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雪梅  牛天堂 《草地学报》1997,5(4):228-235
金色狗尾草花药壁分四层,即表皮,内壁,中层,绒毡层。表皮细胞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始终沉积呈颗粒状小体。绒毡层属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并偶见有染色质穿壁现象。生殖细胞壁在初期具有纤维素。成熟花粉为3细胞,崆贮大量淀粉粒。金色狗尾草胚珠具有双珠被,珠孔由内珠被形成,外珠被有一突起伸向花柱。  相似文献   

2.
冰草茎生长锥分化,幼穗形成及小孢子发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3.
赵吉 《草地学报》1999,7(3):222-227
以围栏轮牧方式研究不同放牧率对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及适度放牧四年后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提高,有利于退化草原的逐步恢复。与对照区比较,放牧区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并与土壤有机磷变化密切相关。九年后,在4羊/ha区的微生物量-C高于对照区,而在1.33和6.67只羊/ha-区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5.
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对处于盛花期的冷蒿进行24h内3维空间花粉传播动态进行监测。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花粉数量总体在减少,花粉水平传播的最大有效距离大于300cm;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传播花粉粒的数量亦在减少,花粉粒大部分集中在0-40cm高度层面上,其垂直传播的有效高度大于100cm。在11∶00-13∶00左右花粉的捕获量达到了24h中的最大值;冷蒿花粉传播受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犬小孢子菌病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真菌病,由Gruby在1843年首次发现。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高。在世界范围流行。牛、马、羊、驴、猪、犬、豚鼠及各种野生动物是其宿主。主要表现为皮肤呈现环形的鳞屑斑,病灶内残留被破坏的毛根,或在环形斑内完全脱毛。通过Wood氏灯照射作为常规诊断的依据。治疗应中西结合,内外兼顾。  相似文献   

7.
犬小孢子菌病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真菌病,由Gruby在1843年首次发现。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高。在世界范围流行。牛、马、羊、驴、猪、犬、豚鼠及各种野生动物是其宿主。主要表现为皮肤呈现环形的鳞屑斑,病灶内残留被破坏的毛根,或在环形斑内完全脱毛。通过Wood氏灯照射作为常规诊断的依据。治疗应中西结合,内外兼顾。  相似文献   

8.
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原料,通过直接青贮和使用添加剂青贮,研究其青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直接青贮冷蒿的p H值为5.20,感官品质达到优良等级,感官评分为16分;使用添加剂青贮冷蒿的p H值为5.22,感官质量尚好,感官评分为13分。直接青贮的乳酸和乙酸含量高于添加剂青贮,丙酸和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低于添加添加剂青贮。通过费氏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来看,直接青贮冷蒿为65分,质量良好,而使用添加剂青贮冷蒿为37分,青贮质量达到合格。综合感官性状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论为冷蒿可以采用青贮方式进行保存,且直接青贮的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荒漠草原封育3年的样地上模拟放牧,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繁殖构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冷蒿在不同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下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节间距和匍匐茎对于植物密度的影响比较敏感.在周围植物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冷蒿通过缩短匍匐茎和节间距来增加不定根和营养枝条.模拟绵羊践踏,在6月切断匍匐茎与母株的连接时,匍匐茎的死亡率最高.模拟绵羊采食,在7月刈割,冷蒿的繁殖构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张博  陈爱萍  王玉祥 《草地学报》2014,22(5):1063-1068
以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观察其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的细胞学特征及花蕾和花药形态特征,并研究黄花苜蓿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以期为单倍体培养(DH系)的育种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黄花苜蓿小孢子发育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且各时期有明显的细胞学特征;试验材料的花蕾纵径和花瓣长在小孢子发育4个时期之间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其它花器形态指标只是部分时期之间差异显著,因此花蕾纵径和花瓣长适宜作为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判断依据;小孢子发育不同时期花药大小差异不显著,花药颜色变化明显,由淡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和花瓣长度分别在3.61~4.32 mm和2.68~3.61 mm之间,此时可见花瓣微露出萼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物学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冷蒿浸提液对3种牧草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25mg/mL)甲醇浸提液完全抑制牧草生长,在低浓度(5mg/mL)水浸提处理下各项指标多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他各个浓度处理对阿尔冈金苜蓿、黄花草木樨根长和苏丹草茎叶长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00.0%、22.5%~30.9%、19.7%~100.0%,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冷蒿浸提液对植株生长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苜蓿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损伤处理与未损伤冷蒿挥发物处理相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5.6%~15.0%;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使7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生长降低了10.4%~22.8%,芽生长降低了12.7%~30.4%,幼苗鲜质量降低了11.2%~16.8%;损伤冷蒿挥发物抑制作用较未损伤冷蒿挥发物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3.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冷蒿繁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下不能产生种子。冷蒿营养繁殖的各构件在轻牧区表现最好,轻度放牧能促进冷蒿的营养繁殖更新。放牧增加了冷蒿地下部分的投资而减少了地上部分的,这是其适应环境的对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的生殖格局由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并存向单一的营养繁殖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试验地观察了冷蒿的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了冷蒿花序花粉的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冷蒿花序的开花顺序是自上而下的,小花的开放是自外轮至中央小花.冷蒿的花粉活力在盛花期开花之初很低,第2~3d花粉活力较高,随后活力明显下降,但直至其花序枯萎,少量的花粉仍具有部分活力.花粉寿命较长,约为20d.冷蒿边缘雌花柱头的可授性在开花当天就具有,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第2~3d可授性最强.中央两性小花柱头可授性要稍晚于边缘小花,但是在开花后第2~3d可授性也达到最高,其可授性时间也较长.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2~3d.冷蒿的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2~3d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对照间,构件的再生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冷蒿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的方法,结果表明,以C18柱为分离柱,以甲醇∶1.8%冰乙酸∶水=30∶50∶20为流动相,在柱温35℃,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的检测条件下能快速、准确的测定冷蒿内源激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盆栽实验,研究羊草的高度生长和播种比例的关系以及羊草、冷蒿的地上生物量与播种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高度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 bt ct2;不同的播种比例,羊草的生长速率不同。当两者株丛数接近相等时,冷蒿对羊草的高度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株丛数相差较大时,冷蒿促进羊草的生长。对总生物量而言,羊草的混播比例增大不利于总体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冷蒿小禾草放牧草原退化与恢复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围栏年限放牧草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蒿重要性随着围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地上部总干物重、植被总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与围栏时间呈负相关变化.在全年性放牧草地中,以上指标均低于围栏放牧草地.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与围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了遵循生态学原理恢复退化草地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