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绘画材质的改进是宋元时期中国文人画理论和技法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文人画的绘画技法的形成和确立也为这一时期绘画材质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藏书剔旧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从剔旧原因和必要性、原则和标准、剔旧方法、剔旧管理、剔旧图书处理、剔旧工作中存在问题等方面, 对十年来中国藏书剔旧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表明这一时期的剔旧工作研究是稳中有进的, 尤其是剔旧方法的突破上, 但整体研究水平不高, 实证研究缺乏, 有待于进一步地系统深入。  相似文献   

3.
运用自动化管理系统,检索某一时期内该馆中文流通图书入藏利用情况,量化分析了读者需求与藏书发展的关系,探索了藏用协调发展的规律,对藏书发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赖作莲 《农业考古》2001,(3):108-111
宋元时期是传统农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北方旱作传统农学理论及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而 且南方农业也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两朝,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要了解古代农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情况,最完整的资料还是要依据古农书”(1) 。当时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农书空前增多。王毓瑚先生的《中国农学书录》中,收 入宋代以前的农书仅有六十多种,宋元时期突增至一百三十多种。宋代农书有105种,元代 则出现了三部好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是农书…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收藏和传递知识信息。藏书,是图书馆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没有藏书就没有图书馆,没有高质量的藏书,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图书馆。如何提高藏书质量,体现专业馆藏特色,使藏书达到系统完整,“精而不缺,全而不滥”之目的,这就要对图书馆的藏书进行调整和剔除。本文就研究所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剔除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一、藏书剔除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图书馆藏书结构特色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层次,其办学任务和条件不同,图书馆办馆的条件也不同,馆内藏书结构也必然不同。这是由不同高校办学任务带来的藏书需求差异。因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适用于本馆读者的最佳藏书结构亦是藏书建设的中心内容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藏书蓬勃发展,藏书家人数众多,藏书量前所未有,藏书活动内容丰富,学术成果异彩纷呈。藏书家们颇具人文精神,他们将自己的藏书对外开放,允许借阅,并补充官藏,这在当时及后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搬迁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新建、扩建图书馆。针对图书馆藏书搬迁这一实际工作,以我校为例,系统地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藏书搬迁对图书馆的馆藏布局、藏书质量、馆藏结构等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提升,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关于图书馆藏书复选审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藏书复选审计工作是提高藏书建设质量的保证,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战略需要,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管理措施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正赶上立秋时节,这一时期是玉米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管理技术跟不上,会降低玉米的产量。为确保这一时期玉米丰产丰收,玉米生长后期主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病虫害防治8月以后夏玉米即将进入抽雄授粉期,这一时期玉米主要病虫害有:玉米褐斑病、顶腐病、茎基腐病、玉米螟、黏虫、玉米蚜虫等。  相似文献   

11.
殷三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67-17968
雕版印刷在宋元时期发展达到顶峰.该文从不同农书种类,选取重点,阐述了雕版印刷对宋元时期农书传播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对当前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宋元至明清,徽州蒙学教育发达,著述丰富。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和研究应立足于徽州、立足于未见、立足于系统,可依靠的文献资料有徽州方志、徽州传统蒙学书目、徽州杂字、徽州谱牒、徽州古籍、徽州乡音字汇类著作或教材、徽州文书档案等十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搜集、整理徽州蒙学文献,编制资料汇编,并以此为基础,对徽州蒙学著述展开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徽州蒙学著述的整理与研究在材料发掘上具有创新意义,对加强徽州蒙学、徽州教育及徽州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谭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327-5328
宋元时期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积肥施肥和作物耕作栽培等方面的技术,都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宋元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真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59-16461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中国农书。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6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进行整理和概括。归纳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程、规律、类型及其整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经历了初创时期;在北方发展时期,向南方普及时期,从高峰走向衰落时期4个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摘 要:为了对宋元时期农学著作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和农史著作,总结出宋元时期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特点是数量空前增加,内容种类广泛。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宋元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国家农业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学著作的产生和传播,读书人官场的失利使私人农学著作发展迅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学著作的繁荣,对外交流与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学著作的丰富多样。最后,进一步阐明对宋元时期农学著作的研究的意义,吸取传统农业的精华,对现代农业科学和科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庄子其人,个性好自由不受拘束,思想超乎常人想像之外,笔调流畅,时间、空间及世人的看法所不能拘束,生死富贵也不能束缚他。《庄子》其书,可与《老子》同样尊贵,同样成为道家学术思想之主流,主导了魏晋玄学的哲学思路,影响了佛教中国禅的形成,也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他的让心灵自由(心斋坐忘),更是道教上清斋醮最高修炼法门。庄子其人其书,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至深且广。但庄子其人,有宋人、魏人之争;《庄子》其书,则有真假及篇章多少之辩。今以出土文物及现存史料看来,庄子应为宋人,《庄子》书应为庄子所著,而内、外、杂三篇的形成,则当在魏晋南北朝时,系沿袭晋·郭象之归类而来。  相似文献   

17.
田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99-20300
结合古籍中记载农事诗发展过程,即先秦时期零星、萌芽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初步发展、宋代已臻成熟、元明清逐渐衰落阶段,并从3方面论述古代农事诗的现代价值,指出农事诗的整理和研究将对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历史、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由于"广米"的畅销,使珠江三角洲等地兴起囤积、生产粮食的现象,通过丰富史料证明乡村中的富有阶层拥有、买卖、囤积粮食的情况。由于粮食生产有利可图,因此富有阶层以购买、兼并、圈占等方式取得土地的占有权,还占有水利资源以使土地资源升值,获得租谷。宋元期,王朝对岭南实行前代治理所没有过的农业政策,在珠三角实行的官员劝农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宋亡之后的宋遗民中的一部分士人转而研究农学,初步出现了一批耕读传家的人群。拥有土地和水利资源的富有阶层从事农业活动以增值财富,这是宋元岭南重要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9.
内外江分水鱼嘴是都江堰三大渠首工程之一,其功能主要是分水分沙。自战国时期李冰创建以来,鱼嘴位置不断移动,修筑材料结构则从战国唐宋时期的竹笼卵石发展到元明时期的铸铁条石,再到清代至民国初期的条石结构,直至当今的混凝土结构,即都江堰分水鱼嘴如今呈现的面貌是历代不断探索、改进的结果,其中包含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位于甘肃西部的河西地区,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曾一度有过一定规模的桑蚕养植和丝织业生产。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河西的桑蚕丝织业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宋元以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