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已发现了许多与氧感受器相关的基因,如血红素蛋白、NADPH氧化还原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成分、天冬酰胺羟化酶及HIF1等。虽然低氧研究在哺乳动物的器官水平及分子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低氧信号传导机制并不是很清楚。作者综述了高原地区哺乳动物低氧感受器方面的进展,通过对高原地区哺乳动物机体对低氧适应的机制进行总结,帮助人们了解哺乳动物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原生态因子中的光照、温度、高海拔低氧等是制约雄性动物生殖、发育的关键因素,对哺乳动物的生殖机能产生特殊的影响;而哺乳动物对高海拔环境有其独特的适应方式及调控机制。作者就哺乳动物雄性生殖系统对高原环境的适应及细胞因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动物机体在无氧条件下无法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藏鸡长期生活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文章从藏鸡种质特性、血液生理指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线粒体基因突变等五个方面综述了藏鸡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性的研究现状,提出藏鸡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可能分子机制,为低海拔鸡种的高原引种及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原环境主要的生态因子为低氧分压,高原民族和动物定居高原的时间和海拔不同,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的低氧选择。血液生理特征是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血液生理指标能直接反应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低氧适应相关基因在机体低氧适应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原民族和动物低氧适应研究的热点集中于血液生理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领域,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低氧适应调控通路的基因被发现,作者就低氧适应血液生理特征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区的人或动物,身体为了适应低氧的环境,代偿性的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增强,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当人或动物从高海拔地区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后,空气中氧含量提高,而机体还没有适应这个高氧环境,红细胞仍然在高效率高质量的运送氧,就会导致身体发生不适,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会产生一种所谓"脱适应反应"或称"低原反应"。在医学上,也俗  相似文献   

6.
《养犬》2020,(2)
正高原环境中的低氧因素对于栖居在高原上的人类和动物是最极端的生存挑战之一。高原反应本质是机体的低氧反应。未经适应的人或动物迅速进入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下,导致吸入的空气氧风压降低,从而引发机体低血氧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反应"。受低氧环境的胁迫会加速产生血红蛋白以获得更多氧气,然而血红蛋白的过度生产却又会导致血液粘稠。因组织细胞不能充分获得氧和利用氧,碱中毒或者酸中毒导致血糖升高、血压或血脂升高;能量减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2):115-118
动物机体在没有氧的情况下就无法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缺氧严重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心肌肥大等都与组织供氧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藏绵羊长期生长于氧分压低的高原环境中,不仅对低氧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年来藏绵羊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及其抗病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军事医学科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彭洪福等在《中华医学杂志》1990年第2期发表"花粉提高机体缺氧耐力以适应高原环境的研究",用四合花粉灌喂动物进行耐缺氧实验,结果发现四合花粉能显著提高机体的缺氧耐力,使能量代谢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多种指标朝正常方向发展,促使代谢诸环节的变化有利于机体对环境的适应,防止机体内过氧化作用的主要酶活力维持在正常水平,提高脑组织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耗量及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动物低氧适应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氧的利用和调节是高等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低氧是许多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而高原低氧存在于中国约220万平方千米的高原地区,涉及到高原低氧习服和低氧适应的重要进化机制。国内外在对高原民族和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研究中已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红蛋白(Hb)及能量代谢相关酶等相关基因,而随着基因芯片和深度测序等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低氧反应的分子调控网络也得到进一步的明晰。  相似文献   

10.
锌作为动物机体一种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加强机体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微量元素锌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研究的日益深入,文中通过阐述有机锌作用、功效以及在哺乳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探究有机锌单独添加对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的影响,旨在探究锌对动物机体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环境主要体现为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食物匮乏等,而高原家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和培育后能够生活在此环境下,其机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由于高原畜禽机体适应进化体系的复杂性,全面系统的适应性分子机制解析尚未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高原家养动物基因组组装和功能注释完成,然后逐步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到一系列高原动物环境适应性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以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鸡(Gallus gallus)、藏猪(Sus scrofa)、牦牛(Bos grunniens)、藏山羊(Capra hircus)、藏绵羊(Ovis aries)、藏马(Equus caballus)和藏獒(Canis lupus familiaris)等高原土著畜禽资源作为分类单元,分别从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下一步培育高原高寒低氧地区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氧是维持机体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条件,高原地区的低张性缺氧是畜禽呼吸道狭窄、脑膜炎、呼吸中枢麻痹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着畜禽动物的生产性能。低氧适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基因芯片、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高原动物低氧适应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低氧适应是指在高原生活的人或动物,为了适应高原环境而产生了生理形态方面的改变。而为了研究臧羊在低氧条件下的血液生理学特性,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此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三种藏羊进行血液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其血液生理学特性。而研究结果也表明,藏羊的携氧能力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来提升,以适应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寒、缺氧和牧草营养短缺是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限制因子,高原土著动物在长期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低氧适应策略。牦牛对青藏高原低氧的适应,主要通过特定的生理、代谢及解剖学特征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低氧环境下从器官到细胞器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牦牛高寒低氧适应在基因水平上的成果较多,但受分析方法和样本数量的限制,低氧适应的候选基因不尽相同,其明确的生理生化表型仍不是很确定。本文从牦牛对氧的运转和利用、高寒胁迫的适应以及应对牧草营养短缺等组织解剖学形态方面的适应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原畜牧业的发展、高原动物和人群的疾病防治及揭示高原人群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对动物机体免疫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酰胺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谷氨酰胺因其独特而复杂的生理功能逐渐成为营养学、生理学、免疫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从谷氨酰胺对动物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影响方面,综述了在应激状态下,补充谷氨酰胺能够减少动物机体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赖建辉  田超 《饲料工业》1994,15(8):32-34
饲料总能和粪能的测定技术安徽农业大学赖建辉,田超测定饲料总能和粪能是研究动物的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的重要手段,而净能是维系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的主要能量形式。采用氧弹式卡计(见图1)直接测定恒容燃烧热是测定各种物料能值的一种经典方法。采用氧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血浆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与组织能量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酶,目前已成为研究动物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与调控分析的良好模型。其活性的大小与组织细胞内氧分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在有氧条件下,LDH将乳酸转化成丙酮酸,进而促进整个机体的代谢过程;在无氧条件下,LDH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从而完成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同时在其过程中释放少量ATP分子,为缺氧情况下的机体生命活力提供一定的能量。Kaplan认为LDH还能调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的比率,因而对细胞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起调节控制作用。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环境,对低氧、寒冷、强紫外线等恶劣环境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本文通过测定牦牛的血浆和组织LDH活性,进一步探讨高原牦牛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调控氧稳态的主要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维持机体氧平衡和适应低氧环境具有关键作用。常氧环境条件下,HIF-1α蛋白持续合成并被不断降解;低氧环境条件下,HIF-1α蛋白降解受阻并与HIF-1β转录因子二聚化形成HIF-1作用于其靶基因发挥低氧调节作用,维持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生存。世代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的藏鸡,形成了完整的适应低氧环境遗传机制。作者将系统介绍HIF-1α基因结构、编码产物特征及其低氧适应作用机理,并探讨藏鸡HIF-1α基因参与其低氧适应的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高原环境中的低氧因素对于栖居在高原上的人类和动物是最极端的生存挑战之一.犬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性变化,同时,低氧适应相关基因在机体低氧适应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低氧适应调控通路的基因被发现.本文就犬在低氧适应性方面的生理变化和相关基因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犬表现出与低氧适应相关的基因大多涉及低氧诱导信号通路以及血红蛋白血氧结合的通路上.开展低氧适应性研究可以为低氧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生理和遗传基础资料,寻找低氧分子标进行高原耐低氧环境的定向品种培育,同时对高原家养动物特色基因的保存和利用及高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同样的温度,动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感受不同,说明动物的体质是随季节而变化的,环境随季节缓慢变化而体质为适应变化而缓慢改变,或者说环境影响着体质,同一群体中有的机体发病,有的却不发病。即便是都发病,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却预后不良。说明动物体质本身有差异或者说动物体质适应外界变化和抗致病因素能力有别。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指机体在生命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