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杂交稻等优质稻大面积种植,总N用量提高,稻曲病在我区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所用药剂、选择的防治适期均结合稻瘟病进行,效果欠佳.本试验旨在摸索出最佳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以控制稻曲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28%稻后安WP等药剂防治稻曲病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8%稻后安WP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良好药剂之一,28%稻后安每667m2用量50g,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防效达94.6%。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防治水稻稻曲病,选用6%井冈霉素?240亿活芽孢∕克Bs916可湿性粉剂、20%井岗?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1%井岗?己唑醇可湿性粉剂等7种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6%井冈霉素?240亿活芽孢∕克Bs916可湿性粉剂80g/667m2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ml/667m2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均较好,病穗防效和病粒防效分别为90.6%、92%和89.6%、94.2%。其他药剂的防效也尚可。20%井岗?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g/667m2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6.
稻曲病是杂交水稻最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很大.为筛选对该病有特效的药剂,特选20%瘟曲克敌等新开发的专用药剂进行防治稻曲病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7.
8.
王浩 《新农业》2005,(8):43-43
稻曲病欲称乌米,是辽宁水稻普遍发生的病害,一般发病率3%-5%,严重的达30%。此病不仅影响产量,还污染稻谷降低品质。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危害损失调查及田间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曲病的危害不仅造成水稻减产,而且菌粉还污染稻谷,降低稻谷的商品价值。 1987年对吉林市水稻稻曲病田间危害损失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田间防治试验。一、稻曲病的发生情况吉林市稻曲病的发生,始见于1983年永吉县乌拉街乡二道村,当时只发现1—2穗。1986年已蔓延至全市6个县(区),据统计,发病面积达1500余亩。1987年6个县(区)共发生34000亩。几年来稻曲病在吉林市迅速传播蔓延,已开始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俗称"假黑穗病"、和"青粉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布。稻穗发病后,不仅直接造成损失,还间接影响健粒发育充实,一般每穗增加病谷一粒,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与危害情况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穗粒的真菌病害.因病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与水稻生长良好的条件相似,故常把病害的出现当作丰收年份的标志,在防治上不予重视.近年来随感病品种的扩大和病菌的逐年积累,此病在我省南方稻区与苏北稻区已大面积流行,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已成为晚粳稻穗期的重要病害.据1999年县内调查,稻曲病发病面积达30多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病穗率一般为5%~10%,严重的田块达30%.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的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杂交稻等感病品种的推广及氮肥用量的增加,我省稻曲病的发生为害日益加重。至1985年全省水稻发病面积已达500万亩,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此,1985~1987年我们在沈阳市、灯塔县、辽阳县、东沟县、锦州市、铁岭市等地,以辽化研究院提供的10%络氨铜为主,对稻曲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药剂试验,在此基础上,1988年又使用14%络氨铜进行了小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又称绿黑穗病、青粉病,由真菌稻绿核菌寄生引起,是水稻穗期重要的病害。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的变化,温州单季稻区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大发生年高感品种的病穗率高达80%以上。该病的发生对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与单穗重及加工后大米整米率造成严重影响。生产上迫切需要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以有效控制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 稻曲病是吉林省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害,近几年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省内用多菌酮对稻曲病进行过防治试验与应用,但成本高,使用不方便,推广受到很大限制。1987—1989年开展DT杀菌剂防治稻曲病的研究,经小区试验和万亩生产示范,证明50%DT杀菌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好,达90%以上。DT杀菌剂成本低,比多菌酮便宜一半,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5.
16.
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王庆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20-220
通过药效试验,30%爱苗乳油在水稻破口前3d和抽穗后7d分2次施药,对防治水稻稻曲病具有良好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分期接种试验表明,稻曲病菌侵染稻粒的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尤以刚出口的嫩颖 最易遭受侵染,潜育期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