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毛虫预测预报,过去多用蛹的雌雄性比、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近年来,国内已开始利用幼虫的雌雄性比预测下一代发生量。1985年本校森林专业毕业班生产实习时,我们曾对赤松毛虫幼虫的性别作了解剖研究,试图把蛹期预报提到幼虫时期,这样就能提早测报时间。  相似文献   

2.
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蛹体宽度与其产卵量成正比;回归式y=-1204+1362x,r=0.95,并编制了赤松毛虫蛹体宽度与产卵量查定表,准确率达97.21%,可供预测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3.
阜新赤松毛虫在松毛虫种群数量中占松毛虫总数的99%以上,是以赤松毛虫为预测对象的地区。我们在2002~2006年,应用性信息素对赤松毛虫做了有效诱距测定、诱芯时效测定、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诱捕量与下一代幼虫发生量及林分因子对映关系;并应用GPS定位方法开展赤松毛虫性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赤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在辽宁省主要分布于辽南及辽西,与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混合发生,辽东、辽北等地虽有分布但数量较少,为油松、赤松、黑松及樟子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利用多年累积的观察资料,对其幼虫的龄期、取食量、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卵的孵化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地报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赤松毛虫出蛰时间与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旬均积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得出,其关系式为(?)。赤松毛虫发生量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的旬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在当地调查得出,其相关方程为(?)。用这两个公式预测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其误差为1.8163和±8.5584,可供生产上进行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以赤松毛虫小班虫情为基础,以赤松毛虫的关键虫期为核心,利用汉字DBASEⅢ和BASIC语言开发出赤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用于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地点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4—1986年3年时间,对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各虫态历期、各虫态发生期、蛹重—携卵量的关系、幼虫及蛹的自然死亡率、幼虫食叶量、幼虫上(下)树规律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幼虫平均历期346天,上(下)树进度与气温关系密切,赤松毛虫不仅直接取食为害,还可造成松针死亡或折断,其蛹重—携卵量的关系为y=-54.9+148.3x(r=0.9612,S=±4.9),呈直线紧密相关关系。根据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本文还提出了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松毛虫蛹质量与针叶危害程度之间的数学规律,得出直线方程为:y=0.946 589+0.464 559x。揭示出松毛虫蛹质量与针叶危害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松针龄越小,松毛虫蛹质量降低,产卵量减少;反之蛹质量增加,产卵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观察研究发现,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在雪松上能正常取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而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其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及虫态历期同在赤松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赤松毛虫危害雪松必须自初孵幼虫开始。  相似文献   

10.
赤松毛虫危害雪松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三年观察研究发现,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在雪松上能正常取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而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其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及虫态历期同在赤松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赤松毛虫危害雪松必须自初孵 虫开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3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确定出赤松毛虫上树盛期为4月2日至4月5日,日均气温11.2℃,地下5cm深温度为15℃.幼虫暴食期为103d.从蛹至5龄幼虫生存系数为0.0047.产卵量与蛹重的回归方程为(?)=-155.456+193.918x.不同食叶水平油松材积生长量之间有显著差异,受害允许水平为50%以下,其单株载虫量最多不得超过18头,超过此指标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落叶松毛虫在长白山地区1年1世代,跨2个年度,幼虫共7龄。(2)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产卵量随雌蛹质量增加而增加,线性回归关系为:y=109.17 x-95.185,R2=0.855 2。且当蛹质量小于2.00 g时,其产卵量较少,但当蛹质量高于3.50 g时,落叶松毛虫产卵量大幅增加,一般在300粒以上。据此可对翌年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进行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三种松毛虫6种设计交叉杂交试验研究,杂交组分别为油♂×赤♀、油♂×落♀、油♀×赤♂、油♀×落♂、赤♂×落♀、赤♀×落♂。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均产生了杂交后代,平均产卵量386粒,平均孵化率为89.68%。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ler上树后幼虫,暴食期幼虫和卵期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经实际验证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查结果基本相符。其方法简便,易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有效基数预测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上树后幼虫、暴食期幼虫和卵期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经实际验证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查结果基本相符。其方法简便,易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Dpt CPV防治后的德昌松毛虫林区内,通过林间调查及室内镜检连续观测松毛虫的带毒率及感病死亡率。结果 Dpt CPV的持续效果明显,Dpt CPV能通过带毒成虫产卵传给子代,并引起幼虫大量感病死亡,蛹重,羽化率,产卵量明显下降;与化防区相比天敌昆虫明显增加,能控制松毛虫5年以上有虫不成灾,郁闭度大的林分已长达12年;  相似文献   

17.
枣尺蠖雌蛹重与携卵量的相关性枣尺蠖SucrajujubaChu近年来在山东省枣区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为掌握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给发生量的预测提供依据,我们于1991~1994年对枣尺蠖雌蛹重与携卵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方法是:每年的3月中、下旬在小枣产...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在赤松毛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PM原理,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重要森林害虫——赤松毛虫的管理中,按照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数据分析的科学系统化与操作简便实用化相结合的原则,将赤松毛虫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融为一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结合于同一系统中,研建了由虫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系统、预测预报管理系统和防治决策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赤松毛虫虫情信息管理及防治决策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虫情数据处理、建模分析、虫情发生期、发生量测报、危害损失估测、防治费用分析、多目标最优防治决策等多样功能,实现了赤松毛虫综合管理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9.
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1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后,调查辐射对松毛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老熟蛹辐照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辐照后的雌性成虫与对照雄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而明显降低,经80 Gy以下剂量辐照的雄性成虫与对照雌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没有明显的下降。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80 Gy以上剂量辐照对雌雄成虫的繁殖力都有显著影响,对雌性的繁殖力影响大于雄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论述了树冠体积在赤松毛虫防治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冠幅、冠高确定树冠体积,从幼虫期食叶总量3323.17 cm得出树体最大载虫量,通过回归方程(?)(载虫量)=2.1016+27.1957x(树冠体积)可找出不同树冠体积对赤松毛虫的允许发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