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活在湖北淤泥湖中的近太湖新银鱼进行了生长研究。结果为:①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2.312×10^-6L^3.00;②全长生长方程:Lt=72.3(1-e^-0.3(t^-0.1)),体重生长方程Wt=0.8738(1-e^-0.3(t^-0.1))^3。③L∞=72.3(mm),W∞=0.8738(g),k=0.3t=0.1,拐点年龄ti=3.7月龄,拐点体重Wi=0.25g。 相似文献
2.
白龟山水库太湖新银鱼繁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作了一周年的采集与观察。成熟亲鱼全长54—84mm;成熟最小个体:雌鱼全长54mm、体重0.60g,雄鱼全长60mm、体重0.70g。太湖新银鱼的全长、体重与怀卵量、成熟系数之间属正相关系.春群银鱼性比为1:0.79—2.13,产卵水温13℃左右;秋群银鱼性比为1:0.60—0.71,产卵水温为21℃左右。 相似文献
3.
淤泥湖两种新银鱼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淤泥湖两种新银鱼:近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pseudotaihuensi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的食物组成、食物出现频率、摄食强度及肠长与全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种类共有12属,其全长(L)与肠长(x)的回归方程为:L=0.4708+2.0001x(r=0.9744);寡齿新银鱼的食物种类有7属,其全长与肠长的回归方程为:L=-0.6446+2.6002x(r=0.9227)。桡足类和枝角类是这两种新银鱼的主要食物,浮游植物仅在某些月份摄食,且生物量很小。 相似文献
4.
太湖产春宗太湖新银鱼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关系为:F=0.0098167L2.81623,与体重关系为:F=-263.4+1793.6W,绝对怀卵量平均为1367粒,相对怀卵量为1504粒/g;秋宗绝对怀卵量为1394粒,与体重关系为F=82.5712+1216.2633W。繁殖期:春宗自3月5日~5月5日,适宜水温为8.5~21.6℃,盛期3月10日~4月15日,最适水温9.2~13.4℃,盛期中V期卵巢亲鱼比率与水温关系为:Y=-3.6681X2.7174;秋宗自9月10日~10月20日,水温为26.4~17.2℃,盛期自10月5日~10月15日,水温为20.6~18.0℃。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指数(101.43±19.71,101.87±11.85)差异并不显著(P>0.05)。春群是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主要补充者,春群管理与控制应是银鱼种群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太湖产春宗太湖新银鱼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关系为:F=0.0098167L^2.81623,与体重关系为:F=-263.4+1793.6W,绝对怀卵巢平均为1367粒,相对怀卵量为1504粒/g;秋宗绝对怀卵量为1394粒,与体重关系为F=82.5712+1216.2633W。繁殖期:春宗自3月5日~5月5日,适宜水温为8.5~21.6℃,盛期3月10日~4月15日,最适水温9.2~13.4℃,盛期中V 相似文献
7.
8.
9.
云南高原湖泊太源新银鱼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调查了滇池和星云湖太湖新银生腺的周年发育情况和怀卵星。其繁殖期为当年冬至翌年春,盛期为1月初至2月中旬,届时水温约1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太湖新银鱼干法人工授精和半干法人工授精及雌雄鱼不同配组试验研究,探讨提高银鱼受精率、合理利用银鱼资源量的办法和途径。结果表明,半干法人工授精的受精率明显高于干法人工授精的受精率,雌雄不同配组其受精率相差不大,采用1:1配组可缩短精子在空气中滞留时间,以提高其受精能力,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更合理地利用银鱼资源。银鱼4月上、中旬性腺发育都达到成熟程度,是繁殖最适时期,此时水温为14~18℃。 相似文献
11.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13.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rt是太湖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索这一银鱼秋季能否产卵和孵出仔鱼,作者曾于1975年秋季在太湖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实验研究。结果共孵出仔鱼543尾;此外,还固定了各胚胎时期的发育卵465粒。通过孵化材料,联系到亲鱼在生殖时期需要得到保护,因而建议每年10月8日至24日限制或禁止使用银鱼渔具捕捞,使之能够正常产卵,以达到天然鱼类的增殖和合理利用银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太湖产乔氏短吻银鱼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乔氏短吻银鱼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过程,并联系其胚胎发育的形态生态特点,建议保护产卵基质——沉水植物,以增殖银鱼。同时认为,以活卵为材料,向某些水库和内陆湖泊移殖这种经济鱼类是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网湖春季水质及底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网湖春季水质及底质调查研究表明,该湖泊春季水体化学类型属C-C,氮磷比值为13—108,磷可能为限制性茗养元素。该湖为富营养型湖泊。湖泊底泥中有关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可能与该湖中盛产丽蚌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太湖湖鲚种群数量变动及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4年4月所采集的3964尾湖鲚样本,进行生长与死亡、不同体长的摄食习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湖鲚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52,捕捞死亡系数F为2.66,总死亡系数Z为3.18,生长的拐点年龄为2.548。体长达131mm时,饵料中开始出现经济鱼虾;体长达170mm时,饵料中的经济鱼虾比重急剧上升,出现率为50—100%,经济鱼虾饱和分指数占饱和总指数85—99%,其中白虾约占40%—94%。 本文应用Schaofer模式、Beverton-Holt模式计算得出:湖鲚开捕年龄为0.5龄时太湖最大持续渔获量为652.5万公斤,最适捕捞努力量为3190000(日,吨位)。综合分析认为合理利用湖鲚资源的最佳开捕年龄应为1.5龄,即使F不变,渔获量也将上升三倍。 相似文献
18.
夏季白令海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季白令海阿留中海盆区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以水温为主要分析指标,调查海区自上而下(0~500m)层,可分为上匀和层、浊跃层、中居冷水和下匀和层(2)温跃层广泛分布于大部分调查海域,绝大多数测站其深度在25~50m,强度在0.10~0.16℃/m,其中东南部为一相对强温跃区(≥90.15℃/m);(3)中层冷水的上界深度在40~130m左右,下界深度在150~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主要外部形态,如尾柄上色素的分布和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值,我们鉴定在东海区的舵鲣属(Auxis Cuvier 1829)鱼类的仔稚鱼有扁舵鲣(Auxis thazard)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和一种目前还未定到种,暂定为舵鲣(Auxis sp.)三种。根据其性腺成熟度及仔稚鱼出现的时间来推断,在东海的产卵期为3—9月,盛期为7、8月。较南海区的产卵期迟一些。产卵范围在北纬 25°30′-32°00′,东经125°以西海区。舵鲣鱼类仔稚鱼在东海的分布面很广,但多靠近陆岸和岛屿附近,一般分布在东经125°以西海区,水深一般为60—100米。栖息海区水温一般为27—29℃盐度为38,00—34,00‰。仔鱼分布与台湾暖流和长江冲淡水有夫,一般在长江冲淡水水舌边缘或台湾暖流和冲淡水的交汇区。台湾暖流向北移动,仔鱼的分布区也相应北移。7月以前分布在北纬28°以南,月份分布在北纬28°以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