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用两个肉牛消化代谢试验所测定的8个不同日粮有机物消化率,对比分析全收粪法、Cr2O3法、AIA法对所测定有机物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全收粪法、Cr2O3法、AIA法测定日粮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7.43%、62.93%、72.15%,其中AIA法测定值显著高于Cr2O3法(P〈0.05),外源指示剂Cr2O3在粪中回收率为90.74%,内源指示剂AIA回收率为118.17%。  相似文献   

2.
采用奶牛消化代谢试验测定6头奶牛日粮中有机物消化率,对比分析用全收粪法和AIA法测定的有机物消化率差异.结果表明,用全收粪法、AIA法测定的日粮有机物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8.2%、73.9%,AIA法测定值显著高于全收粪法(P<0.05),内源指示剂AIA回收率为110.9%.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内源指示剂的回收率,筛选出最佳的内源指示剂,并且与全收粪法进行对比,测定德州驴饲粮中养分消化率。试验选用生长状况良好的德州公驴12头,体重(128.5±5.0) kg,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选用单一饲草苜蓿和2种全混合日粮(TMR),分别使用酸不溶木质素(ADL)、含有浓硫酸不溶灰分的木质素(ADL+SAIA)、盐酸不溶灰分(AIA)3种内源指示剂和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用聚酯筛网袋法测定饲粮中各内源指示剂的回收率。预试期10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3种饲粮中ADL的平均回收率为98.28%,可作为理想的内源指示剂,而AIA的平均回收率偏高。2) ADL内源指示剂法测定的3种饲粮中各养分消化率与全收粪法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ADL可作为内源指示剂对德州驴饲粮中养分消化率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4.
试验测定绵羊对未处理玉米秸秆(对照组)、微贮玉米秸秆、碱化玉米秸秆和羊草占60% 的全混饲粮中5 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试验组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微贮组的前4 个指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2% ,7.1 % ,6 .6% 和6.8 % ,微贮组、羊草组和碱化秸秆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3 % ,33 .6% 和19 .9%( P<0 .01)。微贮秸秆组养分消化率可达到与羊草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定绵羊对未处理玉米秸秆(对照组)、微贮玉米秸秆、碱化玉米秸秆和羊草占60%的全混饲粮中5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试验组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微贮组的前4个指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2%,7.1%,6.6%和6.8%,微贮组、羊草组和碱化秸秆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3%,33.6%和19.9%(P〈0  相似文献   

6.
选用7只年龄相同、体质量相近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 外科手术为其中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 4只安装十二指肠“T”型瘘管, 采用移动尼龙袋法和体外三步法研究了陕北白绒山羊常用的4种精饲料(棉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酵母)和4种粗饲料在小肠中的降解特性。移动尼龙袋法测得棉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酵母、桑叶、芦苇、紫穗槐、柠条的小肠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依次是77.24%、60.08%、96.36%、18.49%、42.05%、49.62%、30.36%、52.21%。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蛋白粉有提供高水平过瘤胃蛋白的潜能, 体外三步法和移动尼龙袋法所测小肠粗蛋白降解率呈线性正相关, y=0.802 3x-0.128 5(R2=0.911 5)。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羊场的成年健康母羊(怀孕前期)16只,育成母羊13只,育成公羊13只,空腹称重。测定每只羊1d的采食量,计算其摄入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原苏联绒用山羊饲养标准比较,进行饲养水平评价。结果显示,与饲养标准比较,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羊场的育成母羊代谢能高2.68MJ,粗蛋白低59.29g,钙低3.00g,磷低1.52g;育成公羊代谢能高3.47MJ,粗蛋白低81.92g,钙低4.42g,磷低2.62g;成年母羊代谢能高2.51MJ,粗蛋白低91.33g,钙低3.09g,磷低1.93g。结合羊的体况综合评价饲养水平基本合理,但尚需要按饲养标准增加粗蛋白、钙、磷等营养物质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8.
陕北白绒山羊泌乳期能量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泌乳期能量需要量,为建立和完善陕北白绒山羊饲养标准提供基础参数。选择1.5岁、第二胎次同期产羔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12只,随机分为3组,各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1 g/d,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3.22、14.09和14.62 MJ/d的试验日粮,从产羔后第20 d开始进行为期40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饲期10 d);同时在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3只羊按照全收粪、尿法进行为期7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泌乳期母羊对3种日粮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与消化能代谢率分别平均为56.14%、47.29%和84.24%,且各组试羊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陕北白绒山羊母羊每生产1 kg常乳、1 kg 4%乳脂校正乳和1 MJ产乳净能的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6.3800、5.0028和1.7124 MJ,泌乳过程中饲料代谢能转化为乳中净能的转化效率为58.40%。为了提高不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建议在进行羊泌乳能量需要研究过程中,同时给出以每产1 kg常乳、1 kg乳脂校正乳、每转化1 MJ产乳净能所需要的代谢能值三个度量指标表示的泌乳能量需要,并同时估算出泌乳过程中饲料代谢能转化为乳中净能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揭示陕北白绒山羊的种质特性,试验通过对资料分析和现场观测了解陕北白绒山羊的部分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发情表现明显,受胎率、断奶成活率高的特点;但产羔率和双羔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陕北白绒山羊哺乳期羔羊体重生长发育规律,为羔羊培育方案制定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以24只1日龄羔羊为研究对象,在每天准确测量其体重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出哺乳期羔羊的累积生长量、绝对生长速度和相对生长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1~75日龄羔羊体重随日龄增加呈近似于直线的曲线变化,且羔羊累积生长量与母羊累积产奶量呈极强正相关;(2)羔羊出生后1~10日龄日增重随日龄增加而快速增加,11日龄后日增重随日龄增加开始逐渐下降,其中11~20日龄期间羔羊日增重下降速度较快,21~75日龄期间羔羊日增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因素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羊绒变粗的主要原因为,杂交父本与杂交代数及选种选配不当,同时还存在营养因素、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因素.提出了防止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变粗的措施,以利今后陕北白绒山羊细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克隆陕北白绒山羊MSX2基因cDNA全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及其表达规律进行分析。试验以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对陕北白绒山羊MSX2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析MSX2mRNA在陕北白绒山羊毛囊不同发育时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山羊MSX2基因cDNA全长804bp(GenBank登录号:JQ617290),为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67个氨基酸,与牛(NM001079614)、人(NM002449)、犬(NM001003098)、黑猩猩(NM001135625)、大鼠(NM012982)和小鼠(NM013601)的相似性分别为96%、90%、89%、88%、87%和85%;MSX2基因在4月和11月的相对表达量出现峰值,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山羊MSX2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MSX2基因在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的4月份和11份月高度表达,其余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推测MSX2基因对毛囊周期调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比研究了舍饲和放牧条件下控制光照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利用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光控增绒条件下绒山羊日粮的高效配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舍饲和放牧条件下分别开展研究,两种条件下各选择12只2.5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光控组和对照组,其中光控组通过采用光控增绒棚将光照时间限定为7h,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对比研究光照控制对绒山羊干物质采食量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1)整个试验期光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稍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光控增绒中期光控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2)在试验初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光控增绒中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在光控增绒末期,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放牧条件下:(1)整个试验期光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稍高于对照组,在光控增绒中期光控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2)在光控增绒中期和末期,光控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无菌采集陕北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梯度稀释后涂布CaCO3-MRS培养基,厌氧培养分离乳酸杆菌,并对分离菌株的生长、发酵液pH、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抑菌性及有无内源质粒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从陕北白绒山羊瘤胃液中共分离出11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比对鉴定,分别是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株(ZW-4、ZW-8、ZW-10、ZW-11),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2株(GL-1、GL-5),罗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2株(LY-6、LY-7),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株(DR-9),棒状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BZ-2)及弯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1株(WQ-3)。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植物乳酸杆菌ZW-4和干酪乳酸杆菌GL-1生长、产酸以及抑菌能力较强,同时植物乳酸杆菌ZW-4对胆盐和酸的耐受能力强于其他菌株;在上述菌株中,仅罗伊乳酸杆菌LY-7没检测到内源质粒,而植物乳酸杆菌ZW-4有6个内源质粒,明显多于其他几株乳酸杆菌。结果表明,分离自陕北白绒山羊瘤胃的植物乳酸杆菌ZW-4和干酪乳酸杆菌GL-1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初步具备了作为益生菌使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陕北白绒山羊多绒型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白绒山羊多绒型变异个体的遗传性能稳定,外观特征如绒球状,在不同群体间出现的比例平均为5.6%。它是今后陕北白绒山羊选育提高的极好基础,其绒长、毛长、产绒量与产毛量等大多比所在群体的有显著提高,可被迅速组群以开展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的繁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