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今年,宁河县国槐小卷蛾较大面积发生,虽没造成灾害,但发生程度也较严重,经过几年的经验总结,特归纳了小卷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现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4.
槐尺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槐尺蛾食性单一,仅危害国槐、龙爪槐。该虫在合肥地区一年发生5-6代。越冬代翌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第2代卵孵化,以后各代历期为25~30d。成虫具有趋光性。药剂防止适期为2-3龄。  相似文献   

5.
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又称国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昆虫,主要危害国槐。也危害刺槐、龙爪槐、金枝国槐。以幼虫为害叶片,取食量大。危害严重时,可以将树叶成片吃光。严重影响绿化效果。该虫在白天有吐丝下垂的习性,行人从树下经过时。往往会掉在身上,令人毛骨悚然。北京地区各大公园、行道树上的槐尺蠖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来对槐尺蠖发生规律的观察,采用人工、生物、药剂等多种方法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槐小卷蛾的系统研究可知,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1年发生2代,该虫以幼虫钻蛀当年生新梢为害,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柄的基部蛀入枝条内为害,蛀入前先吐丝拉网并在网下咬食树皮,再蛀入木质部内,受害处排出黑褐色粪沫。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幼虫发生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5%吡虫啉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用药9d后,4种药剂8个不同浓度喷雾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国槐小卷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槐小卷蛾的特征特性,针对国槐小卷蛾的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国槐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槐小卷蛾是危害国槐、龙爪槐、五叶槐等的鳞翅目,卷蛾科害虫。本研究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槐小卷蛾在山东东营的成虫和卵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成虫发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卵发生盛期为5月28~30日、7月22~24日和8月26~28日。明确槐小卷蛾成虫和卵的发生期对预防及综合治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槐小卷蛾是为害国槐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常导致国槐树势较弱甚至死亡。由于隐蔽性很强,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该文主要介绍国槐小卷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析其发生为害的原因,以及在天津地区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首次在中国大陆报道达苔螟属(Dasyscopa Meyrick,1894),并重新描述同源达苔螟(Dasyscopa homogenesMeyrick,1894)。提供同源达苔螟的成虫、鼓膜器和外生殖器特征图,以及达苔螟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黄斑长翅卷叶蛾行为、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斑长翅卷叶蛾 ,是我国北方果园重要害虫之一 ,在山西晋中为害尤其严重。本文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的取食、化蛹、羽化、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行为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分布在东南方位较西北多 ,第一代成虫雌雄性比 1 :1时为羽化高峰。一日内 ,8~ 1 0、1 8~ 2 0时两个羽化高峰 ,凌晨 4:30~ 5 :30为求偶、交尾高峰期。雌虫求偶行为发生与光照强度有关 ,约 1 0~ 5 0 0Lux时 ,求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柿蒂虫(Stathmopoda masinissa Meyrick)生物学、发生规律作了观察记载。提出以垦复树盘、保墒施肥、合理修剪等营林措施为基础,实施“刮、诱、摘、喷”4项综合治理措施。通过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虫果率由治理前的23.8%下降到治理后的1.1%,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经1994~1998年林间样地调查和饲养观测,研究了云杉球果小卷蛾在祁连山北坡林区的成虫羽化进度、孵化进度、雌雄性比及各虫态的死亡率;依据有效基数预测法,得到发生量预测式;根据对害虫不同发育时期林间植物物候期的观察,对其发生期进行了物候预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异脉筛麦蛾的鉴别特征,首次记述了雌蛾并研究了本种翅脉多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张掖株(CypoGV-zy)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首次分离到的1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本土株系,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张掖分离株(CypoGV-zy)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4龄幼虫期的LD50分别为4.55×103、1.20×104、3.43×104、2.11×105PIB.mL-1。在0.50×105PIB.mL-1病毒浓度下,1~3龄幼虫在感染病毒7~9 d后校正死亡率达100%,LT50分别为3.59、4.074、.66 d;4龄幼虫LT50为7.60d,1~4龄幼虫的LT90分别为5.51、5.91、6.53、16.06 d。该病毒分离株对我国西北疫区的苹果蠹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具有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苹果蠹蛾是严重为害苹果、梨等果树的蛀果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我国东侵的势头愈加严峻,为害程度不断加重。苹果蠹蛾一旦传入河北省,势必将对河北省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详细介绍了苹果蠹蛾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为促进河北省苹果、梨等优势水果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残留法,于第1天和1、2、3、4、5、6、7、8、9周对4种不同缓释载体反口橡胶塞、聚乙烯软管(细,内径2 mm×外径3 mm)、聚乙烯软管(中,内径4 mm×外径6 mm)及滤纸片上的苹果蠹蛾主要性信息化合物E8, E10-十二碳二烯-1-醇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反口橡胶塞中苹果蠹蛾性信息化合物残留量在第2~5周时大于0.629 mg,第6周以后缓慢降低,到第9周剩余0.280 mg。而其它载体材料对苹果蠹蛾性信息化合物的缓释效果较差,1周之内就将绝大多数的性信息化合物释放掉。因此,反口橡胶塞可作为诱芯的载体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