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为选育耐密种植,适合轻简化收获的油菜提供理论基础。对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分枝数的关联度最大,在相关性中,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呈现显著相关,而且性状内部也存在着相关性,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分枝数。因子分析表明: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农艺性状中累计贡献率占到了总体的74.99%,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选育中应加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的选择,分枝部位要合适,减少无效分枝数,注重株型结构性状的选择,从而努力提高角粒数和千粒重,为有效提高单株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栽培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栽培密度是决定轻简化栽培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滇早油16号、花油8号、黄矮早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高密度处理(30万、36万、42万、48万、54万株·hm^-2),研究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及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8万株·hm-2高密度下,油菜获得较高群体籽粒产量最高,栽培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油菜的一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单株产量,而对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的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一次分枝数、千粒重和株高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油菜的实际产量与千粒重和株高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油菜以高产育种为目标应重点选育株高和千粒重较为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盆周山区移栽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为当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支撑,对 21 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间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角果长的变异程度较高,是引起单株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能为油菜品种选育提供更多遗传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分枝角果数、株高、千粒重、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对油菜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 1.115、0.527、0.519、0.382、0.406,具有较明显的正向作用;各农艺性状间存在相互影响,株高、分枝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 21 个油菜品种划分为 4 类,其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类群Ⅰ表现为植株较高、主花序长、主花序及分枝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 、千粒重小;综合分析得出,盆周山区移栽高单产油菜的选育当以多分枝角果数、长角果、多角粒数为主要选育指标,以高植株、低一次分枝高度和多主花序角果数为次要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多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甘蓝型油菜21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不同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长度>角果籽粒密度>千粒重>始角高度>株高>花期生长天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生育期>苗期生长天数>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总数>分枝部位高度>结角密度>分支角度>角果表面积>角果长度。在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改良和选育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与单株籽粒重关联密切且表现稳定的农艺性状,如主花序性状因子(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产量三因素构成因子(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植株形态因子(一次有效分枝长度、二次有效分枝长度、始角高度、株高)、生育阶段因子(苗期、花期、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油菜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组配获得高产时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油菜杂交高产组合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油菜杂交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杂交油菜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种植密度、生育期、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结荚密度、平均荚粒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高。云南玉溪市利用杂种优势组合油菜高产育种工作中,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应适度增加播种密度,并适时早播,当株型合理时,应加强对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29份DH纯系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分枝高度、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等)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株经济学产量等5个性状偏向于父本,而一次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经济学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和分枝高度之间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数因子、主花序角果数因子和分枝高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0.0%,基本涵盖了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花序长度与植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以649 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花序长度平均为45.67 cm,变幅范围为(28.00~66.65 cm),且长主花序材料很少;主花序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不易受坏境条件的影响,适合早代选择;主花序长度与株高(r=0.8262)、主花序角果数(r=0.7804)、单株角果数(r=0.7466)、一次分枝数(r=0.4680)、主花序角果长度(r=0.3164)、角粒数(r=0.232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花序长度与有效分枝位及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长度、株高、一次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花序角果长度与角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相关性分析可知,选育长主花序的材料,能有效提高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从而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结合当前直播或机播油菜高密植生产要求,应当选育主序长、主花 序角果数多、角果较长、单株产量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丽  王通强 《种子》2005,24(1):70-72
用35个双低油菜品种,进行株高、角果长、分枝高度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一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得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r=0.548 9**);而角果长、分枝高度和二次有效分枝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株高、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679 0),其次是每角粒数(0.396 6)、单株角果数(0.377 3)和株高(0.309 5),而角果长等其它4个农艺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应加强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特别应注重对千粒重、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和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杂交油菜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回归关系,[方法]通过测定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收获指数、单株产量、株高、千粒重、角粒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结果]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92-0.3358),平均为22.47%,收获指数在0.30以上的组合仅占0.31%;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千粒重、角粒数5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选育长角果和主花序长的材料,来提高育成材料的角粒数和千粒重;选育植株相对较高、主花序较长、一次分枝数较多的个体,来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角果数,最终育成单株产量较高的组合(或品种)。[结论]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提高单株产量,协调好高产与高收获指数间的关系,育成收获指数较高的组合(或品种)。  相似文献   

10.
解析黄淮区试各试验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关系,并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本研究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10—2015 年油菜黄淮区试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用油菜产量三因素的基因与环境互作结果对试验点进行分类,并按照区分能力和代表性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富平试点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株高和分枝部位表现最好。淮安试点的千粒重、单株产量、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表现最好,成县试点的每果粒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表现最好。按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分析,宿州试点都单独聚为1 类;杨凌试点的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高。宿州试点被划分为另外一个品种生态区,杨凌试点是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