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鉴于脂肪能影响肉用鸡的矿物质代谢,特研究脂肪对喂不同钙浓度蛋鸡的影响。用商品来航蛋鸡,通过七周多的试验研究,含0、5和10%脂肪饲粮,对3.0、3.6和4.2%舍钙饲料的影响。结果证明:虽然增加饲料钙 相似文献
2.
苎麻是适于中国南方种植的优质植物蛋白质饲料作物,但缺乏氮素利用的生理基础研究。为了明确氮素水平对饲用苎麻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本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苎麻H2000-03和氮低效基因型苎麻册亨家麻为材料进行了盆栽试验,设置0、6、9、12、15 mmol/L氮素处理水平,分析了苎麻幼苗期(15 d)、旺长期(40 d)和成熟期(54 d)氮代谢及抗性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氮素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个苎麻品种的株高、鲜重及叶片蛋白质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或趋于平稳的趋势,表明苎麻对氮素需求存在最适量,低于或高于最适水平将导致显著的产量降低或报酬递减现象。H2000-03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株高和鲜产均显著高于册亨家麻,在适宜氮素水平下(9~12 mmol/L)叶片蛋白质含量也显著较高,并在高氮胁迫下可维持鲜产,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和稳产性。(2)在不同生长时期,两个苎麻品种NR活性随氮素浓度的提高逐渐升高,而GS、GOGAT、GLDH、CAT、SOD和POD等酶活呈单峰变化趋势。H2000-03的NR、GS、GOGAT、CAT活性及高氮水平下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册亨家麻,而GLDH和低氮水平下的SOD和POD活性较低,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生理响应和适应能力。(3)苎麻氮代谢与抗性关键酶与其产量和品质变化特征一致,可用于监测、表征苎麻基因型间氮素利用的差异。本研究认为:相对于持续提高氮素用量,苎麻可在适宜的氮素水平下达到生理特性与生产性能的契合,旺长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可作为饲用苎麻品种选育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据试验,用100头体重20公斤德国兰德瑞去势公猪,育肥到体重100公斤时,在标准日粮中加入4%各种油脂料(大豆油、菜籽油、饲用脂肪、动物性脂肪,植物油与脂类混合料剂)。对照组(不补给脂肪)一公斤混合料干物质中含182克脂肪,169克粗蛋白,138克可消化蛋白,6.5克赖氨酸,12.8兆焦耳代谢能。试验组为569克脂肪,181克粗蛋白,150克可消化蛋白,7.1克赖氨酸,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饲料进食量对肉用绵羔羊主要矿物质排出和消化吸收的影响。选取15只杜寒杂交一代公羔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羊,处理组为自由采食组(AL)、70%限饲组(IR70)和40%限饲组(IR40),饲喂相同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8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羔羊干物质、无机物、钙、磷、钠、钾、镁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矿物质排出量与摄入量、体增重间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P<0.05);93.0%以上的钙,96.9%以上的磷和大部分镁经粪便排出,钠、钾主要通过尿排出体外;相对于AL组,IR70组提高了钙、磷、钠的表观消化率和吸收率,对钾和镁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却降低了其吸收率。因此,肉羊的饲喂水平显著影响矿物质的排泄量,本回归关系可以预测矿物质排出量。适当降低饲喂水平有利于主要矿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喂水平对肉用绵羊能量与蛋白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自由采食及限饲条件下杜×寒杂交公羔对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将15只杜×寒杂交公羔随机分为3组,按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的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3个水平饲喂,通过消化代谢和呼吸测热试验确定蛋白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及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限饲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氮表观消化率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食入总能、粪能、甲烷气体能、消化能、代谢能3组间差异显著(P<0.05);CO2排出量和甲烷产生量在不同饲喂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甲烷能占总能比例变化为7.45~8.75,呼吸熵的变化在0.68~0.84。限饲条件下杜×寒杂交公羔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高于自由采食水平,限饲不利于氮的充分利用;日粮饲喂水平对甲烷能占总能比例、能量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等指标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影响肉羊的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7.
不同营养水平饲粮中添加饲用复合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用36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采用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考察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及复合酶添加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饲粮营养水平在基础日粮的水平上用谷壳进行稀释,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水平分别降低0%~11.51%;复合酶的添加量为0%~0.23%。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和饲粮营养水平都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降低饲粮营养水平显著降低肉鸡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脂肪利用率除外)。复合酶的适宜添加量为0.1%。低营养水平时复合酶作用效果更大。复合酶的表观能值与营养水平有关,低营养水平时复合酶的表观能值越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0.1%复合酶,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组合抗生素在低蛋白饲粮条件下对蛋公雏饲喂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蛋白日粮添加不同组合抗生素可明显提高蛋公雏的饲喂效果。从不同组合抗生素的饲喂效果来看,阿散酸+黄霉素配合组饲喂蛋公雏效果最好。这种组合抗生素可以提高蛋公雏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三元(杜×长×大)杂交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高粗蛋白质(HCP)组]采用符合NRC(2012)推荐营养需要的饲粮,试验组是根据NRC(2012)标准,在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y)4种必需氨基酸基础上,将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3%[中粗蛋白质(MCP)组]和6%[低粗蛋白质(LCP)组]。试验期125 d。结果表明:1)在肝脏中,与HCP组相比,LCP组显著降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酶1(ME1)及锚蛋白1(ANK1)的基因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MCP组与HCP组相比,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CP组相比,MCP及LCP组均显著降低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的基因表达量(P0.05)。2)在背最长肌(LDM)中,MCP组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ACC及FABP在LCP组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CPT基因表达量及LDM的肌内脂肪(IM F)含量在LCP及M CP组显著低于HCP组(P0.05)。3)肝脏和LDM中,各组甘油三酯脂酶(ATG L)及二烯酰辅酶A还原酶(DECR)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NRC(2012)基础上,适当的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3%)可促进LDM中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对肝脏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适当的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3%)可降低LDM及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并不增加LDM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发酵豆渣在肉用山羊中的利用效率,本研究测定分析了发酵豆渣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并开展了其在不同肉用山羊品种的消化代谢试验。试验以山羊品种和发酵豆渣添加水平为分析因素,采用双因素3×4随机区组设计,选取体况良好3个品种肉羊[努比亚山羊,体重(15.40±1.23) kg;闽东山羊,体重(15.38±1.32) kg;福清山羊,体重(15.46±1.27) kg]生长期羯羊各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CON组)以及添加10%(FSR10组)、20%(FSR20组)和30%发酵豆渣(FSR30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发酵豆渣的总能(GE)为16.07 MJ/kg,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和磷含量分别为17.06%、52.81%、24.10%、3.40%、0.44%和0.18%。2)山羊品种和发酵豆渣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日增重(ADG)、始重(IBW)和末重(FBW)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而山...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1500只1日龄七彩山鸡,研究了饲粮蛋白质水平(22%、24%和26%CP)对1~41日龄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雉鸡的增重(P<005),对饲料转化效率不显著影响(P>005)。随蛋白质水平提高,雉鸡羽毛生长明显改善。三组雉鸡的增重和料肉比分别为2850g和262、3085g和260、3232g和248。综合各项指标,1~41日龄雉鸡适宜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4%。 相似文献
12.
13.
<正> 鱼头、鱼尾、鱼鳞和内脏都是鱼罐头生产厂的下脚料,约占全鱼的38%。以往对鱼头、鱼尾和鱼鳞的利用较多,而对占下脚料一半以上的鱼内脏,除近年来少量用于喂养埃及塘虱外,多数仅作为农家肥处理掉了。本文简要介绍从鱼内脏中提取饲用脂肪的处理方法。罐头厂下脚料经分类除杂得到的鱼肠,放入敞口大锅加热煎煮并翻搅,使水分蒸发、脂肪熔出,当温度达到150℃后,过滤并榨压滤渣,先得到粗炼鱼油。粗炼鱼油呈深棕色,带有浓烈的鱼腥臭味,适口性甚差,要再经除溴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饲用燕麦幼苗在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变化,了解燕麦对磷胁迫的适应策略,本研究采用水培法通过设置不同供磷水平(0mmol/L、0.02mmol/L、0.1mmol/L、0.2mmol/L、1mmol/L)条件下分析了其幼苗根系及幼苗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供磷水平的降低,饲用燕麦幼苗根系总长度、总根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等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在磷水平0.02mmol/L时达到最大;而地上生物量、株高、叶长、茎粗、总干重等指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在0.02mmol/L时下降达到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燕麦幼苗通过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适应低磷的胁迫,且0.02mmol/L的供磷水平可能是饲用燕麦低磷胁迫适宜浓度,为饲用燕麦的磷高效利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限饲对杜寒杂交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将15只杜寒杂交母羊按干物质采食水平(DMI)分为3个处理组(IR900、IR1300和IR1700 g/d),每个处理5个重复,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杂交母羊采食量和粪便排放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排尿量和采食量、排粪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随饲喂水平的降低,干物质(DM)和氮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氮、沉积氮和氮的生物学效价随饲喂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均表现为IR1700组极显著高于IR1300组和IR900组(P0.01)。限饲对尿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机物(OM)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母猪常乳中脂肪占干物质的42%,提供能量的62%。按干物质占88%折合,每千克含消化能5.3兆卡。断奶后换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开食料(starter),每千克仅含消化能3.3—3.4兆卡。人们为了弥补这一骤变,从50年代起就试用食用脂肪。如Reber(1953)曾用35%以上的脂肪取得满意结果。60—70年代期间多次试验有正有负(Kidder等,1978;Aherne等,1982)。原因复杂,可归结为:①日龄不同;②从每小时的吮乳换到定时顿喂,消化超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3种饲喂频率 ,按4×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NH3-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率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0.01)。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饲喂频率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选用 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采用 3种饲喂频率 ,按 4× 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 (NH3 N)和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梅花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P <0 0 1 )。不同饲喂次数 ,对瘤胃内NH3 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Ⅰ对饲用黑麦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应用回归均匀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干草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钾肥影响较小,磷肥居中。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其中氮肥、磷肥间的交互作用较大,钾肥与磷肥之间的交互作用较小。在试验范围内,就饲用黑麦干草产量而言,施肥量投入应为N:199.5~274.5kg/hm^2,P2O5:121.5~148.5kg/hm^2,K2O:84~117kg/hm^2。在此施肥区间,可预报干草产量为7500~8175kg/h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