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取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品种DN50、DN594和Charleston,按照20、35株·m-2两种密度盆栽种植,植株生长期间每天测量株高,利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并分析株高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不同生长习性大豆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生长规律模型,明确不同生长习性大豆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高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的大豆品种主茎生长发育规律一致,呈"慢-快-慢"S形曲线,前慢期持续时间长于后慢期,不同密度植株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同一时段。两种密度条件下株高发育曲线在生长发育前期几乎完全重合,而发育后期曲线分离,株高差异明显。因生长习性不同,不同品种株高生长速率曲线存在差异。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品种Logistic解析式曲线预测株高最大值差异明显,但3个品种不同密度处理下模型曲线均为"S"型,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大豆田间管理和高产株型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梁地方品种的株高进行了研究,并对杂种F1代株高的表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株高平均倾向高秆亲本,但优势不明显;中国高梁株高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平均达到总遗传平方和82%以上,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组合加性,显性效应值不同,甚至有正负区别。因此,在选配中矮秆杂交种时,要选配好组合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3.
黄瓜株高性状遗传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本矮生1号、A38及其杂交F2代为试材,分析了双亲及F2代下胚轴长度、株高、节间数,结果表明亲本高度差异显著;F2代群体株高与下胚轴长度都呈正态分布,属于数量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瓜的节间数和下胚轴长度都与黄瓜株高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7(P〈0.05)。  相似文献   

4.
5.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株高进行了研究,并对杂种F_1代株高的表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株高平均倾向高秆亲本,但优势不明显;中国高粱株高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平均达到总遗传平方和的82%以上,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组合加性、显性效应值不同,甚至有正负区别。因此,在选配中矮秆杂交种时,要选配好组合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6.
粳型矮秆陆稻株高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粳型矮秆陆稻与云南高秆陆稻测配,结果表明,IRAT216,177,144,140,134,咖念为多基因控制矮生性,农林20,毫补卡×南高谷、俄爱戛×老造谷为主基因控制.其中,黎明对农林20表现矮秆显性,黎明复等位、显性于毫补卡×南高谷,暂定毫补卡×南高谷为sd—1X_2。俄爱戛×老造谷与黎明非等位,RikutoNorin21矮生性遗传有待深入研究。组合遗传力均较高,但多基因的材料较主基因的更稳定,并讨论了粳稻矮源、株高基因的多样性及sd-1位点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高梁株高的遗传模型进行测验,结果表明,高梁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控制株高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在雌亲和雄亲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株高遗传,增效等位基因,即高秆基因为显性,而这种显性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8.
张晓岗 《农业科学研究》2012,33(1):17-20,30
在加性遗传模式和符合孟德尔定律(符合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没有连锁遗传和基因互作)的条件下,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的最大基因型值和最小基因型值的差称遗传距离.用株高遗传距离表示株高遗传变异的大小.最大基因型值和最小基因型值保持不变,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的遗传距离保持不变(2Σa).用株高遗传均差表示株高遗传距离的相对大小.用t-测验分析表明不同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间遗传均差有无显著差异:采用2个样本平均数相比较的假设测验——成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分析两两自交后代间遗传均差,全部自交后代符合各代间遗传均差保持不变的假设;采用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分析两两自交后代间遗传均差,50%自交后代符合各代间遗传均差保持不变的假设,50%自交后代不符合自交后代的遗传均差保持不变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利用 7×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对冬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株高性状的平均优势为 7.47% ,具有负向优势的组合很少 ,仅占 1 0 .7% ;株高杂种优势与组合特殊配合力极显著相关 ,而与组合双亲平均值无显著相关性 ;群体特殊配合力方差大于一般配合力方差 ,株高的非加性效应占优势 ;估算了株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亲本材料株高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以甘蔗6个亲本选配8个正反交组合的F_1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亲本品种作母本或作父本对后代7个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的相对效应.结果表明母性效应对后代多数性状的表达起了重要作用.高产品种Co419作母本的后代,产量性状普遍优于其作父本的后代.高糖品种CP65-357、CP70-1133和CP72-1312作母本的组合,后代分离出高糖个体的频率明显高于作父本的组合.以综合性状好的粤农73-204作母本。后代出现的综合性状好的单株也较多.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甘蔗高产高糖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选配.  相似文献   

12.
王英  韩天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91-1393
综述大豆生育期性状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讨论当前的研究重点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株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高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选育矮秆和半矮秆品种是现代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小麦品种过度矮化的不利影响和适度高化的有利作用。株高的理想范围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来确定。在适当控制株高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茎秆质量和根量,注重合理群体组成及冠层结构的选配工作,进一步优化综合农艺性状,从而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形态性状的理想组合,才能提高产量潜力,实现产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大豆耐重茬性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5年在通榆县第一良种场的连作大豆地块,进行了大豆抗孢囊线虫及耐重茬品种的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吉林23和吉林32号2个品种,这2个品种及另外4个品系都表现出很好的耐重茬性。试验结果表明:耐重茬的这几个品种在一年重茬情况下,产量基本与不重茬条件下种植根同,主要农艺性状也无明显差异;;而不耐重茬的6个品系在重茬地块种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都极显著降低。在这些农艺性状中,株高可以做为鉴定大豆品种(系)耐重迎茬性的筛选指标,在此基础上,还配制了2个大豆杂交组合,并对大豆的耐重迎茬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耐重迎茬性属于数量性状,F2代的定向选择表明,耐重茬性的早代现实遗传力较高,因此.早优选择是有效的。完全可以通过选育具有耐重茬性的基因达到减少或预防重迎茬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水稻株型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本文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遗传,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章彦俊  常宝  董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31-10033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各生育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筛选出适合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实现大豆高产优质生产。[方法]14个供试大豆品种分别为东北地区引种的长农18、绥农14、长农16、吉农24、黑农38、吉农15、吉育47、吉农6、吉林30、吉农23、吉农1号、吉农12、吉农14和206。测定苗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统计产量,并分析4个时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吉林30的产量最高,达到16.839 kg/小区,206次之,为13.989 kg/小区。不同大豆品种叶面积指数在结荚期和鼓粒期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在鼓粒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鼓粒期的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适合于张家口地区种植的高产品种吉林30和206,同时阐明了不同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的关系,为栽培技术的合理利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小麦品种(系)株高及节间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中秆、高秆共2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及各节间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小麦主要是通过缩短不同节间长度来降低株高,特别是基部节间;株高相近的品种(系)同一节间占株高的比例基本相同,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系)其节间比例的变化相对较大;两个小偃麦矮秆种质31504-1和31505-1株高构成指数IL明显大于其它小麦,说明其抗倒伏性更稳定,这对小麦株高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与亲本的关系。[方法]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结果]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5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5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5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高脂肪大豆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抗Atrazine基因导入黑龙江大豆品种及其表达和遗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子房直接注射法将抗Atrazine基因导入了24个黑龙江大豆品种(系)中。经两次叶片涂抹法检测证实,对Atrazine表现出抗性的植株达29.4%~43.7%。进一步用PCR法检测证明,在99份导入抗性基因的材料中有5份(内有F#-1代,F#-2代株)扩增到了抗性基因。这表明抗性基因导入后已获表达,并遗传到了后代。初步的大田检测表明,导入抗性基因的克交87-4265F#-2代植株,在出苗前土壤喷施Atrazine情况下植株不受害,生长正常,表明它对该除草剂有抗性,而对照株则92%受害死亡。  相似文献   

20.
株高、穗位高是影响玉米耐密性的重要株型性状,明确玉米株高、穗位高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株型改良。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陕A群和陕B群选育的85个自交系组配的246份F1群体为材料,进行株型表型评价,同时结合55 951个高质量SNPs标记,对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的遗传力分别为77.68%、77.04%、73.78%,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7、5、4个SNP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显著相关,解释1.47%~ 25.27%表型变异。通过候选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到10个候选基因,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合成、响应非生物胁迫等过程,针对3个共定位区间和热点区间锚定 plt1atp2ZC3H46emp21等为候选基因。可见,通过株型表型鉴定及相关基因的挖掘,可为陕A群和陕B群两个玉米群体的株型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