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水产用微生物产品的效果众说纷纭,但国内养殖户基本上已认可该类产品并在养殖生产中广泛使用,实践证明水产用微生物产品在改水、改底、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方面具有切实的效果.然而,国内水产用微生物产品乃至水产药品的市场化运作起步较晚,许多已在其他行业推广开来的一些基础的销售理论在此行业内还没有得到应用,更不用谈一些长期的战略规划及组织结构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2003年水产养殖总量已达3029万t.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约70%。随着规模化、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主流.养殖用水随意排放.导致了养殖环境污染,各种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研制的海洋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对调整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水产用微生物产品应用最早的应该是光合细菌.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讲。国内使用水产微生物产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广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那时也仅仅是以试验推广来带动销售.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产用微生物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开始出现急剧上升的苗头.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产养殖.特别是名特水产养殖大多实施高密度养殖.养殖水体自身污染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外源性污染物的影响.养殖水域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因此.水质调控技术已成为发展水产养殖的一个关键技术。由于通常所采用的理化方法控制水质的技术存有种种弊端,所以生物(主要是运用微生物)控制便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单一或复合微生物菌种来控制水质,但由于微生物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抗不良环境冲击能力差.一旦系统受损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水体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是水产养殖的第一生产要素,在水产生产诸多要素中,水体环境是当前养殖者较难实施有效控制的,它是养殖风险最大的来源,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体中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使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得以维持平衡。在水产养殖中定期投放人工筛选的优良微生物,可保证微生物降解功能的稳定和高效,获得良好而稳定的水质。微生物净水制剂在水产业已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水质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水产高产模式成功的主要保障措施。要控制好水质,从当前来看,就要积极发展使用微生物水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和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在水产养殖业中各种微生物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大概可以分为几大类:从微生物种属上划分,有光合细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硫化细菌等;从产品剂型上划分,有水  相似文献   

7.
水产用微生物产品应用最早的应该是光合细菌,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讲,国内使用水产微生物产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广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那时也仅仅是以试验推广来带动销售,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产用微生物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开始出现急剧上升的苗头,到目前为止进入这一领域的厂家已如过江之鲫,甚至有点"疯狂"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2007年,鱼粉市场一改2006年气势如虹的上涨行情,进入消费低迷、价格震荡下跌的熊市,贸易商等亏损惨重。生猪养殖恢复缓慢.畜牧业整体低迷,水产养殖连连受挫,导致国内鱼粉需求严重缩水,加上过高的鱼粉库存,供求不平衡带给鱼粉市场巨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在带来较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养殖水域环境与生态平衡。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和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水产养殖用微生物制剂的常用菌种,并对微生物制剂的局限性以及固定化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在养殖水质调节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作用机理,在对废水去浊和脱色方面的应用效果。针对水产养殖的特点,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养殖水质处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微生物絮凝剂在养殖水质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酶是生物细胞原生质合成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开始广泛使用饲料酶,90年代美国、芬兰的一些饲料酶产品先后进入中国市场,从此我国开始饲料酶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饲用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业应用已非常普遍,水产养殖业也有一些应用酶制剂的报道。水产养殖的飞速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产生了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饲料中未消化的氮、磷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2003年水产养殖总量已达3029万t,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约70%。随着规模化、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主流,养殖用水随意排放,导致了养殖环境污染,各种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研制的海洋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对调整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促进水生动物健康生长,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海洋微生物及海洋微生物制剂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微生物在其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独特的生理活性产物。相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苗种和亲鱼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使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病害的传播也日趋严重。水产动物病害已成为威胁水产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超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使病原体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使鱼病防治用药不断升级,给养殖单位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普及鱼病防治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一些鱼药使用的基本知识及鱼药使用的一般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新时期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水产养殖行业也呈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特点。增氧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增强水中的氧气含量,创建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增加。本文就是对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是世界公认的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随着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用配合饲料来改善或代替天然饵料已成为必然。在许多水产养殖企业中,饲料成本已占经营成本的一半以上。但是国内鱼类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我国尚无鱼类营养需求的国家标准指导鱼饲料的生产。因此,很多厂家引用畜禽的营养需求来进行配方,或者套用国外生产配方,造成疾病频繁和成本过高,严重地影响了水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关鱼类的营养知识已为养殖成功所必需。根据国内外鱼类营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鱼类的各种营养素(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需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制剂与水产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品种和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生产中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防治病害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日益显露出其弊端。如耐药性的产生等使鱼消化道内有益菌群失衡,从而使鱼病的防治日益困难,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1 水产动物微生态制剂的分类水产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使鱼体内或其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达到菌群平衡,也可以人为的使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群,减少有害菌对鱼体的侵袭,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水产动物微生态…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同微生态与微生物生态之间关系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水产养殖同微生态与微生物生态之间关系初探南京农业大学薛恒平薛彦青水中微生物的生态情况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包括对鱼虾等的疾病防治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近年,国内外在水产养殖中对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微生物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鱼虾等)体的微生物情况(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渗透在各个领域,使得科技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在水产养殖行业也是如此。互联网技术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对于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水产养殖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可以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吴清洋  许国焕 《广东饲料》2012,21(Z1):62-65
水产微生物制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成本低、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水产养殖界的认可,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总体上水产微生物制剂的发展速度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仍不太协调,目前生产品种、质量难以满足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回顾了我国水产微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EM是有效微生物的缩写,是目前国内外综合性最强,效果最好的微生物制剂,在养殖,种植,水产等方面都有广泛面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