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磺胺类药物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磺胺类药物的特点及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危害。概述了目前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理化法、免疫法等方法以及一些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色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可限量使用于水产养殖和畜禽业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且被广泛应用.磺胺类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会有残留,通过任何途径摄入磺胺都有可能在人体内蓄积而对人造成危害.目前,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多残留的定量检测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色谱法检测磺胺类药物的主要步骤为提取、浓缩、净化和进色谱柱分析.简要综述了色谱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化学显色快速检测法。[方法]用甲醇提取水产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采用化学显色法对其进行快速检测。[结果]通过磺胺类药物残留与特定的衍生化试剂反应,形成稳定的紫红色衍生物,检测灵敏度最低可达50μg/kg。[结论]该方法检测限能满足欧盟及我国对磺胺类药物检测的需求,且能够实现水产样品中多种磺胺类药物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物制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便捷式检测技术。[方法]比较ELISA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物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结果]利用ELISA法检测磺胺类药物残留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检测速率快、检测时间短等优点。[结论]ELISA法能更符合快速检测的要求,满足对肉制品中磺胺类药物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广谱型抗菌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并可作为添加剂在动物饲料中长期添加。但磺胺类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从而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磺胺类药物在人体内蓄积会引起过敏反应、造血功能紊乱、肾脏损伤等。因此,研究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十分必要。免疫分析方法利用高亲和力抗体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是近几年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免疫层析、免疫传感器等免疫分析方法在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免疫分析方法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简便地检测到肉制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鸡肉、鱼肉、虾肉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并与仪器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的灵敏度为1μg/kg,3类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均为0.864μg/kg。磺胺类药物的添加回收率在94.33%~104.28%,RSD在1.2%~6.5%;检测结果与仪器法一致,且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检测批量大等优点,适用于肉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7.
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磺胺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动物的饲养中,但不合理使用很容易造成其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对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势在必行。文章对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其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质联用分析法、气质联用分析法、微生物检测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免疫分析法、分子印迹法等。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简便地检测到肉制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鸡肉、鱼肉、虾肉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并与仪器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的灵敏度为1 μg/kg,3类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均为0.864 μg/kg.磺胺类药物的添加回收率在94.33%~104.28%,RSD在1.2%~6.5%;检测结果与仪器法一致,且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检测批量大等优点,适用于肉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
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药物在畜禽养殖中大规模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方式进入食物链的情况下。在了解磺胺类药物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和削减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研究方法,研究免疫分析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建立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动物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动物制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胶体金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颗粒直径为20 mm的胶体金纤维素膜,对待测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羽包被抗原中竞争集合胶体金标记抗磺胺类药物多克隆抗体相结合,用肉眼观察检测线颜色深浅变化。采用该种检测手段,对猪肉、肌肉和鱼类样品进行简单提取和稀释之后,就能够直接开始检测。视觉检测限度为0.01 mg/kg,检测时间在10 min以内,操作简便,灵敏性较高。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容易操作,检测结稳定,可以作为磺胺类药物现场检查使用,在今后的动物兽药残留检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林业剩余物的定义和分类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评估林业剩余物资源量及其分布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系统述评,首先分析关于林业生产、加工和利用产生的潜在剩余物的各种术语,确立林业剩余物术语体系,进一步完善林业剩余物的定义和分类,提出将其分为木材剩余物、竹材剩余物和草本果树剩余物作为第一级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不同林种的剩余物产出环节进行第二级分类,即木材剩余物分为林木苗圃剩余物、林木修枝剩余物、木材采伐剩余物、薪材、木材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和废旧木材共7类,竹材剩余物分为竹材加工剩余物和废旧竹材共2类,草本果树剩余物包括香蕉和菠萝残体共1类。然后,梳理和讨论前人在林业剩余物的定义和分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第二级分类进行定义,明确各类剩余物包含的内容物。最后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今后深入研究林业剩余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川  严家顺  王穗  张建生  彭尔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71-1372,1377
总结了小水电弃渣场水土流失的特征,按照弃土、弃渣组成物质的不同将弃渣场分为以石质为主的弃渣场和以砂、土质为主的弃渣场,并分别对2类弃渣场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TTC法、ELISA检测法对随机抽取的50份纯牛奶样品进行抗生素残留分析.TTC法测出抗菌药物阳性率为16%;ELISA法测出抗菌药物阳性率为20%,其中四环素残留阳性率为5%,链霉素残留阳性率为15%,青霉素残留阳性率为8%,磺胺二甲嘧啶检测全部为阴性,二者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部分牛奶中有抗菌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配比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婷婷  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84-185,199
[目的]为进一步加大对醋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方法]利用醋糟与菇渣、蛭石等基质的不同配比,研究其对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醋糟+60%的蛭石的基质配比,营养液施用量为正常用量的50%,黄瓜在株高、叶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等各项指标上都呈现较好结果,在有些指标上超过了采用全肥灌溉的珍珠岩基质(对照CK)。而与菇渣配比中,以60%菇渣配比的处理,黄瓜在各项指标上表现都最差。[结论]在与醋糟配比过程中,菇渣比例不应过高,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省市区秸秆资源管理政策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15年7月各省市区发布的122份秸秆资源管理政策文件进行综合述评。各省市发布的秸秆管理政策文件数与秸秆产量有关,但并非是正相关关系。对秸秆禁烧管理的政策文件约占省市区所有秸秆政策文件的41%,制订了对责任人和单位严厉的财政处罚措施。为减少焚烧、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西、山东、广东和江苏等地陆续出台了秸秆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实施方案;各省市区根据其具体条件,制订了促进秸秆还田、饲料化、发电及生产沼气等多项综合利用鼓励政策;天津、河北、吉林、上海、安徽、河南、重庆和四川对重点推广秸秆利用技术给予较高的财政补贴,不但引导了农民自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而且促进了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本研究认为,秸秆禁烧的关键不在"禁",而在"用",建议各省市区制订因地制宜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总结当前政策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制订更合理而有效的管理政策,促进研发和推广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理想方式,农田施用沼气残余物,对于节约能源和养分资源循环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从沼气残余物的特性,施用后对土壤微生物、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沼气残余物肥用后期处理技术及施用技术等方面讨论了农田施用沼气残余物的研究热点。沼气残余物既可作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又可作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肥力。采用浅层注射施肥技术代替普通撒施和条施方法施用沼气残余物,可以降低氨挥发损失,发挥其最佳肥效。通过后期堆肥处理,可以提高沼肥质量并降低农田施用的氮淋溶损失。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助于分析复杂的土壤微生物特性,在施用沼气残余物土壤质量早期监测上应该进一步探索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走访等形式,对我国部分省份的秸秆品种、产量及其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省份内,农民因为受到时间、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焚烧和废弃是处理秸秆的首选方法。农民愿意接受新能源,促进秸秆再利用。我国秸秆利用途径不多,方法陈旧。受调查人员中有96.6%对秸秆新能源利用持支持态度,80%受调查人员希望能综合利用秸秆,减少环境污染。最后综合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利用秸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沼渣肥25%沼渣+75%复合肥、50%沼渣+50%复合肥、75%沼渣+25%复合肥、100%沼渣和常规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其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沼渣+25%复合肥有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Experiments with olive fruit residue as raw material, the fruit residue for hot air dried, freeze drying and fresh without processing three different ways, at the same time, the fermentation, 6 h, 72 h and 168 h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fermentation beverage comprehensive sensory evaluation,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fermentation time on the flavor of fermentation drinks.Through the sensory analysis of sweetness, acidity, aroma and color of three kinds of fruit residue fermented drin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or and aroma of frozen-dried, sealed and fermented fruit residue were better, followed by fresh fruit residue, while the hot air dried fruit residue had the worst taste.It was found that at the 168h of fermentation, the fruit residue fermented beverage had the best taste, while the sealed fermented beverage tasted better than the fermented beverage with semi-closed gauz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消除规律,为其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养殖生态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025、5320、12000 lx)、扰动强度(50、100、200 r/min)和p H(6.0、8.0、10.0)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残留与消除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底泥吸附的孔雀石绿残留量呈降低—回升—降低的变化趋势。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是在光照强度12000 lx、扰动强度200 r/min、pH 8.0的条件下消除最快。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中残留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扰动强度是影响孔雀石绿在底泥中残留量消除的主效环境因子,p H变化对孔雀石绿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环境因子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中孔雀石绿残留消除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光照强度〉扰动强度〉p H,因此清除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孔雀石绿残留应从底泥入手,通过暴晒和翻耕等方法制造高光照强度、高扰动强度条件以加速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