良单株,单果质量25 g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9.23%,Vit C含量0.369 5 mg/g,钙含量1.137 mg/g,其产量和果实品质明显优于对照,2010年5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云祥锡兰橄榄.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种实表型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方法】从浙江省天台县8年生无患子实生林分中,选择102棵无患子单株,连续2年观测102棵单株的15个种实性状,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等分析。【结果】102棵无患子的15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4.91%~65.67%;基于15个种实性状划分的6个群组间性状差异明显,可为营建不同用途的无患子林提供基本材料;果实质量、单株产量、果皮皂苷含量和种仁油脂含量是无患子4个重要的经济性状,4个性状与其他性状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表征产量、种实化学成分和种实形态因子的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790%,其反映的信息与基于15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无患子实生群体表型变异丰富,这些多层次变异为不同利用目标的良种初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济宁和泰安两试验区早实核桃实生后代为研究试材,对树体形态、果实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等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早实核桃实生后代的树高、冠径、干周及结果枝长度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而结果枝粗度的变异系数两地分别为10.34%和6.47%;(2)参试样品青果和坚果果实形状主要为圆形和长圆形,坚果的颜色有褐色、浅褐色和浅黄色,核仁的颜色有黄褐色和褐色,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下,而青果和坚果的平均单果质量、坚果的壳厚及出仁率变异系数大都高于15%,其中坚果壳厚的变异系数高达30.73%;(3)坚果核仁的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等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其中脂肪酸的变异系数两地分别为0.55%和0.31%;(4)根据树体性状、果实性状及单株坐果数的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了丰产稳产型、大果型、薄壳型及矮化型等4个优良单株。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对现有实生核桃园进行实生选种与实生核桃园改造,二是对未来新建实生核桃园必须建立规范的采种园,严格控制种源,保证种子的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环境下种植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永久F_2群体,获得2年三环境的永久F_2群体资料。估算纤维品质性状各项遗传方差比值和进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5个性状的遗传方式基本一致,都受加性、显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的影响,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马克隆值以加性以及加性和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纤维比强度的遗传受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的作用较小,作用不显著。永久F_2群体的杂种优势预测估算结果表明,永久F_2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非常小,中亲优势小于3%,并且伸长率性状呈负向杂种优势。试验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永久F_2群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倍体马铃薯F1群体杂种的真伪性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并对群体与其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天薯10号与炸条加工型品种克新17号进行杂交,获得227份F1群体基因型(KT-1~KT-227)。采用轮筛法从70对马铃薯SSR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差异性较强、具有双亲特异条带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分析227份马铃薯杂交后代单株的杂种真伪性和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pc 2.1软件分析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结果】共筛选出7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为S180、STI049、STI019、STI005、STI024、STG0016和STI007。7对引物相互补充鉴定出227份株(系)均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100.0%。在引物STI019、STG0016、STI005、STI007的扩增结果中,分别有70,58,20和18份单株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新条带,7对引物扩增结果中均出现不同数量单株亲本位点的缺失。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54~1.00,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2时,基因型KT-150单独聚为第Ⅰ大类,占F1群体的0.44%;其余228份材料聚为第Ⅱ大类;在相似系数为0.67时,第Ⅱ大类又分为2类:第1类偏向父本克新17号,共74份株(系),占F1群体的32.60%;第2类共152份株(系),占66.96%。在相似性系数为0.69时,第Ⅱ大类第2类又分为2个亚类,第1亚类偏向母本天薯10号,共142份,占62.56%,表明F1群体表现为偏母遗传;第2亚类只有10个单株,占F1群体的4.41%。在相似性系数为0.73时,第Ⅱ大类第2类第1亚类又分为2个亚亚类,第1亚亚类67份株(系),第2亚亚类75份株(系)。【结论】KT-150、KT-95、KT-223、KT-97、KT-214、KT-227、KT-234、KT-119、KT-121、KT-205和KT-207这11份基因型与亲本及其他基因型之间相似性较小,重组变异率较高,有望进一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加工型马铃薯株(系)。  相似文献   

6.
玉米八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优良自交系‘农系531’和‘SIL8’为亲本构建200个F2:3家系,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8个产量性状进行QTL鉴定。8个性状共检测到34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21%~26.62%不等,累计解释各个性状的表型变异为21.33%~74.10%。分布于第1、3、4、5、6染色体上16个QTL形成6个QTL富集区,且表型贡献率最大的QTL均位于富集区内。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其中QTL间互作1对,QTL与背景间互作8对,背景间互作17对,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98%~15.93%不等,累计解释各性状的表型变异为15.93%~61.64%。多数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非常复杂,上位性在产量相关性状形成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QTL富集区对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与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核桃早实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确定RAPD标记OPB-08900与核桃早实基因的遗传距离,对该标记测序,分析其序列特征。【方法】以核桃早实优系绿园和晚实、速生优系绿丰及绿园×绿丰杂交组合的154株F1杂种后代材料的DNA为模版,OPB-08(5′-GTCCACACGG-3′)为引物,PRAD-PCR技术检测与核桃早实基因相关的RAPD标记OPB-08900在供试亲本和F1群体的分离状况,Haldane函数计算遗传距离;对OPB-08900 DAN片段克隆测序;DNAMAN软件分析序列酶切位点,BLAST分析序列同源性。【结果】RAPD标记OPB-08900在早实亲本绿园上标记带出现,在70株早实后代的69株上出现;但在晚实亲本绿丰上该标记带未出现,在84株晚实后代中有82株未出现;供试杂交群体早实和晚实性状的分离比例符合1﹕1的分离比例,RAPD标记OPB-08900与核桃早实基因共分离,OPB-08900与核桃早实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99 cM,序列全长958 bp,该标记应记为OPB-08958,GenBank序列号为DQ673614;有36个限制性内切酶对OPB-08958序列有97个酶切位点, OPB-08958序列和植物基因组序列没有同源性。【结论】核桃的早实性状受多基因控制,RAPD标记OPB-08958与核桃早实基因之一相连锁,其DNA序列为核桃基因组所独有。  相似文献   

8.
四交群体(Four-way cross population)是一种有效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检测群体.对四交群体下的玉米株型、耐密性、开花相关等性状以及棉花的株型、生理、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玉米、棉花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HR132是以鄂中5号为母本,与优质低垩白恢复系绵恢725杂交,F2代选单株为母本,再和扬稻6号复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籼型恢复系。该恢复系糙米率、直链淀粉、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等多个指标达到国标一级标准,而且花粉量充足。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裂角落粒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机械适收性。利用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122份甘蓝型油菜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进行抗裂角性评价,发现抗裂角指数(Shatter resistant index,SRI)大于0.60的品系占4.1%。分析抗裂角指数(SRI)与角果长、宽、果喙的相关性,发现抗裂角指数与角果长和果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结合种子的品质性状分析,共筛选了3份品质性状优良且抗裂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早熟圣光168、E-7039和E-7089。  相似文献   

11.
白术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优良产地和优株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期2 a,通过对全国8个省(市)20个产地白术Atractylodes mcrocephala秧苗(术栽)栽培遗传试验,发现白术根茎原药材规格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种植材料非常混杂,至今尚无品种.遗传分析表明,各主要性状在产地间和个体间都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而且大多数性状遗传力中等或强,进行选择可获得较好的遗传改良效果.根据白术遗传变异特点与产地试验和选优株实践,得出天台县石梁和临安市西天目山是白术优良产地,并制定了优株选择方法和标准.表3参4  相似文献   

12.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3.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12个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样本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坚果果形系数、平均坚果质量、坚果壳厚、坚果出仁率、核仁质量、核仁脂肪、蛋白质、单位面积(m2)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3.99%为标准,确定了3个反映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式,并通过计算样本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样本进行比较,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样本,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符。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选。  相似文献   

15.
苦楝素含量高的苦楝优良种源及单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溶剂乙醇浸提法提取苦楝果实、树皮和树叶中的杀虫活性成分,对苦楝提取物进行熔点测定、红外吸收光谱测定、质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确定该提取物是苦楝素。测定苦楝不同部位的苦楝素含量,进行不同部位苦楝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苦楝不同部位的苦楝素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在国内收集15个苦楝种源,进行繁殖和造林,并测定其树皮和树叶中苦楝素的含量,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比较,筛选出适于矮林作业的优良种源7个;在福建省内进行苦楝优良单株选择,选出128株苦楝优良单株,测定苦楝优良单株果实中苦楝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平均值比较,筛选出果实中高含苦楝素的苦楝优良单株9株。  相似文献   

16.
以青菜品种"苏州青"为试材,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研究了镉(Cd)胁迫对青菜幼苗相关生理特性以及基因组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5、10、20、40 mg·L-1)的Cd处理20 d后,青菜幼苗的鲜重、根伸长受到显著抑制,叶片的叶绿素以及蛋白质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增加。选用8条寡核苷酸引物(10 bp)对青菜幼苗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对照组的RAPD图谱中可分辨出55条谱带,Cd胁迫后的RAPD图谱发生改变,呈现谱带的增加、缺失和荧光强度的改变,并且与Cd浓度剂量-效应相关。随着Cd浓度的增加,幼苗叶片基因组的模板稳定性逐步下降,并且RAPD多态性与青菜幼苗的生理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谱带可作为检测Cd对青菜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抗病性,并测定BTH处理对番茄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00 mmol·L-1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抗效果,其中0.50 mmol·L-1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果可达42.7%。BTH可以提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能缓解由TYLCV侵染带来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的趋势。喷施BTH或接种TY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喷施BTH诱导并接种TYLCV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表明,BTH处理可以缓解TYLCV侵染对番茄光合系统的伤害,诱导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显著降低其病情指数,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土荆芥腐解液对蚕豆幼苗光合特性和保卫细胞活性的影响,为揭示土荆芥的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表皮条分析法和盆栽试验,分析土荆芥腐解液作用下蚕豆幼苗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叶面积、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检测保卫细胞的活性及细胞核异常率.[结果]土荆芥腐解液处理蚕豆幼苗的叶面积变化不明显,但地上部生物量和株高显著下降(P<0.05,下同),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土荆芥腐解液处理蚕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但与对照(CK)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土荆芥腐解液的作用下,蚕豆叶片的保卫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核出现错位、固缩、拉长或降解等畸变特征;随腐解液浓度的增加,保卫细胞死亡率及细胞核畸变率显著升高.[结论]土荆芥腐解液对蚕豆幼苗的光反应影响不明显,但其较强的细胞毒性能引起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发生畸变,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幼苗气孔运动受阻,吸收CO2的能力下降,光合效率降低而影响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互叶白千层高精油优良单株的选择与等级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通过目测初选出的41株优良单株中,以茶树油国际标准(ISO4730-1996)为基准,以枝叶生物量、含油率、4-松油烯醇和1,8-桉叶油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运用独立标准选择法,复选出14个高精油优良单株.用多目标决策法将优良单株分为3个等级(1级5株、2级3株、3级6株).8株精选的优良单株,其生物量为230.8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