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蕨菜的孢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蕨菜〔Pteridiumag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Heller〕又名拳芽菜、商芝菜,是我国的主要野生蔬菜之一,以拳卷的幼嫩叶和叶柄为食用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出口创汇的主要野生蔬菜品种之一。蕨菜传统的繁殖方法是利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因繁殖系数低,不便运输,限制了蕨菜栽培的发展。笔者对蕨菜孢子的有性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孢子的采集蕨菜孢子的成熟期在北方地区是7月上旬至8月上旬,当…  相似文献   

2.
国家二级保护药用与观赏植物金毛狗的孢子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外采集的金毛狗孢子经过消毒处理后,分别播种于未经消毒和经过消毒处理的3种培养土上,在保证水分条件的情况下,分别在自然环境和无菌的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分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土以原生境土为最好,培养条件以人工无菌环境的白天光照和自然变温为最好;从配子体的受精到孢子体的形成是整个孢子繁殖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白玉凤尾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艳  石雷  刘燕  李东 《园艺学报》2005,32(4):658-662
 研究了白玉凤尾蕨( Pteris cretica ‘Albo-lineata’) 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 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 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1 /2MS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 可达82.3%; 低于2%的蔗糖浓度较适于孢子的萌发; MS培养基中配子体成苗率最高, 可达53.4%;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草炭土+河沙(体积比1∶1) 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 配子体成苗率达8912%; 当幼孢子体苗的第1片子叶长至1~2 cm长时分苗, 移栽到草炭土+蛭石+素砂+有机肥(体积比4∶2∶2∶1) 的栽培基质上,移栽成活率最高, 可达98.1%。幼孢子体苗长至10 cm左右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观赏植物河北峨眉蕨的孢子为材料,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河北峨眉蕨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原叶体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0.2 mg/L,孢子体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IAA 1.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5.
鹿角蕨的孢子培养及其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型观叶植物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为材料,采用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法,研究其孢子培养及幼苗的复壮。结果表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 ~ 30 ℃;在黑暗条件下孢子不萌发,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最适光照强度为60 ~ 80 μmol · m-2 · s-1;配子体在pH 4.5 ~ 7.5的范围都可以正常发育;蔗糖浓度小于等于2%的培养条件更利于孢子的萌发及原叶体的形成。当幼孢苗发育到2 ~ 3 cm时即可移栽,移栽适宜的基质为腐殖土︰河沙︰有机肥 = 4︰2︰1;幼孢苗复壮4个月左右,株高约10 cm时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栽培中,巢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分株繁殖,因繁殖系数较低,不便运输,限制了巢蕨栽培的发展。因此对其孢子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操作简便、节省空间、成本低、繁殖量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Todaro孢子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董丽  苏雪痕 《园艺学报》1993,20(3):274-278
描述了荚果蕨配子体发育过程,提出最佳孢子萌发环境及基质、配子体发育期间关键的管理措施及幼苗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8.
银粉背蕨的配子体发育及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笛  冯玉兰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9):1345-1352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孢子萌发、配子体生长发育及孢子体苗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银粉背蕨的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 配子体发育为水蕨型。在4 ℃下分别贮藏0、2、4、6和10个月孢子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均没有显著差异。对4种常规基质的研究表明, 泥炭土+河沙(体积比1∶1) 是银粉背蕨孢子萌发和生长的最佳基质, 萌发率达65%以上, 成苗率高达83.2%; 而园土和草炭土均不利于配子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孢子和原叶体的无菌培养结果表明, 在含不同浓度无机盐的培养基中, MS培养基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 其萌发率高达53.3%; 在1/8MS中孢子没有萌发。在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中, 4%的蔗糖对原叶体增殖和发育最佳, 其增殖率最高, 合子胚发生数最多, 成苗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整培养温度、浸泡时间,以及孢子稀释液的pH、添加碳源、氮源等条件,研究各因素对黑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担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35℃下培养时平均萌发菌落数显著高于15℃、20℃下培养,并以30℃为最优;涂布前将孢子以无菌水浸泡24 h,能显著提高萌发菌落数;调节孢...  相似文献   

10.
笔筒树的孢子繁殖及其复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洪娜  李杨  檀龙颜  刘保东 《园艺学报》2010,37(10):1679-1684
研究了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的孢子繁殖及幼苗的复壮。结果表明:光照强度60 ~ 80 μmol · m-2 · s-1,温度25 ℃,pH 6.7为配子体发育较适宜的条件;从孢子体形成开始,幼苗经7个月的复壮生长,叶面高达50 cm,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前期人工驯化出的耐高温羊肚菌菌株M840和高产菌株M40为亲本,在单孢分离进行基因测序后确定2种不同交配型菌丝进行单孢杂交,进行羊肚菌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出菇验证、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农艺性状优良子实体分离、二代栽培出菇验证,最后获得了产量稳定且高产菌株Z5。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孢子萌发融合技术获得元蘑菌株,并对其进行了产量和形态指标测定,选育出的菌株经3年的栽培试验,产量高出常规品种15%,菇形好,命名为元蘑1号。  相似文献   

13.
冯辉  付颖  杨硕  包美丽  刘雪利 《园艺学报》2011,38(7):1299-1307
 为创制多样性的青梗菜多倍体纯系用于多倍体育种实践,以16个青梗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393株小孢子植株。再生植株经过形态鉴定、叶片气孔特征检测、花粉粒大小及生活力检测、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计数,鉴定出113个自然加倍的四倍体植株,从中筛选出3个优良株系。以可育的四倍体株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1个优势显著、综合性状优良的四倍体杂交组合‘T24 × T11’。建立了基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青梗菜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一般采用嫁接繁殖核桃良种,因此优良砧木是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基础。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核桃砧木的类型及其特点、砧木品种选育现状与繁育技术,为核桃砧木的选择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野生花卉翠雀资源的调查和引种试验,选育出了适合石家庄地区栽培的五大品系,为丰富当地园林植物种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野漆树大田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漆树是以采籽产蜡、生漆为主的特用经济树种,用途广泛。经过多次试验,进行野漆树大田播种育苗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成本低、方法简单,出苗率高,管理技术容易掌握的成熟育苗技术,为生产和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播种苗及2 a生以上绿化苗木进行培育技术和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大田育苗播种量以20~25 g/m~2为宜。1 a生苗高平均55.6 cm,平均地径0.67 cm,主根长26.1 cm,根冠32.6 cm×29.9 cm,5 cm长Ⅰ级侧根数9.8根,根系较发达,当年可出圃。10 a生绿化大苗平均高达(617±31.97)cm,平均胸径(15.66±1.18)cm,冠径(447±31.85)cm,生长速度较快。每年的6~8月是苗高、径生长最快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8.
特异型西瓜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8年对特异型西瓜育种及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在黄皮西瓜、板叶西瓜、短蔓西瓜、黄瓤西瓜的育种方面取得了进展,并在栽培技术上作了研究,摸索了一套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产优势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香灵菜花菇是永安市西南研究所从大杯香菇(大杯蕈)和白阿魏侧耳(白灵菇)多孢子杂交获得的菌株,该菌株子实体纯白色,形状如花菜,有的如扁平花菜,菌褶清晰.通过3年的栽培示范,该品种生物学特性基本稳定.经永安市科技局科技项目验收,参会专家暂定名为香灵菜花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