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中油4号油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关键技术要点。研究内容包括中油4号油桃的品种特性、大棚栽培的整形修剪、施肥要点、扣棚注意事项、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方法等。通过分析中油4号油桃大棚栽培技术,结合临沂地区的地理特征,总结适用于该地区的油桃栽培最佳方法。在科学管理条件下,不仅提高了中油4号油桃的产量和果实品质,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对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甘肃酒泉荣鑫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甘肃省农科院引进了中油4号、中油9号、中油14号、早金辉4个油桃品种进行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果实成熟期比露地桃提早30天左右,按30元/kg售价计,亩收入4万~5万元,经济效益好。现将酒泉日光温室油桃促成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春引入中油12号油桃,与中油10号、中油11号、中油9号、中油4号、中油5号和曙光油桃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油12号除丰产性略低于中油5号油桃外,其抗裂果能力、果实品质等经济性状均超过其他试验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特早熟油桃品种,适合在重庆等南方多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油桃产业是山西省新绛县农业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峨嵋岭下阳王镇、万安镇,生产的油桃色泽鲜艳、水分大、甜度高,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县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陆地油桃4.0万亩,设施油桃1.0万亩,年总产量1.3亿千克。品种有曙光、丽春、中油4号、中油5号冲油7号冲油8号、红珊瑚、红芙蓉等,是名副其实的“油桃之乡”。  相似文献   

5.
油桃设施促早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进早油2号、中油桃4号、中油桃5号、早油蟠桃、红山灯、丽春、超红珠、曙光、大早红9个品种进行日光温室促早栽培.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环境调控措施,在宁夏银川地区提前75 d成熟.各品种以大早红和早油蟠桃成熟较早,红山灯产量最高,口味也较好且色泽艳丽,着色度较高,香味浓郁,其次为中油4号、中油桃5号、丽春.  相似文献   

6.
在天峨县试种中油11号油桃,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本文对其在当地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一、设施(大棚)专用高糖油桃品种鲁油2号:单果重155 g,果肉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7%,果实生育期65 d。鲁油3号:单果重152 g,果肉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果实生育期68 d左右。鲁油5号:单果重162 g,果肉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果实生育期70 d左右。另有鲁油1号、鲁油4号、中油4号、金辉、中油18、12-33、早金辉等。二、中晚熟高糖油桃品种品系8-4-13袖珍油桃:单果重50 g,白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4%。7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周至西南塬区油桃栽培面积8 000余亩,产区集中分布于竹峪镇兰梅塬村、朱曹寨村、西岭村、中军岭村、西裕村、谭家寨村和红旗村等地,现已形成3个省级一村一品油桃产业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发展7个油桃生产专业村。栽培品种以艳光、中油4号和中油5号为主,占总面积的67%。按成熟期早晚排序依次为华光、曙光、早美光、艳光、中油4号、中油5号、秦光1号、香珊瑚、春光2号、瑞光33、迎秋,不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施(大棚)专用高糖油桃品种1.鲁油2号:单果重155克,果肉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7%,果实生育期65天;2.鲁油3号:单果重152克,果肉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果实生育期68天左右;3.鲁油5号:单果重162克,果肉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果实生育期70天左右;另有鲁油1号、鲁油4号、中油4号、金辉、12-33、早金辉等。二、中晚熟高糖油桃品种品系1.8-4-13袖珍油桃:单果重50克,白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4%,7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0.
<正>今冬明春向社会提供新品种苗木:油桃:极早熟中油桃4号,成熟期比中油4号早熟7-10天,它保存了中油4号的优质硬溶、耐贮运、极丰产的特点。极早熟中油桃4号是目前大棚和露地的首选品种,也是当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早熟黄肉甜油桃新品种。1-6极耐运贮运的白肉甜油桃:6月中旬左右成熟,果实圆形,单果重170-250克,果肉白色,可溶固形物13%-15%,果面全红,美观,风味甜,极丰产,极耐运,可挂树一月不软,适合远距离  相似文献   

11.
正‘中油4号’油桃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的大果型早熟甜油桃,2000年正式命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引进,并在温室进行栽培。但在辽西地区露地栽培尚未见到报道。2007年,葫芦岛市大台山果树农场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引进200余株进行试栽,通过几年的栽培看出,‘中油4号’油桃具有丰产、结果早、易管理、坐果率高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  相似文献   

12.
陈小军 《广西园艺》2012,(2):18-20,30
油桃以果皮光滑无毛、色泽艳丽、风味浓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专家预测2l世纪的鲜食桃将以油桃为主。广西主要是在桂北栽培较多,尤其是灵川县海洋乡是著名产区,其中中油五号是主要品种之一。中油五号甜油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广西桂林农业学校从2004年引进中油五号油桃进行丰产优质栽培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熟4号油桃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4号油桃是安徽省砀山县葛集镇豆集村从中油4号桃园中发现的早熟变异单株。2003年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中油桃4号苗木栽植,2005年发现其中一单株果实成熟期比其他植株的早7~10d(天),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取接穗进行绿枝嫁接,发现早熟性状稳定。2008年经各地果树专家鉴定,确定为中油4号芽变新品系。现将其主要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强峰 《北方园艺》2011,(20):61-63
以“东方红”、“早大果”、“丽春”、“中油4号”、“中油5号”5个油桃品种为试材,通过对其物候期观测、果实品质测定、果实经济性状调查进行温室促早栽培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最早的是“东方红”,“丽春”、“中油5号”次之,“早大果”、“中油4号”最晚;从果实的品质指标来看,5个油桃品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果实硬度、干物质含量均存在差异;从品种经济性状来看,5个油桃品种平均单果重、单位面积产量、裂果率、果形、果肉颜色差异显著;引进的5个油桃品种,在西宁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进行温室促早栽培,均取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综合评价,“东方红”、“丽春”、“中油5号”更具有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果农之友》2006,(3):53-53
2004年春.我们在鞍山市千山区宁远镇南地号村进行了油桃大棚栽培技术试验.利用原种植黄瓜的大棚(666.7平方米)种植油桃,定植的第2年5月中旬油桃开始成熟上市。666.7平方米产量3000千克。按平均价每千克4元计算,666.7平方米产值可达12000元.扣除保护地设施折旧费、管理费等费用1700元.每666.7平方米大棚栽培的油桃纯收入103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从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引进8个油桃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8个油桃品种都到盛果期,综合性状较优异的品种有4个:‘极早518’、‘中油9号’、‘中油12号’和‘瑞光28号’,表现为树势健壮、树姿开张、果实品质好、丰产。  相似文献   

17.
①冬促早及春促早良种:春雪、Ay-1(暂定名澳红脆)、春蜜等毛桃;早4号、中油4号、望春、金硕、中油5号(99—1)、中油9号(极早518)、中油12号、早红宝石、五月阳光、金辉(126)、大早红、早红珠和早露蟠等油桃及蟠桃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丽油3号”早熟甜油桃是丽水市农科所果树种苗研究开发中心引育成功的新优系。它具有特早熟、品质优、外观美、商品性好、不裂果和生长快等优良性状。在丽水市农科所示范基地上种植,第2年投产,第3年丰产,667m^2产1000kg以上,最高株产30kg;第4年进入盛产期,单产1500kg,最高株产55kg,达到了早结早丰产的效果。现将丽油3号甜油桃幼龄期早结早丰产示范基地情况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我苗圃在多年的果树栽培中,引进400多个果树新品种,并培育了各类果树苗木,占地面积400亩,苗木数量800多万株。李子:巨早李、七月红脆李、幸运李、杏李等。珍稀李子:巨黑王李、巨艳李、金珠脆、火凤凰、黑霸脆李。油桃:巨油优系、中油8号、东京巨油中油4号、中油5号、蜜硕等。新特优油桃:巨天红蜜、红心珠。  相似文献   

20.
油桃果面光滑无毛、色彩艳丽,已成为世界鲜食桃品种改良的主要方向。近年,我国油桃发展迅猛,已由北向南逐步推广,但在南方地区,如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发展油桃,在考虑必须满足品种需冷量的同时,还要选择抗裂果、着色好、味甜的油桃品种。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温度高,湿度大,具有典型的南方气候特点。为了找到重庆地区适栽油桃品种,重庆市林业果树研究所于1999年引进了双红、中油5号、中油4号、燕红11号、曙光、艳光、瑞光3号等10余个国内优良油桃品种,当年冬天定植于重庆市正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邦公司)果树示范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