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引种果桑在辽东露地栽培条件下自然越冬,品种间所表现的抗寒性差异较大,而且不同年份冻害程度也不同.设计4级冻害评估法,调查统计3个冬季的果桑冻害程度和发生几率,分析遗传、环境、天气、栽培等因素对冻害发生的影响.建议北方地区引种栽培果桑应注意品种、苗龄、栽培密度、水肥、剪伐、局部小气候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是我国首批重点良种基地,担负着红枣品种的收集、保存、良种繁育与推广等工作。2016年1月沧州遭受到数十年不遇的持续低温天气,使基地枣品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近年来通过高位嫁接的枣树冻害最重。为摸清不同嫁接年限、不同品种的冻害情况,我们于2016年5月下旬进行了调查。1冻害情况调查地点选在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品种示范园,该园均为1988年定植的金丝小枣树为砧木高位嫁接的不同品种。其中2013年嫁接了2个品种、2014年3个品种、2015年5个品种。采取随机抽取的方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内资源进行调查认为,2008年初的低温虽不是陕西历史上冬季的最低温度,但由于持续时间长,同期平均温度低于正常年份,是造成大部分柿资源严重受冻的直接主要原因。冻害程度与柿资源的种类、品种、嫁接采用的砧木、树体生长势的不同有很大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涩柿品种耐寒性高于甜柿品种;我国原产的甜柿品种耐寒性大于日本甜柿品种;甜柿品种中耐寒性强弱顺序为:阳丰次郎禅寺丸大秋早秋西村早生;同一品种嫁接于西村早生为中间砧上的冻害重于直接嫁接在君迁子上的;高接1~2 a的资源及树势衰弱树受冻害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果榛子冻害调查并计算冻害指数,发现其冻害发生受品种、地势及树龄影响较大。同一园内不同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达维’‘平欧15’‘辽榛3号’‘平欧110’;大果榛子冻害与所处地势的关系,受害由轻到重依次为山下盆地、山下平地、山上背风阳坡、山上背风阴坡、山上迎风坡;榛子冻害与树龄的关系为树龄越大抗寒性越强,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10年生、7年生、4年生。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20年4月份3次大风降温天气对山东泰沂山区苹果主产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4月5日低温冻害明显,9~12日低温冻害不明显,20~23日低温使个别地区冻害程度加剧;4月5日5~7时局部地区气温降至-6.1℃,沂水和沂源的苹果冻害严重,蒙阴稍轻,泰安、新泰和肥城基本未发生冻害;低洼地、近水地果树冻害明显高于山坡地;枝条、叶片、花瓣冻害较轻,雄蕊花药、花丝和雌蕊子房冻害较重,中心花较重边花较轻,均以子房受冻明显。在发生冻害的区域,富士品种受冻害严重,金冠、嘎拉受冻害较轻;受冻害程度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普通型品种>短枝型品种。  相似文献   

6.
封红平 《现代园艺》2006,(7):15-16,8
板栗是永仁县种植的主要经济林果之一。种植面积5300hm^2,占经济林果总面积的46%。由于板栗大多数种植在土壤瘠薄、水源条件较差的山坡上,管理粗放,品种良莠不齐,影响板栗产量的空蓬现象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各板栗种植点均有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栗园较重,空蓬率达95%以上;有的栗园较轻。空蓬率只有7%左右;有的整株栗蓬全是空蓬,有的栗树只有部分是空蓬;有的栗树嫁接前栗实小。但较饱满。嫁接后则全树空蓬;有的初结果栗实饱满,以后逐年空蓬增多,有的初结果就全部是空蓬。  相似文献   

7.
2021年1月河北各地发生了几十年一遇的低温,为了探明低温后各桃品种的冻害情况,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在各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60个桃品种中,20个品种未发生冻害,40个品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冻害面积1 892.53 hm~2,占当年桃栽培面积的2.18%。不同桃品种抗寒力不同,在不同地区的冻害表现不同,同时也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对主要桃品种的适应范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调查了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资源圃内柿树的冻害情况.结果表明:先栽君迁子做砧木后嫁接品种建园的152份资源(品种、品系、种、类型,涩柿129份,甜柿23份)1500余株均未发生冻害;用多年生成苗建园的14个品种抗冻性不同,上西早生、西村早生、秋焰、金柿、赤柿、鄂柿1号6个品种未受冻害;早秋、兴津20、次郎、禅寺丸、阳丰5个品种抗冻性中等,存活率39.47%~84.62%;大秋、贵秋和富有3个品种全部冻枯;柿树受冻程度与品种、气候条件、砧穗亲和性及土壤干旱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由于气温异常变化,加上果农管理不当,如冬季修剪过早,粗放管理,防冻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猕猴桃冻害在眉县连年发生,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树龄冻害症状和冻害程度不同。综合分析果树生理特点、气候因素、生产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针对果园冬季冻害和早春晚霜冻害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以供广大的果农朋友和技术人员参考。1近几年眉县猕猴桃果园冻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07~2011年对中国猕猴桃集中产业带的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关中中西部地区冻害发生具有普遍性和频繁性;"红阳"品种最重,"徐香"次之;冻害程度与树龄和树势有关,以初挂果果园和长势过旺的幼树发生比较严重,树冠上主要危害1 a生枝条,树干的受冻部位主要在地面以上至50 cm以下这个区段;应对措施包括园地选择和品种选择,提高嫁接部位,柴草包裹树干,控制生长,备根蘖苗进行桥接,减少花果量和枝叶量,材料包扎伤口等。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0月中旬气温变化大,冬季出现50年不遇的最低气温,且持续时间长,丹东地区栗树发生了严重冻害.为了解这次冻害发生的范围、程度和特点,从中找出丹东栗栽培的范围和日本栗、中国栗高接栽培的北缘,我们于2001年春季和秋季,在全市3县1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栗园进行调查,每园调查株数不少于100株.  相似文献   

12.
在已往的栗树生产中,由于多系实生繁殖,一般不考虑授粉的问题。在近几年开展的栗树有性杂交、人工辅助授粉工作中认识看,授粉对于产量、品质和成熟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今后栗树嫁接时,应注意配接适宜授粉品种,在品种单一的嫁接栗园,可以实行人工授粉。招远县毕郭供销社采购站在吴家大队做的试验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栗嫁接改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是我国日本栗的主要产区。现有栽培面积约10万hm^2。近些年来,随着新品种的应用,很多栗园都进行了嫁接改造。但也有一些栗树仍然是实生状态,有的栗园因更新品种需要进一步改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应用,嫁接改造已成为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目前辽宁省栗产区多采用高接换头的方式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主栽品种大五星为供试材料,调查了不同立地条件、花果不同发育时期冻害的发生情况,冻害发生后测试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冻害理化指标,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枇杷冻害发生的影响.利用褐变法调查冻害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冻害程度不同,平坝冻害比坡地冻害严重;花果不同发育时期抗冻害能力不同,强弱为:花蕾>刚开的花>花瓣脱落花萼未合拢的花...  相似文献   

15.
去冬今春河北省定州市、遵化市多处乡镇新植的1~3年生苹果幼树,不同程度的发生冻害,严重园片几乎全部冻死。现将冻害症状及防 御措施介绍如下。 一、果树不同部位冻害的症状 1.根颈冻害 一般发生在树干与根系的连接部位,即嫁接口附近的一段树干。中间砧苗木主要发生在M_(26)中间砧上。冻害后,皮层变黑  相似文献   

16.
宋西民 《落叶果树》2003,35(5):50-50
2003年1~2月份,受低温的影响,蒙阴县北部山区桃树普遍发生冻害。调查发现,不同品种、树龄、树势和立地条件下,冻害轻重程度不一。总结了冻害的预防和受冻害树株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广梅 《落叶果树》2006,38(6):33-34
通过选育、嫁接抗虫品种,及时清园、耕翻栗园,喷药薰杀相结合等技术措施防治栗实象鼻虫,可在2~3年内将虫果率由30%~40%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1月23日和2016年1月23~24日,山东省出现2次大范围寒潮,鲁西南、鲁中地区苹果发生大面积冻害.在2016年3月对冻害严重的6地市部分果园进行调查基础上,5月进行了复查,以确定冻害发生程度和树体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幼树、老弱树和乔化树冻害严重,成龄大树基本无冻害,品种间冻害程度表现为晚熟品种最重,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轻.至5月中旬,发生冻害较轻的(Ⅰ、Ⅱ、Ⅲ级)树体已基本恢复,冻害重的(Ⅳ级)出现落果、死大枝,甚至死树现象.针对冻害情况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朱耀宗 《现代园艺》2019,(11):59-61
在甘肃酒泉花海地区,冬季较为寒冷,葡萄植株极易发生冻害现象。主要分析了甘肃酒泉地区葡萄栽培模式,探讨了其防冻措施,对葡萄进行嫁接、埋土、沟栽、灌溉与烟熏、提高果树抗冻能力、选择抗寒品种等措施,可减少葡萄冻害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柑桔冻害的因子柑桔冻害是否发生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受多种因子综合的影响。柑桔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不但决定于植株状况、不同的种和品种,而且决定于低温周期和各种气候因子。Brierley 把影响柑桔耐寒性的因素归纳为三类:一是基本因素,包括植株状况、种和品种、枝条成熟度;二是与水分有关的因素,如冬季干旱;三是与温度有关的因素。多数学者把影响柑桔冻害的因子分为植物学因素和气象学因素两大类。植物学因素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