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新兴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广东新兴地区分离的I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SS毒株,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Ⅰ型鸭肝炎病毒79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SS79.按弱毒疫苗规程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10-5.16个EID50/只.接种1日龄雏鸭后第3天可检测到抗体,7 d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1次免疫抗体可维持4周以上.疫苗在-20℃保存6~12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将鸭甲肝病毒鸡胚化弱毒MY株Vp1基因原核表达工程菌(pET32a+Vp1,BL21(DE3)PlysS)对基因Yp1进行大量表达和纯化,得到鸭甲肝弱毒MY株Vp1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进行监测,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Vp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血清检测琼扩效价≥1∶64,细胞中和试验效价为1/45;雏鸭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攻毒起到了保护作用.首次揭示了DHAV-1结构蛋白Vp1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雏鸭获得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病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Duck hepatitis)的病原体,1950年由 Levine 和 Fabricant 在美国首先用鸡胚接种分离出来,它属于微病毒科的 RNA 肠病毒,称之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简称 DHV)。此病毒危害3周龄以内雏鸭,可引起90%以上发病死亡率;超过4周龄以上鸭很少发病。国内外目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VP1基因在鸭胚传代中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将LY0801株DHAV-1在鸭胚体内传代至30代,分别对1~5、10、15、20、25、30代病毒进行VP1基因的克隆测序。各代次病毒分别以108copies/胚接种9日龄健康鸭胚,测定各组鸭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和病毒在鸭胚尿囊液中的增殖拷贝数。结果表明:DHAV-1在鸭胚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之间出现12个氨基酸的反复变异和同步变异,分别为R43M(K)、T48A、T101S、L169F、T180I、S181L、R183Q、E184A(K)、G187D、D193N、M213R、H219Y;在传代过程中,病毒致死鸭胚的时间逐渐延迟,但病毒在鸭胚内的增殖拷贝数未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从山东地区分离的多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毒株CL,将其在SPF鸡胚中盲传致弱后制备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检验、保存期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20℃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以上;接种后抗体产生快,3d便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7d时抗体中和效价为26.3,一次免疫抗体可维持6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山东地区分离的多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毒株CL,将其在SPF鸡胚中盲传致弱后制备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检验、保存期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20℃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以上;接种后抗体产生快,3d便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7d时抗体中和效价为2^63,一次免疫抗体可维持6周以上。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鸭胚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ATCC毒株接种健康鸭胚,收集致死的全胚组织作制苗材料,用福尔马林灭活,以麸氨酸钠终止其作用。先后试制疫苗11批,在试验室免疫雏鸭71只,经强毒攻击后,总的保护率为90.4%。本疫苗免疫雏鸭3天后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在室温至少可保存11天,在4℃可保存254天。经在江苏、安徽、广东等省推广应用200000头剂,均安全有效,颇受用户欢迎,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Ⅳ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此后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可持续至4周龄。疫苗在-20℃保存3~6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自Levine等(1950)首次于鸡胚中分离到鸭肝炎病毒(DHV)以来.在感染鸡胚上进行的血清中和试验在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公认为权威的诊断方法,虽然近几年发展而成的琼扩、间接血凝、ELISA等方法逐渐取代了繁琐、费时的中和试验,但由于DHV细胞培养上的难度,鸡旺接种在DHV的增殖等方面仍有切实的应用价值。为了更有效地便于实验观察及收获病毒,我们对DHV的鸡胚适应毒株进行了筛选、比较,以寻找最适鸡胚毒株。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用毒林:QI弱毒株、ATCC(Cg/DZ)标准毒株、E52。疫苗毒株,由南…  相似文献   

10.
对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后的组织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雏鸭接毒12 h肝、肾呈现轻度细胞变性;48 h后组织变性程度减轻,汇管区周围细胞增生;144 h细胞核、浆染色加深,组织修复迹象明显;14 d结构正常.接毒12 h脾脏白髓、法氏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72 h脾、24 h法氏囊中淋巴细胞有所增多.心脏、肺、脑组织在接毒各期皆有轻度的充血、出血.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与标准毒导致的多组织变性、坏死相比,其变性轻而可逆;与疫苗HY所致的组织变化相似,但结构恢复时间早.结果表明: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虽可造成雏鸭肝、肾等实质器官轻微的组织病变,但损伤的组织结构可在短期内修复,并恢复至正常;脾脏、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在接毒后,也由减少到增多.本研究为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用作鸭肝炎疫苗株的安全性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巢氏PCR(nested-PCR)扩增出1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MY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片段,将VP1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结果为714 bp,GenBank登录号:GU363950。对MY株VP1基因编码蛋白的主要抗原位点进行预测,aa208-aa222氨基酸区段表现很高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VP1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ET-VP1,转入BL21 PLyss(DE3)细胞中,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1个相对分子质量为47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鸭肝炎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2.
鸭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对鸭肝炎病毒的发生与分布、病原学、基因组学、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Duck Virus Hepatitis In Canad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从辽宁省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PCR检测初步鉴定其为鸭肝炎病毒,命名为YK株,应用易感鸭胚和雏鸭进行传代及病毒含量测定,E_1~E_5代鸭胚适应毒病毒含量在10~(6.5)~10~(6.9)ELD_(50)/0.2 m L之间,E2代鸭肝组织毒病毒含量为10~(6.3)LD_(50)/0.1 m L。动物试验结果表明,YK株鸭胚适应毒E_2代对7日龄雏鸭的致死率高达100%。序列测定分析表明,YK株与DHV-A的VP1基因同源性在71.4%~72.3%之间,与DHV-B的VP1基因同源性在71.9%~72.3%之间,与DHV-C的VP1基因同源性在94.3%~98.8%之间。试验表明,YK株与韩国新型鸭肝炎病毒在同一分支上,属于基因C型DHV。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基因库中鸭I型肝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二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鸭I型肝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二重RT-PCR方法.该方法对同一样品中的鸭I型肝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2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202 bp(鸭I型肝炎病毒)和474 bp(番鸭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鸭圆环病毒、鹅细小病毒、鸭副黏病毒、鸭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0 fg的鸭I型肝炎病毒RNA和番鸭细小病毒DNA.研究建立的鸭I型肝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的二重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鸭I型肝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爆发的频率和类型也随之增多,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疾病之中,鸭病毒性肝炎危害更为严重。由于鸭病毒性肝炎易感的是3周龄的雏鸭,尤其是3~7日龄的雏鸭,发病早、死亡率高,给防制带来了难度。近几年来不断有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暂时不能确定的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出现,其中有的不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 (DVH)病是雏鸭的一种迅速传播和高致死性传染病 ,以突然发病 ,运动失调 ,神经症状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对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现将对该病的诊断鉴定及防治简介如下 ,以供养殖业主及各界同仁共同探讨。1流行病学调查及症状本病多发生在三周以内的雏鸭 ,最早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通过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毒株能使鸡胚发育迟缓、胚爪发育畸形、肝脏变绿。分离病毒回2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试验,能使雏鸭在2~3 d内100%发生死亡,其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的小鸭一致。分离毒株对氯仿不敏感。病毒接种于鸭胚成纤维细胞后没观察到明显的CPE。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被I型DHV标准血清所中和,证明分离的野毒株血清型为I型DHV,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19.
1999-2008年从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广西、山西、江西、广东、福建和辽宁等地有典型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的病死雏鸭中共分离得到22株病毒。用鸭肝炎病毒(DHV)Ⅰ型(DHV-1)抗血清和新型DHV (N-DHV)抗血清对分离的22株病毒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对22株病毒的抗原相关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然后对VP1基因的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存在DHV-1和N-DHV两种血清型。其中分离到的12株为DHV-1,10株为N-DHV。依据VP1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与根据抗原性鉴定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一致。12株DHV-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左右,10株N-DHV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左右;DHV-1分离株与N-DHV分离株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2%-77%。同血清型病毒株间的VP1基因变异很小,表明DHV的抗原性稳定。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已发布的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3)基因序列,针对VP1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及一条特异性TaqMan探针建立了DHAV-3的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TaqManRT-qPCR)。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的TaqManRT-qPCR方法在6.39×10^8~6.39×10^0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值为0.999。该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出DHAV-3,与血清1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1)及其他常见鸭病病原无交叉反应,且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用普通RT-PCR方法和建立的TaqManRT-qPCR方法,对63份临床疑似鸭肝炎的肝组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RT-PCR方法检出DHAV-3的阳性率是34.92%(22/63),TaqManRT-qPCR方法检出的阳性率是41.27%(26/63);对49份DHAV-3感染康复鸭的肛拭子样品进行检测,RT-PCR和TaqManRT-qPCR方法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2.45%(11/49)和85.71%(42/49);用TaqManRT-qPCR方法和鸡胚半数致死量法(ELD50)对DHAV-3(SD70株)鸡胚病毒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所建立的TaqManRT-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DHA-3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