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泡桐属不同种和种源对丛枝病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调查表明,泡桐属所有的种和无性系均感染丛枝病(Phytoplasma-MLO),但感染的程度不同。在调查中发现一种高抗类型,其特征是叶背毛密而高大,毛为具长柄的树状毛、具长柄大腺细胞的腺毛、长柄叉状毛和单枝毛,这类毛粘性很大。该类型泡桐抗病的主要机制是抗传毒的媒介昆虫之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0个泡桐优良无性系试管脱毒织培养,试管快繁,大棚炼苗,大田移栽与种根育苗对比试验,优选出生长势强,无丛枝病抗性强的优良泡桐无性系新品种。通过组培试验,找出了最佳泡桐脱毒快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泡桐对丛枝病的抗性差异及其自然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泡桐属10个种、22个种间杂种、496个无性系的4085株树木进行了连续7年的研究,找出了泡桐对丛枝病存在的抗性差异:在5年生以前,发病率和感病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6年生以后呈负相关。根据3—4年生感病发病高峰期与第5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提出了利用发病率作指标,对抗病材料进行早期选择的自然鉴定方法,为开展泡桐抗丛枝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  相似文献   

5.
以优良南方型美洲黑杨品种作亲本配制6个不同的杂交组合,再以这6个杂交组合育成的杂交子代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繁育无性系,在调查无性系苗期生长状况、锈病发生情况等多个选育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联合选择。结果表明,家系HB-IV、HB-VI、HB-I在株高和地径生长上表现出较强优势,家系HB-I、HB-IV在抗锈病方面表现出较强优势。综合以上生长及抗病性状、杂交苗无性系化后的苗期表现,经过初选和复选,在HB-I家系中筛选出了14个具有杂种优势的优良抗性单株,为进一步选育速生、高抗锈病、繁殖力强的美洲黑杨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接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导后4a幼树发病率为0~4.17%,而对照发病率为19.8%~31.5%。本项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利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病原物诱导,可提高泡桐幼树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60Co对泡桐种根进行了辐射诱变抗病性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剂量为1 000~3 000rad,致死剂量为6 000 rad,且获得了一个较好的突变植株——F1k-5,它不但对丛枝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而且具有较大的直径生长量,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亲本进一步杂交,有望选育出抗病速生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拔黄山松松材线虫病抗性候补木并进行评价。[方法]于2003年11月在潜山县天柱山林场、青阳县九华山景区、黄山区汤口镇的4片黄山松林分中选择黄山松抗性候选母树63株;2004年春季播种育苗,2005年7月和2006年7月中旬分别进行了1次及2次接种测定。[结果]对抗性候补木选拔母群体培育的63个家系、约13 505株苗木的1次接种检定表明,平均生存率为39.02%;对1次接种测定合格的57个家系、5 250株苗木所作的2次接种测定表明,平均生存率为8.46%。应用2次接种测定合格的家系生存率来评价黄山松松材线虫病抗性强弱,区别出8个抗性强的家系。[结论]在抗性苗木生产之前,可以早期利用该8个家系的原母树;今后还需要通过无性系接种测定,选择出具有较强抗性的家系和单株,营建黄山松无性系抗性种子园。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microRNAs(miRNAs)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选取白花泡桐、毛泡桐及豫杂一号泡桐的健康苗、丛枝病苗和甲基磺酸甲酯(MMS)处理恢复健康状态的丛枝病苗作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的miRNAs及其靶基因.结果共鉴定出546个miRNAs,并筛选出1...  相似文献   

10.
楸树优良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19-18220
[目的]对楸树优良家系的苗期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采集楸树种子,通过楸树家系苗期选择,培育优良家系苗木;营建家系子代测定林,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观测调查楸树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苗期选择筛选出76个参试楸树家系优株;参试楸树家系苗高达显著差异,地径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指数选择法初选26个家系,其中,有3个单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经无性测定,可望形成楸树新无性系。[结论]为选择楸树优良基因型提供了可能,为楸树家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豆灰斑病粒率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高抗灰斑病品种与抗性不同的品种杂交,F_1代各个组合的灰斑病粒率均表现高抗,其病粒率值的大小与另一亲本的抗性程度呈正相关,并相关极显著。中抗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或双亲皆为感病品种,F_1代病粒率多倾向双亲之间。5个正反交组合F_1代灰斑病粒率表现,经t值测定差异不显著。高抗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的4个组合,F_2代灰斑病粒率表现出不同抗性的变异趋向。呈偏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与常规育苗(单干秧苗)比较,双干苗根系发达,根体积增大,活跃吸收面积增加43.7%,根、茎、叶各部的干重均高于单干苗。定植后双干苗生长旺盛,叶面积和全株干重是单干苗的2倍多。同期播种的双干苗前期产量不如单干苗处理,可提前播种15~20天,弥补早熟性不强的缺点,但其总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单干,双干40cm株距产量比对照(单30)增产59.8%。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两种抗旱种衣剂在大豆上的抗旱与增产作用,开展田间试验,对两种制剂处理下大豆的种子萌发、生长、产量以及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抗旱种衣剂均有抗旱增产的功能。抗旱种衣剂1号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大豆的种子出苗率提高4.8%,平均株高增加4cm,单株根瘤数量增加13个,产量增加7.3%,净光合速率增加1.4μmolCO2/(m2·s)。种衣剂2号处理下,大豆的种子出苗率提高5.2%,平均株高增加5.6cm,单株根瘤数量增加65个,产量增加6.3%,蒸腾速率、叶片失水速率下降,根体积、根冠比增加。表明种衣剂2号的抗旱效果更强,种衣剂1号的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系分泌物影响黄瓜枯萎病抗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感枯萎病)、津春4号(抗枯萎病)和云南黑籽南瓜为试验对象,探讨根系分泌物影响黄瓜枯萎病发生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经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的植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低于其他处理,而伤害度高于其他处理。未经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对照植株接菌后10 d内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根系分泌物处理植株。接菌后,以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上升较明显。对照植株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于接菌后48~60h出现一较明显的活性峰。对照植株、经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的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于接菌后12 h出现一小的活性峰,比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处理早12 h。试验结果与不同处理枯萎病发生轻重存在相关性,说明不同抗性品种的根系分泌物是影响黄瓜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豆花叶病毒(SMV)种子传染率与品种间的抗性和SMV不同株系呈正相关,而与种子的褐斑粒率和种株的病情指数相关性极不显著。1号株系的种传病苗率高于2号和8号株系。高抗SMV种传的品种,能抗8个株系的传染。可以通过选育和筛选种传病苗率低的品种推广,减少本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6.
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研究-Ⅰ树龄及形态特征与抗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多年定点定株定期对18个杨树杂交种及无性系溃疡病发病情况连续调查,研究了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不同抗性类型的树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抗病类型和感病类型的树种随树龄增长,其抗性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但抗性树种同一杂交种或无性系各单株间的病害发生是完全随机的;而感病树种各单株间的病害发生却是必然的;中抗类型的树种随树龄增大抗病性亦增大,且同一树种各单株病害的发生有着部分的随机性。各树种的形态特性与抗病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西玛杨,鲁易莎杨,Ⅰ-69杨及与美洲黑杨杂交的无性系52号,65号,06号,66号,57号,80号树种以其速生又有相对强的抗病性而被选用于造林的推荐树种  相似文献   

17.
酸碱对防止泡桐木材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酸碱度影响泡桐木材色泽进行了研究,并对弱碱溶液防止泡桐木材变色的作用做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酸碱度影响泡桐木材颜色变化,在偏酸条件下泡桐木材的白度易于向劣化方向发展,总色差升高;偏碱条件下泡桐木材白度提高,总色差下降,色泽指标明显趋好。0.25%的弱碱溶液改善泡桐木材的渗透性,能溶出木材内部部分内溶物,可浸提的内溶物中多含有变色前驱物质,促进了防止泡桐木材的变色作用,而又不会污染泡桐木材材面。防变色剂具有一定的防变色作用,但只用防变色剂预防泡桐木材变色容易出现返色现象,综合使用弱碱溶液与防变色剂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防变色剂效果好,经0.25%的弱碱溶液同防变色剂处理可使泡桐木材防变色效果内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8.
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抗性鉴定方法,采用粗毒素浸种法、粗毒素浸根法、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及田间病圃接种法,研究烟草革新3号(抗病品种,R)、G28(R)、金星6007(中抗品种,MR)、小黄金1025(感病品种,S)、红花大金元(S)等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并对其抗性鉴定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鉴定结果与粗毒素浸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负相关,与田间病圃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粗毒素浸种法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对烟草材料黑胫病的抗性进行大批量筛选。粗毒素浸根法和田间病圃接种法有一定的缺陷,可以作为粗毒素浸种法和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辅助鉴定方法。在整个抗性鉴定过程中,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可观测到烟株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较其他3种方法更能准确、合理地评价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19.
贾亚军  王晓婷  许娜  郭娜  邢邯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580-3588
【目的】对大豆(Glycine max)水杨酸结合蛋白基因GmSABP2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并转化拟南芥进行耐盐、耐干旱分析,进一步了解该基因耐盐、耐干旱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拟南芥SABP2为探针,搜索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从中挑选出同源性最高的序列,将其命名为GmSABP2。利用电子克隆技术,从大豆叶子中克隆得到大豆水杨酸结合蛋白基因GmSABP2。通过DNAMAN程序进行氨基酸的多序列比对,利用NCBI的CD-search进行氨基酸的保守结构域分析,应用MEGA程序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大豆幼苗进行盐和干旱胁迫处理来分析其在胁迫下的表型变化。通过Real time-PCR分析大豆幼苗在盐和干旱处理条件下GmSABP2的表达特性。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EarleyGate103-GmSABP2,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利用蘸花法侵染拟南芥,经抗性筛选得到转基因株系。对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植株进行盐和干旱胁迫处理,并统计在胁迫条件下两者的种子萌发率、主根长和成熟植株的存活率。【结果】克隆得到GmSABP2的cDNA序列,序列全长1 235 bp,其开放阅读框为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9.15 kD,等电点为5.58。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大豆和毛白杨、可可以及烟草相似度较高。利用NCBI的CD-search发现大豆SABP2序列中存在一个Abhydrolase_6(pfam:12697)水解酶保守结构域。大豆SABP2蛋白属于α/β水解酶超家族。应用MEGA程序构建多物种的系统发生树,发现大豆和毛白杨及可可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远。对大豆幼苗胁迫后的表型分析发现,在盐和干旱条件下大豆幼苗均受到明显的胁迫效应。Real time-PCR分析表明大豆幼苗叶子中的GmSABP2在盐和干旱处理条件下均上调表达。拟南芥耐逆性分析发现,在正常培养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和转基因株系均能正常萌发、生长。在高盐(150 mmol·L-1 NaCl)处理条件下,野生型植株的种子萌发率为38%,12 d大小幼苗主根长为0.4 cm,成熟植株的存活率为49%;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为67%,12 d大小幼苗主根长为1.1 cm,成熟植株的存活率为78%。在模拟干旱(20% PEG6000)处理条件下,野生型植株的种子萌发率为31%,12 d大小幼苗主根长为0.5 cm,成熟植株的存活率为36%;转基因株系的种子萌发率为57%,12 d大小幼苗主根长为1.0 cm,成熟植株的存活率为66%。【结论】GmSABP2在拟南芥植株对盐和干旱的抗性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癌病对几种樱桃砧木生长发育及氮、磷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根癌病对几种生产中常用的樱桃砧木生长发育及氮、磷分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根癌病菌能显著抑制新梢和茎干粗度的生长,并使树体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树体光合速率下降,但下降幅度与树体抗性有关,树体抗性愈强,则下降幅度愈小;根癌病菌能促进患病植株的根系活力,根癌病菌导致的根系活力的升高促进冠瘿瘤的生长发育,但没有促进树体的生长。冠瘿瘤中,氮、磷含量明显高于该冠瘿瘤所着生的枝条;冠瘿瘤是强生长中心,发生在枝干上的冠瘿瘤首先与地上部协作,共同参与争夺地下部的磷素,然后再参与地上部磷素的竞争;根癌病首先干扰氮素由地上部向根部的回流,其次才影响氮素从叶片向树体其它部位的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