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饲兼用植物甘草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别名甜草苗,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野生地下根可作药用.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国家对甘草的采挖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积极鼓励甘草的人工栽培.经人工栽培的甘草除了根可药用外,其茎叶还是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文香 《青海草业》2007,16(2):27-29,42
对青海省野生甘草资源、生态适应性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发展甘草种植产业是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和草地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介绍了适宜青海人工栽培甘草的种植技术。在柴达木地区使用该技术,移栽2年和3年后,分别收获干草2676kg/hm2、3265.5kg/hm2:甘草质量以育苗移栽3~4年的最好、移栽2年的次之、直播2年的较差;平均可收入9796~12042元/hm2.a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栽培甘草,栽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能利用能力增强.野生甘草比栽培甘草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3年生栽培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接近野生甘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性明显.2~3年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在7:00-16:00较强光照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波动与净光合速率基本同步;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1年生栽培甘草具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且波动幅度较小.3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均较接近,受强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见3年生栽培甘草已经适应了草原上较强的长日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方法,在不同灌水次数及施肥水平条件下,对沙漠干旱地区人工栽培甘草GIycyrrhiza uraIensis的产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中量灌水和多量施肥,可以取得人工栽植甘草的高产量和好效益.  相似文献   

5.
民勤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亚  王继和  贺访印 《草业科学》2005,22(11):69-73
通过对民勤绿洲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其民勤绿洲甘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民勤绿洲甘草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和对策.民勤绿洲要实现甘草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需从栽培技术、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监测、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通过土壤水分、肥料对人工栽培甘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在5%~18%,甘草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正相关,但产量提高的同时商品甘草的品质下降;不同肥料处理对甘草产量有很大影响,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有提高,使用专用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宁夏甘草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茜  沈海亮 《草业科学》2006,23(4):23-25
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宁夏地区野生与人工种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现状,提出适合当地甘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得出结论:常年连续采挖是导致甘草资源破坏的直接原因,加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和优质人工甘草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栽培乌拉尔甘草根中黄酮类和皂甙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乌拉尔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硝酸铝显色法次之,氯化铝显色法最低,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相对野生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但仍可作为野生药用甘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9.
采挖期和采挖深度对人工甘草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采挖期和采挖深度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限、不同深度采挖,对人工甘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达极显著水平,从品质、产量和单位面积年均纯收入综合测定,以4年期采挖最为适宜,采挖深度以4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甘草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甘草的地理分布、主要药效成份、利用价值、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在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甘草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