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始于1981年。1982年试种了43亩,平均皮棉亩产142斤,比对照增产37.3%。1983年全市一跃上升到6366亩,平均皮棉亩产152.9斤,比对照亩产106.5斤增产46.4斤,增产43.6%。尽管近两年连遇洪涝灾害,地膜棉仍能较大幅度地增产。  相似文献   

2.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3.
四甲人民公社东南大队位于海门县四甲镇东南角。全队共有347户,1275人,耕地1282亩,平均每人1亩多一些,是粮棉夹种地区。1959年在粮棉生产上取得了特大的跃进。夏熟三麦710亩,亩产207斤,较1958年亩产136斤,增长52.2%,棉花436亩,预补亩产皮棉可达140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亩产89斤增加49.4%。今年棉花丰产的特点1、产量比较平衡,队队都增产。2、棉株紧凑,单株给铃多而大。据田间调查,株高均在2—2.4尺,果株平均节距为5厘米左右,单株结铃12—14个,每110—120个铃即有籽棉1斤,而去年每斤为150个铃左右。3、成熟早品质好。今年棉花的成熟比往年早得多。在8月中旬已普遍开始吐絮,比去年早15天左右,同时籽棉的品质也比较高,去年5级花占多数,今年4级花占多数。  相似文献   

4.
1 麦棉两熟大套行的发展鲁西南地区既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80年代初试行麦棉耕作制度,至90年代初两熟面积占到棉田总面积的近80%,基本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但是,在麦棉两熟的迅速发展中,也一直存在着晚发晚熟、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原棉品质差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荷泽地区提出大力发展大套行地膜棉。2 大套行地膜棉的优越性麦棉两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棉为主,粮棉并举,以粮保棉,以棉促粮,达到粮棉双扩双增。以荷泽地区为例,要发展2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需要在1994年已有1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的基础上,分别改6.67万公顷麦田小套行…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演变与现状种植制度的演变不但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需求、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江苏省棉麦连作两熟正是沿循这一规律而演变的。早在5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大、元麦收后直播棉花的田块。因受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一种植方式棉花产量低而  相似文献   

7.
一、气候因素与麦棉生长发育的关系我区自1958年就试验示范了头年种麦,来年套棉,三年改茬的二年三熟制。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种植制度又逐渐演化为目前的当年种麦,来年套棉;拔花种麦,麦林内继续套棉的一年两熟耕作方式。这既反映了我区生产条件的改善,又在较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棉麦(油)两熟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棉产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棉麦(油)两熟乃至多熟制栽培。1986年以来,在全省棉产区实行了四改,即改春棉一熟制为粮棉两熟制;改不完全两熟制为完全两熟制;改前茬作物的低产、低值短季品种(如白菜型油菜、大麦等)为高产、高值中熟品种(如甘兰型油菜、小麦等);改直播套种的常规植棉技术为育苗移栽接茬连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几年对赣北棉区油棉两熟生产的调查和试验研究,表明该地区油菜和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均低,农业劳动力短缺.为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特提出出了一套适应赣北棉区油菜种植机械化生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94~1996年在商丘试验区对麦棉两熟棉田水分时空消长动态和整个生育期亏水量和灌水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棉田水分在空间上主要有三个层次变化,第一层0~40cm为剧烈变化层,第二层40~100cm为较剧烈变化层,第三层100~200cm为稳定层。从时间上来看雨季来临之前的变化与降水有较大的关系,雨季期间基本没有变化;黄淮地区麦棉两熟移栽棉田整个生育期亏水100~120mm,需灌水2~3次,灌水定额为60~68mm,灌溉定额180~204mm。  相似文献   

11.
湖北新洲县是一个棉麦两熟栽培地区,在棉麦两熟播种方式上,棉花需要套种在麦行里,棉苗一般在麦林里阴蔽45—50天。加之近年来底肥充足,播种期提早,播种量增加,前作小麦密度又大,因之杂草线苗等问题愈趋严重,两熟矛盾更加尖锐。新洲县农民在两熟栽培中,积累有很丰富经验,特别是近一、二年来对麦林棉苗管理,更创造出许多先进方法。这对棉苗在长期麦林阴蔽条件下,获得大面积全、壮、匀、密起了极大作用。群众创造的几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根据黄淮海流域麦棉套种需求,培育出标杂A2杂交抗虫棉,通过大面积示范,总结出了适宜标杂A2杂交抗虫棉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营养钵育苗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麦棉套种效益、便于机械化收割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增产、增收、降耗、增效等特点。标杂A2杂交棉,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8天,株高140cm,出苗快、齐、壮,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较强。果枝18台左右,植株健壮,呈塔形、叶色深绿,田间长势强,叶功能期较长,叶片大小适中,叶形呈亚鸡脚状,果枝上举,通透性好,结铃性强且集中…  相似文献   

13.
三二式是黄淮地区麦棉两熟的最佳模式刘文祥,王洪信山东巨野县棉花生产指挥部274900巨野县人多地少,为在稳定粮食的基础上,扩大棉花生产,从1982年开始实行麦棉套种。但由于套种方式不当,导致棉花苗期晚发,后期晚熟,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寻...  相似文献   

14.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当前广大棉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多熟制的改革中,如何选择适应当地的作物种类,组成合理的生态群体,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通过近几年试  相似文献   

15.
麦瓜棉三熟,是麦棉两熟种植方式的继续和发展。它应用集约经营的原理,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使经济效益成倍地增长。汴岗乡1980年开始麦瓜棉三熟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逐步掌握了麦瓜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全乡发展麦瓜棉面积万余亩,三熟田亩经济效益为885元,比麦棉两熟田的396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推广,通许县历庄乡农作物耕作方式有了新发展,该乡1982年开始试种麦油棉三熟;1985年三熟面积为3000亩,占全乡植棉面积的18.5%;1987年三熟面积为3500亩,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曾有专家认为黄河流域麦后直播棉没有霜前花。进入90年代,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潜心研究和多年试验示范,北纬38度以南黄河以北地区麦棉纯作两熟,小麦稳产6000kg·hm-2,皮棉900kg·hm-2,霜前花率85%以上的种植模式已获成功,并进入大...  相似文献   

18.
棉纺工业的发展主要决定于棉花生产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论过了黄淮海棉区棉花工业生产布局结构与类型;棉纺工业生产能力及其增长速度与区域内棉花原料丰欠的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南南阳棉区麦后移栽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盆地棉区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盆地气候特点,沃土丰水,高温富照,有利于小麦和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和棉花主产区。棉花是南阳市经济作物的一大优势,是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常年棉花总产量约占河南省的20%,占全国的2.8%,南阳各级政府和棉农都非常重视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从全国各地育种单位引进优良常规棉材料184份,以杂交棉品种为对照,在鄂北棉区进行棉花麦后移栽适宜常规棉品种筛选试验,了解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出22个适合鄂北棉区推广的麦后移栽常规棉新品种;并总结出实用性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广大棉农科学植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