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当前有关微纳米塑料生物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淡水水生生物中,其对陆生植物影响的研究在近几年才陆续展开。本文主要从微纳米塑料的植物吸收传输和分布、微纳米塑料对植物不同生物学水平的毒性效应,以及微纳米塑料与其他污染物共存时对植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微纳米塑料对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颗粒诱发植物毒性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碳纳米颗粒植物毒性的研究是推广碳纳米技术应用及规避其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的重要前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研究植物对碳纳米颗粒物的吸附、吸收入手,阐述了碳纳米颗粒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分析了碳纳米颗粒物对植物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而概述了碳纳米颗粒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这些毒性作用的分子机理,提出了碳纳米颗粒物在植物毒理学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纳米氧化铁对豇豆生长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的生理生长的影响。以豇豆为对象,从植物生理生长、根系活力、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抗氧化酶系的活力水平4个方面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产生的影响,并以Fe~(2+)处理组作为对照研究纳米氧化铁对植物生长潜在的促进效应以及剂量依赖性,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纳米氧化铁处理的豇豆幼苗以研究纳米粒子的转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低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和Fe~(2+)对豇豆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植物毒性。豇豆根部对纳米氧化铁进行了吸收并运输到豇豆的茎部,并有一定含量的积累。纳米氧化铁可尝试应用于豇豆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在此之前须进一步开展其存在的环境、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幼苗进行处理后,对植株根系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对比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叶片影响的研究,比较纳米处理对植株地上地下部分影响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铁对西瓜根系生长有影响,低浓度时对植株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促进作用减弱或起抑制效果,呈现出一定的植物毒性。【结论】低浓度的纳米氧化铁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弄清剂量、毒性及尺寸效应的基础上,有望将纳米氧化铁作为纳米肥料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农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科技领域。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0^-9m)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的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即利用物质在纳米尺度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当物质材料的结构单元小到纳米量级时,其性质具有量子力上的强关联性而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介观性质: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得纳米粒子具有常规粒子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如低熔点、高比热容、高膨胀系数、高反应活性、极强的吸波性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钝化剂和培养时间对Cd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施入一些钝化剂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从而减少其迁移及对植物的毒害.选取羟基磷灰石(HA)、磷矿粉(PRX和PRH)、沸石、赤泥、新鲜植物残体、玉米秸秆粉末以及相应的处理共21种钝化剂,在同一培养条件和添加浓度下,比较其对人工Cd污染土壤巾可交换态Cd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培养时间对钝化效果的时间效应,试验的结果对于筛选Cd污染土壤钝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纳米化赤泥、羟基磷灰石和纳米化酸洗赤泥可显著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钝化比例高达35%~55%;赤泥、酸洗赤泥、沸石达15%~25%;富含巯基植物蒜苗、油菜、大葱植物残体也可达20%~25%.磷矿粉、大葱粉末、玉米秸秆和巯基化玉米秸秆的钝化效果相对较差;HA、铵型沸石、纳米赤泥、酸洗纳米赤泥、干油菜粉末、酸洗赤泥对可交换态Cd的钝化效果的时间效应不明显;赤泥、大葱残体、特别是玉米秸秆和巯基玉米秸秆随时间增长钝化效果增加显著,在8周和16周时段钝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菌根是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在菌根形成过程中诱导植物产生多种酚类物质,如槲皮黄酮、黄酮醇、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类黄酮等.酚类物质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菌根形成、水分及矿物质营养的吸收、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防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丛枝菌根共生过程、植物酚类物质的合成途径、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酚类物质的生理效应、酚类物质在菌根共生方面的分子作用和酚类物质在寄主植物抗病虫害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深入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体中植物酚类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东北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ca Uyeki)、紫丁香(Syringa oblate Lindl.)、红瑞木(Cornus alba L.)、辽东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Sieb.et Zucc.)4种东北常见公路绿化植物,试验分析不同雨量作用下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雨量作用下,备选植物对上层土壤抗冲性增强效应的基本趋势为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植物根系生物量也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下层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均为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植物根系生物量也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内源生长调节物质,广泛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或逆境条件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全面分析茉莉酸类物质对农作物的生理效应,将有助于理解其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过程和调控方式。综述了茉莉酸类物质对农作物在抗性和生长发育方面的生理效应,以期为今后对这类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寒调节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植物分布区域与生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它会影响植物的商品品质与社会经济价值性。植物抗寒调节物质作为外源生物效应剂,可以提高植物对寒冷胁迫的耐受性,部分抗寒调节物质还可以刺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植物本身的生长。以不同类型的抗寒调节物质作用机理为基础,总结各类抗寒调节物质的研究现状,由此分析抗寒调节物质研发的重点与难点,并对抗寒调节物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世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82-7284
[目的]探索川芎的生长发育动态。[方法]以4种不同产地的川芎为材料,测定了川芎的农艺性状和不同器官的鲜重和干重。[结果]川芎的株高、叶片鲜干重、叶片数呈双峰曲线变化。叶片数、叶片鲜重、株高分别在270、90、120d达到最大,4种川芎中这3项指标以徐渡川芎的最高,分别为72.11片/株、185.62g/株、48.79cm。根茎鲜干重及含水量、单株干物质重及含水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收获时,徐渡川芎茎干重最高,为15.61g/株,回澜川芎茎干重最低,为8.98g/株。徐渡川芎的含水量最低,为62.69%,徐渡川芎根茎鲜重最大,为174.75g/株,干重为72.83g/株。叶片数、分蘖数与根茎重显著相关。[结论]徐渡川芎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最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中北410为试验材料,在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取样化验植株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和植株质量,以进行植株养分含量和质量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粗蛋白含量随生育期延迟趋于降低;粗脂肪含量则随生育阶段推进而增加,到乳熟期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粗纤维含量在乳熟期前变化不大,之后含量增加;植株生物产量在乳熟期前,随生育期延长,质量增加,之后开始减少。种植青贮玉米最适宜收获时期是在玉米籽粒乳熟期。  相似文献   

14.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平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55-58,62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扬花萝卜幼苗受到Cr~(3+)污染胁迫后,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叶绿素a、b和总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r~(3+)(≤50 mg·L~(-1))胁迫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根长、株高、根冠比等均大于对照组;而高浓度Cr~(3+)(100,200,400mg·L~(-1))胁迫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根长和株高生长受到抑制,根冠比呈下降趋势。在Cr~(3+)(≤100 mg·L~(-1))胁迫下,植株干质量、鲜质量和总蛋白质的含量略有增加,而随着Cr~(3+)胁迫浓度增加,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和总蛋白质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SOD活性随Cr~(3+)浓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先变高后变低,这表现出扬花萝卜幼苗对低浓度Cr~(3+)有一定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考察6个农艺性状和测定19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高产优质品质选育筛选农艺和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淀粉、支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极少数品质性状相关显著。因此,在育种中宜以有效穗数、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作选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他品质水平上,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水平上,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的一类。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品种浙产山药根茎膨大期四个生长时段的总多糖含量、单株鲜重及干鲜比,为浙产山药高效栽培及其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山药根茎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山药在不同生长时段多糖含量及单株鲜重差异较大;四个品种中,南湖糯在11月20日多糖含量及单株鲜重均为最高;各品种山药根茎干鲜比随时间影响不大,其中南湖糯水分含量略高、适口性较好。结论:以山药多糖总量及干鲜比为评价指标,11月下旬采收的南湖糯米山药最优,可作为主推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8.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11个新疆春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生育期之间,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粒重之间,以及品质与单株粒重之间的相关性;苗期及盛花期显著正相关,结荚期与盛花期显著负相关,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茎粗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这可能与环境影响有关;粗蛋白、粗脂肪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耐低氮糜子品种的筛选及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耐低氮糜子品种的评价方法,筛选耐低氮糜子基因型材料及鉴定指标,为耐低氮品种的选育和耐低氮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来自国内外100份糜子品种为材料,在低氮胁迫(0纯氮)和正常施氮(150 kg·hm-2纯氮)处理下,连续2年进行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氮含量、氮素吸收共11个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糜子品种的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供试品种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叶面积、氮含量、氮素吸收均存在显著差异;低氮胁迫下,糜子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变化范围幅度降低,各农艺指标降低幅度排序依次为叶面积>草重>单株粒重>单株穗重>茎粗>主茎节数>穗长>千粒重>株高,不同糜子品种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素吸收均降低,降低幅度为氮素吸收>氮含量;低氮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施氮水平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糜子籽粒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氮含量的变异系数,且低氮胁迫的氮素吸收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施氮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3%;株高、穗长、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氮吸收量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耐低氮综合评价值(D)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穗重、单株粒重、氮吸收量的相关性较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12和0.812;根据耐低氮综合评价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100份糜子品种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3种类型。【结论】单株穗重、草重、氮吸收量等指标作为糜子耐低氮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榆糜3号、2058、榆黍1号、雁黍7号4个品种耐低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3”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通过测定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研究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距为32cm的处理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干重、株高、茎粗、叶绿素作用效果明显;株距为20cm的处理对马铃薯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