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叶片形态结构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比较、描述,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长、叶片宽长比、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差异较大;叶宽、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叶宽长比小、气孔密度大,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者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指标均表现差异极显著;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21,累计贡献率达86.67%,已超过85%,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采用UPGMA法将32个居群分成五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16和27号居群的抗旱性最强,22号居群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不同居群狗牙根的叶片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亚男  罗丽娟 《草业学报》2010,19(4):149-158
对20个不同生长环境的狗牙根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厚度、叶表皮细胞的长宽、气孔的大小及密度、叶片厚度、维管束个数及直径大小,机械组织厚度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是气孔密度及中脉维管束与上表皮间的机械组织厚度,气孔密度的变幅为77.49~335.46个/mm2,变异系数达36.93%,机械组织厚度的变幅为7.50~45.00μm,变异系数达64.20%。将测定的数量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20个不同居群的狗牙根可分为4大类。聚类结果与狗牙根的生境分布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5.
韩淑华  张芮  陆鑫  吴超男  徐柯  苏超  焦锋 《蚕业科学》2021,47(2):119-126
对2个株系的同源多倍体桑树植株嫩叶和成熟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筛选能够表征桑树抗旱性的重要叶片解剖结构性状.成熟叶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紧实度等8个解剖结构性状,在2个株系的桑树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成熟叶的这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筛选出可用于综合评价桑树抗旱性的5个代表性性状指标,即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和上角质层厚度.进一步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2-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新一之濑,四倍体桑品种陕桑403-1的抗旱性高于其同源二倍体亲本陕桑707.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四种不同生态类型扁蓿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叶脉直径、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维管束长轴和短轴长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12个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扁蓿豆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为扁蓿豆的抗旱选育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2个叶片解剖性状中,栅栏组织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5.81%;维管束长轴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变异系数最小,均为7.00%。(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352%,特征值总和为10.363,可概括12个指标的主要信息。(3)解剖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叶片厚度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等组织结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剖性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等3个叶片解剖性状与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4)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48份材料分成8大类,其中,第Ⅰ类仅含材料M-5,第Ⅱ类仅含材料M-1,第Ⅲ类、第Ⅳ类、第Ⅴ类、第Ⅵ类、第Ⅶ类、第Ⅷ类分别包含11份、11...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叶片表皮特征、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特性,本试验以6份草地早熟禾为材料,分别为3份美国引进品种:Merit、Jackrabbit和Park,2份山西本土野生居群:应县和浑源,1份由山西野生居群选育的‘太行草地早熟禾’品系,按照两个施氮水平N1:10 g·m-2(低氮)和N2:40 g·m-2(正常)进行处理,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下拍照并测定叶片上下表皮厚度、细胞长宽比、细胞密度、气孔指数、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以及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N1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N2处理,而气孔大小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N2处理下,Jackrabbit和Park的叶片厚度显著高于浑源和应县,其中Park的叶片厚度最大,为173.39μm,Jackrabbi...  相似文献   

8.
短花针茅叶片解剖结构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花针茅是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物种,在放牧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的抗旱性可为草原物种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短花针茅叶片石蜡切片对叶片实际结构进行矢量化,统计各结构面积、厚度、密度等参数,选择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叶片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主脉维管束导管腔/主维管束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密度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得到叶片结构数据,随后分别对8个样地的叶片结构数据和气候数据进行CCA分析,对叶片结构与主导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为了适应高温、干旱的生长环境,短花针茅叶片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2)影响8个样地短花针茅叶片结构差异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热量因子,水分因子居于次要地位;3)短花针茅叶片维管束和叶面积的比值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主维管束导管腔与维管束面积的比值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4)短花针茅叶片结构相似性矩阵和遗传相似性矩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居群达乌里胡枝子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光学显微镜对山西6个居群野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Laxm.)Schindl)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并且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3个指标中10个差异显著,并聚为3类,分别反映了叶片特征、叶肉组织结构特点和叶片气孔特性;通过相关分析选择叶片厚度、叶紧密度、气孔密度分别为各类的典型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阳泉>静乐>交口>太谷>沁水>沁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扁蓿豆解剖结构的9个特征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47%~24.49%;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及叶片厚度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把59个居群分为6大类,表现出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联;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年降水量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大小与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吴建慧  崔艳桃  赵倩竹  王玲 《草业科学》2013,30(9):1369-1373
以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和翻白委陵菜(P.discolor)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两种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变化较明显,翻白委陵菜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较委陵菜大;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均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都逐渐增加。比较两种植物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发现翻白委陵菜适应干旱的能力较委陵菜强。因此,叶片解剖结构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两种委陵菜属植物对干旱胁迫敏感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地方优良种质--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为材料,采用20% PEG模拟干旱胁迫0, 24, 48, 72 h后,观测根、茎、叶各器官显微结构特征参数。利用单位干旱时间内各显微结构参数相对响应关系及干旱时间与干旱指标实测值关系,获取能够在显微结构尺度上定量评价植物体各组织对干旱胁迫响应关系的干旱指数:干旱响应率(RR)和干旱响应度(RD),旨在为干旱胁迫与细胞响应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结果表明: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茎韧皮部厚度和筛管直径及髓腔直径、根直径和表皮厚度分别对干旱胁迫有相对较高的响应特征,其中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茎髓腔直径的响应特征最高。综合响应率和响应度分析得出各器官对PEG的耐受性依次为根> 茎> 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亚精胺(Spd)对葡萄耐旱性的影响,以红提葡萄为材料,在干旱条件下,喷施1mmol/L Spd,处理30天,研究在干旱条件下喷施Spd对红提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pd可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提高SOD、POD、CAT的活性,及时清除干旱所引起的植物体内积累的活性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减轻干旱胁迫对葡萄的伤害,提高葡萄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4.
吴建慧  李雪  王玲 《草地学报》2015,23(1):125-129
以白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phylla)和轮叶委陵菜(Potentilla verticillaris)为试验材料,通过干旱胁迫处理研究2种委陵菜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而比较分析2种委陵菜的耐干旱能力,以期为耐旱植物的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增强,2种植物的叶片、上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逐渐减小,栅栏组织厚度逐渐增加,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呈逐渐增长趋势;与胁迫初期相比,白叶和轮叶委陵菜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5.62%, 31.72%;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MDA含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572%, 45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0 d和25 d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处理期间,轮叶委陵菜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稍小,说明轮叶委陵菜适应干旱的能力强于白叶委陵菜,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变化可以作为植物耐旱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生长在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盐碱生境的6种单子叶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矮生苔草Carex pumil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看麦娘Alopecurus aequd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研究,对这6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主脉厚、叶肉细胞密度、泡状细胞、维管束上、下两端厚壁细胞层数7个抗性指标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多重比较,得出6种植物耐盐、碱性大小依次为:矮生苔草>芦苇>牛筋草>野牛草>菵草>看麦娘。  相似文献   

16.
以在重庆采集的野生十字马唐为材料,对连续干旱处理12天内测定的6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相对含水量就越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水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呈上升趋势,叶绿体色素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MDA含量则呈现先下降后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家系抗旱性指标,以期为优良抗旱红砂家系选育及抗旱性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在武威市凉州区建立试验地,以红砂家系(即5a、6a生红砂)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中生理生化及叶绿素荧光等20个指标,连续2年研究红砂家系抗旱指标筛选及性状表现稳定性,选择和综合评价抗旱优良红砂家系。结果表明,试验测定的20个指标变异较大,且2017与2018年指标间测定数值稳定,最大荧光产量、稳态荧光产量、最大光合量子产量、叶绿素a、总叶绿素Chl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7个指标在18个红砂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抗旱优良红砂家系的选择创造条件;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选择出了“小甘沟-3号”、“巴彦浩特3-4号”、“乌达-1号”、“泉眼山-2号”、“海石湾-1号”等5个优良抗旱家系。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野生红三叶苗期抗旱性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玮  范彦  王琳  徐远东  秦晓鹏  彭燕 《草业学报》2009,18(3):255-259
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份野生红三叶和3份国内外品种为材料,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脯氨酸含量等10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地下生物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3项可对红三叶抗旱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根据红三叶抗旱性评估模型综合评估值(φK)得出材料的抗旱性排序为:瑞德(Red)>CQ5>CQ9>多丽(Dory)>CQ2>CQ4>CQ7>CQ3>CQ1>巫溪>CQ8>CQ6。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进行控水处理,测定干旱胁迫期间的叶片形态、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结缕草叶片受害程度逐渐增加。在干旱胁迫初期,处理组叶片1/3萎蔫,并且开始卷曲;干旱胁迫到第9d时,植株整体处于萎蔫状态,部分叶片枯黄;干旱胁迫到第12d时,植株全部萎蔫,大部分叶片枯黄;干旱胁迫到第15d时,植株叶片全部枯黄。(2)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到6d后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增加,胁迫到12d后下降趋势又变缓慢。(3)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干旱胁迫9d后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第12d后脯氨酸含量增加缓慢。(4)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胁迫到9d后可溶性总糖含量大幅度增加,胁迫到12d时达到最高值,然后可溶性总糖含量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