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东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1.1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东至县辖15个乡镇,251个村(社、居)委会,从2019年度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资料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3.08亿元,与2018年的2.6亿元相比,增长18.4%;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189万元;当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补偿)5万元以下的村社139个,占总村数的55.37%;5-10万元的村社数50个,占19.93%;10-50万元以上的村数59个,占23.5%;50万元以上的村社3个,占总村数1.2%。全县当年无经营收  相似文献   

2.
正我县辖13个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5个行政村。据2018年统计,全县共有250个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其中,107个收入3万元以下。自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平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主要措施及成效1)高度重视,强化"清零攻坚行动"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行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  相似文献   

3.
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及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查摸底,找到了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发现了一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途径和措施。 一、沂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沂源县地处鲁中腹地,沂蒙山北部,总人口55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46.6万人。全县有耕地面积3万公顷,山地面积12.3万公顷,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据调查统计,200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6282.58万元,平均每个村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刚 《山东农业》2002,(7):38-3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了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紧迫任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到五莲县农村、基层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五莲县各级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使农村集体经济获得了稳步发展。到2001年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7.6亿元,农民人均集体资产1809元。从2001年农村集体经营情况看,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达5918万元。但从总体上看,该县农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2001年,有362个村集体当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仅能维持收支平衡,有5个村收不抵支,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尤溪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用好政策,在村集体减债、增收和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三管齐下”,有效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扭转了村财收入连年下滑和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2003年,全县村财平均收入24.2万元,比全市平均村财务高出38.3%,村财收入不足5万元的比例由2001年的34%下降到15%,全县村均债务32.1万元,比2001年底下降9.2万元,35%的村实现零负债。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一、浦城县村级债务现状 1,债务呈增长之势。2005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9493万元.比2003年8615万元增加878万元,年均递增5.1%,村均负债32。9万元,比2003年村均29.9万元。增加3万元,其中超过全县平均负债的村有69个,占总数的24%。  相似文献   

7.
正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周宁县辖有9个乡镇,140个行政村,7个社区。截止2017年底,全县有经营收益的村(社区)98个,其中: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74个,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村8个,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村(社区)16个(其中:社区7个)。由此可见,该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且大多数村都是依赖财政转移支付和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系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农民共同致富和农村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充分考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初步探讨。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与特点 我县现有14个农业乡(镇)、278个村、农户9.54万个,农业人口36.14万人,劳动力19.39万个,耕地面积42.27万亩,林地268.04万亩,可利用水域面积14万亩,村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5014万元。 1.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2002年全县277个村(缺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346万元,比1996年3109万元增加237万元,年增长1.2%。村均收入12.08万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46个,占总村数的  相似文献   

9.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的桑蚕茧重点县之一。1984年以来,在抓好桑园建设的同时,研究和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事业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共有238处共育室,拥有共育人员2500人,一期共育蚕种达17000张,占总发种量的90.2%。桑园面积1989年6314亩,1992年达到2万亩,蚕茧量由58万公斤增加到158万公斤,生产上茧率由83.72%提高到85%。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全县增产蚕茧50万公斤,蚕农、茧站和国家分别增加收入500万元、1000万元和18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张士慧  祁君 《山东农业》2002,(11):36-36
近几年来,邹平县围绕“有人办事”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有钱办事”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最近,我们采取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7个镇40个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14个镇、1个工业园区,共858个行政村。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97元,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6452万元。当年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758个,其中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418个,无集体经济收益的村110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村级工业企业经营收入在村级收入中占的比例大。2001年,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收入73757万元,占总收入的85.3%。其中,邹平镇北关村和东关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9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持续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通过深入挖掘、整合、运用特色资源,有效促进了提质增效,全县21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其中达10万元的有58个、20万元的有25个,总额达1757.89万元,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强化资源整合,实现共建聚力"我们引导11个村民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五莲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到2001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7.6亿元,农民人均集体家底1809元;全县村级集体总债务2.7亿元,农民人均642元。从五莲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情况看,农民负担得到了明显减轻。但全县有相当部分村级组织的经费来源单一,办事无财力,服务无手段,制约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使村级政权走出经费紧张的困境,确保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该县在压缩开支、规范支出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保障基层政权稳固的基石,全县形成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 一、因村制宜,选准路子 五莲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遵照农民的意愿,选择了几条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7,(8)
<正>2012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通过5年努力,使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不少于5万元"的要求,诸暨市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项调研。据统计,2009—2011年,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三年平均值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195个,占总村数的39%;经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基本情况(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正阳县共有农村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2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94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4560个。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计62 277.64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6.91万hm~2。(二)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正阳县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总量较低,集体存量资产很少,尤其是可经营性的资产更少。集体经济组织无力进行本村的基本建设投入,很难为农民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进入九十年代,峡江县就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特别是1993年认真开展了农村党支部争创“等级队”活动,活动要求“省级队”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农民人平年纯收入1500元以上;“地级队”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农民人平年纯收入1400元以上,“县级队”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00元以上。到1995年,全县有60个村委达到“等级队”标准,占村委总数的60%,其中:“省级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五年来,新郑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项经济指标与1985年相比:粮食总产由19.2万吨增长到26万吨,增长35%;农业总产值由1.57亿元增加到4.21亿元,增长1.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2元提高到680元,增长1.1倍;农民储蓄额净增2亿元。五年多来,围绕科技兴农,全县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科技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开展扶贫开发以来,湖北省英山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由1985年25.23万人减少到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元,分别是1986年191元的7.5倍和1993年604元的2.3倍;15%的农户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全县温饱巩固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7,(5)
<正>浙江省三门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全县村级组织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且大部分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外出人口多,经营人才缺乏等因素,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省定经济薄弱村有349个,占全县510个行政村的68%。其中:年经营性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有243个,1万~3万元的63个,3~5万元的43个,分别占69.6%、18.1%和12.3%。1.主要做法(1)领导重视,保障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对扶持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5万亩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0.05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2081.5万公斤,实现总产值8.5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收益达158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西湖区地处杭州城的西南面,交通、通讯发达,资源丰富,经济比较富裕,农民绝大多数进入小康生活。但是,该区125个行政村中仍有16个村集体年可分配资金不到10万元,被列入经济薄弱村。去年来,西湖区委、区政府把切实抓好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农村奔小康的攻坚战来打。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1994年底,这16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6148万元,比1990年的1181万元增加496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31.43万元,比1990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