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稻茬免耕移栽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油菜稻茬免耕栽与其它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油菜稻茬免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产量无明显差异,两种移栽方式较同品种小窝点播分别增产11.32%和12.77%,达极显著水平,同是小窝点播的甘兰型油菜较芥菜油菜增产20.93%油菜稻在茬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的主要经济性状差异不大,除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差异不大,降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小窝点播,它们均以较好的幼苗素质,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油菜不同叶龄免耕移栽试验,结果表明:4.2叶、5.2叶、6.2叶为适宜移栽叶龄。与7.2叶移栽相比,达显著水平。分别增产19.0%,18.3%,17.9%。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稳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华北地区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播量、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小麦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小麦3年均表现为减产,减产幅度8.3%~25.0%;而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播期,增加播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油菜免耕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和效益,采取两因子四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平均产量183.11kg/667m2,最高产量203.56kg/667m2,免耕条播平均产量156.45kg/667m2,最高产量169.78kg/667m2,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平均增产17.04%,增产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24.24元/667m2,差异不显著;油菜免耕移栽适宜密度为6000株/667m2,免耕直播适宜播种量为0.35kg/667m2。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7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7.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曾兵  饶勇  李大雄  罗莉斯  杨斌  李超  肖华贵 《种子》2012,31(8):114-116
通过对黔油28号、黔油29号育苗翻犁移栽和育苗免耕移栽制种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制种,产量均以翻犁移栽较高,免耕移栽较低;成本投入均以翻犁移栽较多,免耕移栽较低;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益及产投比均以免耕移栽制种高。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不同移栽方式效果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时水稻免耕不同移栽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器插秧无明显缓苗期,秧苗生长整齐、长势好,分蘖成穗率高、结实率高,产量表现为620.4kg/667m^2,比免耕抛秧增10、4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水稻免耕移栽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总结出了贵州水稻免耕移栽田块选择、品种选用、育秧、大田栽前处理、栽植方式和密度、移栽方法、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徐稻3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徐稻 3 号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徐稻3号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5日-25日、适宜栽插密度为 3.33×105穴 /hm2,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适宜穗数和较大的穗型以及较高的产量,且各项稻米品质指标值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张瑞茂  曾章丽 《种子》2013,32(2):107-109
为模清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金农油1号适宜的配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措施,设置6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其配套轻简高效种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与投入是普通育苗移栽>免耕移栽>整地撒播>整地直条播>整地直播>稻桩免耕点播;单位面积净收益是整地撒播>稻桩免耕点播>免耕移栽>整地直条播>整地直窝播>普通育苗移栽;整地撒播、稻桩免耕点播、整地直条播、免耕移栽都可作为金农油1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地加以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是四川省主要的油菜产区,为了提高该区的油菜产量,通过在免耕撒播模式下对油菜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的研究,提炼出一套适宜于川中丘陵稻-油两熟区油菜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曾令琴 《耕作与栽培》2012,(2):22-23,25
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进行了稻茬油菜免耕适宜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和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大眼泥田产量最高,翻犁移栽和免耕栽培单产分别为176.4kg/667m2和175.6kg/667m2;其次是斑黄泥田,翻犁移栽和免耕栽培单产分别为175kg/667m2和171.8kg/667m2;免耕与翻犁产量相当,免耕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养分和结构,可节省成本100元/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不同品种稻茬免耕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品种稻草覆盖免耕对比试验,探索在遵义市900m左右区域的一年两熟稻田耕作制下,免耕马铃薯栽培不同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试验表明:马铃薯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条件下综合表现最好的是费乌瑞它,其次是中薯3号,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该品种在东台市适宜套种,本地农户习惯在油菜收获前,在其基部套种玉米、棉花等秋熟作物,这种种植方式对油菜品种的株型、熟期等农艺性状具有特定的要求。一般要求油菜品种有较适宜的分枝始节位、抗倒、熟期不宜过迟。该品种分枝始节位较高,正常种植密度一般在40cm以上,成熟期在5月25日前后,不易倒伏,基部及主茎叶片大小适中且落黄脱落快。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在适宜播种(移栽)条件下,耕作土壤不进行任何的翻耕、犁耙,通过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处理后,直接在前茬地开穴(或开沟)施肥、播种(移栽)玉米,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进行中耕、施肥、培土的一种玉米种植方式。为探索免耕(少耕)栽培技术在六枝特区的应用效果,2007年进行了试验,以便今后大面积推广玉米免耕(少耕)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在适宜播种(或移栽)条件下,耕作土壤不进行任何的翻耕、犁耙,通过采取有效的化学除草处理后,直接在前作茬地开穴(或开沟)施肥,播种(移栽)玉米。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当进行中耕、施肥、培土的一种玉米种植方式。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是旱地耕作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为探索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克春120444为中强筋型高产春小麦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九三DI-42为母本、克02-85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种手段,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春性中熟品种,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91 d左右,熟期适宜黑龙江省春小麦区种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 115.3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3.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664.2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9%;产量突出,品质优良,较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该品种是半冬性、甘蓝型、中熟杂交油菜品种,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针对该品种的自身特点并结合我省的耕作特点、栽培习惯,探索出一套该品种的水田免耕直播和旱地翻耕直播技术并已成体系,在我省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