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建三江垦区1995—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其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生育期的需水量,利用去趋势预置白(TFPW)的Mann-Kendall(TFPW-MK)研究3种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并通过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测作物未来需水量变化趋势;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6个气象因子与作物需水量的相关性,识别了作物需水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子变化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三江垦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存在显著差异,3种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484.84、425.91、319.11 mm;影响水稻、玉米和大豆需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净辐射和日照时长,对作物需水量有明显增进作用;风速、相对湿度通过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对作物需水量有一定限制作用;在1995—2018年时间序列中,水稻和大豆的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的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水稻和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呈降低趋势。研究可为该垦区作物灌溉水量分配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屯灌区降雨量少风沙大气候干燥,为典型的戈壁平原干旱风沙区。利用当地典型风沙区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灌区参考作物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ET0值在年内与年际间变化较大,全年的7月上旬至8月上旬ETrad稍大于或基本等于ETaero外,其余月份基本上是ETaero大于ETrad,说明全年风速对ET0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大。对灌区内6种主要作物进行了作物需水量计算,其中地膜甜瓜和地膜打瓜需水量最小,全生育期需水量在300~350 mm之间,建议高效经济作物采用地膜种植可作为一项有效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作物需水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水量平衡法实测和模型模拟对两种作物的需水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预测作物需水量的模型在本地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目前,沈阳地区作物需水量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对沈阳地区作物需水情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作物需水量的预测和实测值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很小,另外,对多气象因素和土壤蒸发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到拟用模型对沈阳地区大豆和玉米作物的需水量预测精度很高,在缺失土壤蒸发资料时,可用气象数据对其预测。  相似文献   

4.
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需水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持续干旱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以及研究作物需水量规律的重要性,利用低纬度高原区的云南省曲靖市的陆良站1990~199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历史试验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陆良站玉米各阶段的需水量,并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玉米需水量与实测值是十分接近的;在地面覆盖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两者差别不大;总体上,两种方法计算的作物需水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甘肃张掖绿洲主要作物各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并计算比较了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作物需水特征,确定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主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和充分灌溉具有一致变化趋势。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小麦、玉米、马铃薯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1、0.7和0.73。在全生育期当中,随生育期的延续,主要作物叶面蒸腾比例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分析选择并确定了适宜于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 (ET0 )的计算模式。利用典型风沙区的气象资料 ,对多年逐旬参考作物需水量及 2 0 0 1年春小麦与春玉米生育时段内逐日参考作物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FAO最新修正的 Penman-Moteith公式可较好地用于风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一般 ET0 值在年内与年际间变化较大 ,最高值发生在 6月上旬左右 ,多年平均为 5 .82 mm/ d,最低值发生在 1月上旬 ,多年平均 0 .43 mm/ d左右 ,年内各日 ET0 值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变幅很大 ,因此 ,精确灌溉应设法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和灌溉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温室大棚种植成为提供蔬菜和瓜果类农产品的重要部分。目前对于设施农业作物的需水量、灌溉制度的研究还有待完善。通过整理前人对于设施农业作物需水量的研究,总结了影响设施农业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以及计算方法,并建议加强温室大棚的小气候研究,以进一步了解温室大棚各个环境因子对作物的影响过程,完善对影响作物需水量各方面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泾惠渠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种植结构变化对灌区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影响,能够为作物生育期的灌溉用水管理和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泾惠渠灌区实测降水和蒸发蒸腾等气象数据,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通过频率计算和配线法确定灌区丰水年(25%)、平水年(50%)和枯水年(75%)的有效降水量;根据1988—2014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泾惠渠灌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种植结构数据,计算典型水文年份灌区总灌溉需水量,并分析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在不同典型水文年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泾惠渠灌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泾惠渠灌区在1988—2005年间,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都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各月份作物总需水量和总灌溉需水量除6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在此期间,灌区单位面积平均作物需水量和平均灌溉需水量除在4、8、9月份呈下降趋势,而6月份呈显著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份基本保持不变。灌区总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减少所致,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但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后的作物需水量状况更符合区域有效降水特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通过多维度气象因子和参考作物需水量的相关分析,来确立灰色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流程,建立了预测作物需水量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以海南省儋州市1979~2014年的气候数据为输入,作物需水量为输出数据,运用Matlab工具,仿真表明预测曲线与参考作物需水量曲线拟合度较高,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绝对相对误差均值为5.28%,预测精度高,为节水灌溉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物需水量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自适应神经网络对大量实验数据(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的学习,得到学习后的作物需水量模糊系统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所建立的Sugeno型模糊推理系统通过与自适应技术的结合,使建立的模糊模型很好地匹配了输入数据。该模糊模型能很好地解决需水量多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对精确灌溉和节水农业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山西省10个小麦试验站多年需水量的试验数据及邻近气象站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山西省小麦需水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全生育期小麦需水量来看,以山西长治地区为最大,其他地区较为接近;从阶段作物需水量来看,尤其是拔节到收获的阶段,小麦的需水量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渐递减的变化规律。另外,小麦的生长天数也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小麦生育期内日平均需水量与日平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2.
吴灏  王杰  黄英  王树鹏 《节水灌溉》2015,(2):50-53,57
基于CROPWAT模型,利用昆明地区气象数据、玉米生育期数据和土壤数据,模拟研究1980-2012年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1999年玉米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p=0.22,p=0.06);1999-2012年玉米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呈上升趋势为(p0.01),多年平均玉米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分别为354.5和64.0mm。玉米需水量与温度、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灌溉用水量与温度、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的组合可以预测年尺度上玉米需水量的变化趋势;气温、风速和降水的组合可以预测年尺度上灌溉用水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作物光合作用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反应。通过土壤水分预报,控制土壤水分较长期处在略多于阈值的范围,有利于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大定额的蓄水灌溉有利于创造下湿上干的土壤水分剖面,可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 根据作物需水与年内得到降雨的补偿程度进行作物种值区划,称之为作物生态需水区划。根据这一区划进行作物布局,有利于灌溉节水。 根据作物生态需水区划,华北地区可分为四个地带:①双季作物需水补偿带;②双季作物需水基本补偿带;③一季作物需水补偿带;④一季作物需水基本补偿带。  相似文献   

14.
节水灌溉的作物需水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水稻需水量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节水灌溉模式对作物需水量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与浅水灌溉模式相比 ,控制灌溉模式的水稻需水量减少 3 4.6% ,覆膜旱作节水模式的水稻需水量减少 3 9.94%。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后 ,冬小麦需水量减少 1 0 %左右 ,夏玉米需水量减少1 3 % ,棉花需水量减少 3 0 %。因此 ,对大田农作物进行高效节水灌溉 ,能在获得高产 (增产 )的前提下 ,较大幅度地减少作物的蒸发蒸腾量 ,其中无效蒸腾量的减少成为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各生育期的作物需水规律.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第1个试验期内冬小麦全生育期内间作麦田土壤蒸发量增加34.63 mm,作物蒸腾量减小65.81 mm, 蒸发蒸腾量减小31.18 mm.第2个试验期内冬小麦生育期内间作麦田土壤蒸发量增加26.00 mm,作物蒸腾量减小64.81 mm, 蒸发蒸腾量减小40.81 mm.与单作春玉米相比,间作春玉米的土壤蒸发减少了40.94 mm,作物蒸腾增加了147.73 mm,ET值增加了106.79 mm.可为间作种植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膜下滴灌棉花CWSI和水汽饱和差VPD的定量关系,确定了棉花各生育阶段CWSI下基线的特定表达形式。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光合动态与根系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水分处理的耗水量、产量与品质指标进行了观测。对不同水分处理棉花的CWSI进行了定期观测,得到了棉花CWSI与棉花耗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民勤地区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基于民勤地区1968―2018年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参考作物需水量ET0,分析ET0变化趋势,并与气象因子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拟合。【结果】1968―2018年民勤地区年平均参考作物需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最低值为1968年的3.15mm/d,最高值为2013年的3.72 mm/d,且参考作物需水量的上升趋势是从2003年开始最为明显;参考作物需水量与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日照时间以及年平均风速的相关性比较显著,与降雨量和净辐射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民勤地区的干旱状况目前处于平稳期,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导致民勤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年际变化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