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合细菌是一种古老的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中能进一步生长、繁殖、固氮、同化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害发生和促进作物生长。龙源光合生态液是盘锦龙源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用光合细菌制成的一种液体生物肥,每1ml含光合细菌20亿。本试验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初步探索了该产品对稻田土壤培肥和增产的作用。1试验内容与方法1.1试验内容试验地设在盘山县坝墙子镇的稻田,土壤类型为盐渍型水稻土,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较好。施光合生态液的试验田和不施光合生态液的对照田面积均为0.15hm2。1.2试验方法1.2…  相似文献   

2.
用Li-6200光合测定仪对高产冬小麦两种不同分蘖成穗类型的6个品种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至挑旗期达最大值。小麦生长前、中期群体大小是决定光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开花期以后群体大小的影响逐渐变小。灌浆后期落黄好的品种群体光合速率高,反之则较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R=0.8282*、R=0.9487**和R=0.9464**(135万苗/hm2)、R=0.7883*(270万苗/hm2)]。证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延长灌浆期绿叶寿命,有利于提高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普绿牌绿农素是以木酢液为载体的广谱性、活性态多元复合微量元素肥料。它能够供给作物多种营养,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同时它还具有抗病、抗虫、促早熟、改善品质等作用,是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生产有机绿色食品的理想肥料。2001年洪河农场水稻办做了绿农素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及方法1.1供试地点洪河农场一区4—5号。地势平坦,土壤为潜育白浆土,表层黑土厚8cm,有机质含量5.5%,全氮0.34%,全磷0.10%,全钾2.05%。1.2供试品种空育131,生育期127d。1.3试验方法5月20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黄梅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140hm2左右,全县平均单产在1.88t/hm2左右徘徊,且各基点、农户、田块之间产量差异很大。一些制种农户单产只有1.50t/hm2,但也出现了许多高产片、高产户和高产田块。如1988年张湖秋制0.35hm2汕...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械化旱直条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康 《中国稻米》2001,7(1):31-31
为探索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新途径 ,减轻农田作业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降低成本 ,加快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进程 ,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 ,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近两年在丘陵稻区我们进行了水稻机械旱直条播技术试验研究 ,现已初步明确该项技术的适应性、可行性、操作技能和应用效果。一、技术优势表现1.省工优势用12匹手扶拖拉机牵引的免耕条播机每小时可播种稻田0.1hm2左右 ,每天可播种0.8~1hm2,连同机手及配备辅助劳动力 ,每667m2播种需劳动力0.5个 ,而大面积水稻生产从育秧到大田栽插结束约需人工5.…  相似文献   

6.
肥隆———新型广谱氮肥增效剂,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氮肥长效增效剂。它集尿酶抑制、硝化抑制、氨稳定、植物生长调节等多功能于一体、一次性施入土壤,作物整个生育期可以不再追肥或追一次肥,延长氮肥肥效期,提高氮肥利用率。为探索该产品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提高氮肥在稻田的利用率,我们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本试验。1试验内容与方法1.1试验内容试验地选择在大洼县高家乡马连种子队,土壤类型为盐渍型水稻土,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较好。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30m2。处理1…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水稻包衣种子育秧的配套技术,常山县种子公司引进水稻生物型种衣剂Z5B、生产包衣种子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2a累计推广面积1万hm2,其中杂交早稻1700hm2,杂交晚稻8300hm2。现将水稻包衣种子干谷播种技术初报如下。1试验过程与方法1.1半...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不同密度群体结构下,地膜甜菜光合及呼吸作用的日变化、生育中后期光合、呼吸作用的变化及与产量和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到中等密度下(45000~75000株/hm2)群体光合、呼吸作用日变化为双峰曲线,高密度下(105000株/hm2)为单峰曲线。中密度至高密度下,群体表观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密度越大,随生育期推进,表观光合强度下降越明显,而净光合强度则大幅度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地膜甜菜群体光合、呼吸作用与甜菜个体生长相关性较好,而与含糖率、产糖量间相关性较差,与地上部生长相关性较好,而与根部生长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引进高科技生物产品———光合菌肥,为测定其产品的增产效果,于2000年作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处理重复合计比清水(+、-)(%)ⅠⅡⅢ光合细菌肥12.647.326.6726.63+24.09等量清水6.662.3812.4221.46-本文得到李良春、孙荣琴、汪云刚参加部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1.1供试材料光合菌肥(昆明元特环保生物有限公司提供)1.2试验地点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茶园1.3试验时间2000年1月-5月1.4供试品种云抗10#333.3、云…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宏 《杂交水稻》1999,14(4):23-25
1995~1998年对水稻抛栽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抛栽的适宜叶龄为3.5~4.5叶,抛栽密度早稻为30.0万~36.0万蔸/hm2、晚稻为33.0万~37.5万蔸/hm2,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早晚稻均以7∶3为宜,抛栽稻的立苗期为3~5d,大田抛栽水层深度以1.0~1.5cm为好。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中试效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5年课题组进行了“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间示范试验(简称中试),累计面积977.83hm2;头季稻平均单产8.55t/hm2,再生稻3.67t/hm2,比同地区示范前的1991年头季7.65t/hm2,再生稻2.28t/hm2分别增产0.90和1.39t/hm2,两季增产2.29t/hm2。其中再生稻验收的最高单产达5.21t/hm2,两季总产13.03t/hm2。对比试验结果,“规范”较原再生稻产2.25t/hm2栽培“模式”(以下简称“模式”)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加0.66和0.94t/hm2。说明“规范”是一套更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光合生物液是盘锦福东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以光合细菌 (PSB)为主体 ,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成的一种新型活性生物液制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促生长因子、抗病毒活性因子、辅酶Q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每 1ml含光合细菌2 0~ 30亿个。可作植物营养剂 ,也可用于家禽及鱼、蟹养殖。本试验采用田间对比法 ,对光合生物液在稻田养解 (扣蟹 ,下同 )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为增加稻、蟹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内容与方法1 1 试验内容试验地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盘山县坝墙子农场李…  相似文献   

13.
杂交晚稻威优198单产9.0t/hm^2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1997年在国家水稻工程醴陵基点,对杂交晚稻新组合威优198进行了连晚高产栽培技术和有关生理生态研究,创造了2a产量平均8.8t/hm2的7.2hm2高产样方和9.5t/hm2的高产丘。分析了威优198高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大面积单产9.0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多 ,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造成了部分耕地钾素不足 ,使水稻抗逆性变差、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为此 ,作者在豫南籼稻区、豫北沿黄粳稻区进行了多点田间小区试验 ,初步探讨了施钾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相应的施用技术 ,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豫北沿黄粳稻试验安排在郑州花园口农技站 ,供试土壤为砂质黄潮土 ,含有机质0.72% ,全N0.041% ,全K2O2.11% ,速效P2O59.0mg·kg-1 ,速效K2O70.2mg·kg-1 ,供试水稻品种为郑粳2号。豫南…  相似文献   

15.
多元微肥浸种对马铃薯增产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前 言 马铃薯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粮菜兼用型作物,其收获好坏对当地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延安市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5万多hm~2,近年来已新建立许多马铃薯生产基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探索简便有效的栽培增产措施,我们进行了马铃薯多元微肥浸种试验。2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延安市农科所旱川地,供试土壤为黄绵土,有机质1.05%,全氮0.067%,速效N、P、K分别为48mg/kg、20.8mg/kg、88mg/kg。供试品种为脱毒克新1号,前茬作物玉米,每hm~2底肥用当地腐熟圈肥22…  相似文献   

16.
八五七农场现有水田1.68万hm2,其中井灌面积 1. 16万hm2,占水田面积的69%。近年来由于井灌面积不断扩大,春旱地下水位低,小井水源很难保障,水位低的地块无水。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扩种水田难度很大。另外,井水增温措施难以落实,井水温度低,种稻米质差,不易占领市场。农场经过多次考察、研究,确定试打深水井,群井汇流增温灌溉。1999年试验取得了成功,267hm2水稻实测平均产量达8 700kg/hm2。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群井汇流的基本情况1.1群井打制准备直径12mm的螺纹钢、井底布、铁…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在海南三亚和广东乐昌两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探讨培矮64S制种“九二0”的最佳用量和喷施方法。结果表明:用量在300~450 g/hm 2 之间较为合理;喷施方法以分3 次喷施效果为佳。综合试验整体结果是:“九二0”用量360 g/hm 2,分3 次喷施,第1 次在抽穗5% ~8% 时喷90 g/hm 2,接着第2 天喷180 g/hm 2,第3天喷90 g/hm 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山东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8年开展了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山东省农业厅和滨州地区科委连续四年(1995~1998)邀请省内外同行专家测产验收,超高产栽培试验田棉花单产均突破2250kg·hm-2。其中1996年0.33hm2棉田单产高达2351kg·hm-2。实践证明,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日趋成熟。现将技术规程报告如下,供各地示范推广时参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山东春播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适用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棉田棉花超高产栽培。2 群体结构与产量结构2.1 群体结构。等行距1…  相似文献   

19.
各种免耕制中,小麦茬后玉米产量的降低推动了耕作和残茬管理对玉米生长和苗床环境影响的研究。在2种耕作水平下(秋深翻MP和免耕NT),评价了4种小麦残茬管理方式(残茬移掉、收后秸秆打捆、秸秆盖在地面、秸秆覆盖地面并在秋季加施50kgN/hm2)。各免耕处理要获得50%的玉米出苗率和50%的抽丝率需多出2d以上的天数,播后5和7wk的生物量最低。而MP各处理的籽粒产量相近,均比免耕处理产量高1.1t/hm2以上。免耕区残茬移掉的处理使50%玉米出苗率的天数减少,秸秆打捆和不打捆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0.43t/hm2和0.61t/hm2,但仍比MP处理产量低8%。MP处理间产量差异与秋季地面积留小麦残茬最或施N量呈显著相关。在生长前期,留茬的免耕处理较MP(打捆)处理土壤度天数(GDD)少,而15cm表土含水量则高于其它处理,免耕小区秋季施50kgN/hm2既不影响土表小麦残茬量,又不影响播种时土壤NO3-N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是我国65 %以上人口的主食。建国以来的50年间 ,我国水稻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种植面积由2540万hm2 上升到3140万hm2,单产由1.9t/hm2 上升到6.3t/hm2,总产由4864万t上升到2亿t。稻谷总产占了粮食作物总产的40 %左右 ;同时 ,我国还是世界上水稻生产大国 ,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 ,为世界第二 ,总产占世界第一。一、生产现状1.种植结构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的调整 ,水稻种植结构近年作了相应调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南方早稻面积与产量在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