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依据稻鱼结合方式,可将稻田养鱼方法分为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和稻鱼间作型稻田养鱼三种类型。(1)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即种稻养鱼在同一田块同时进行。这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法。根据水稻栽收手段又可将这一方法划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单季稻田养鱼还可根据水稻成熟季节划分为早稻田稻田养鱼、中稻田稻田养鱼和晚稻田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根据鱼类是否连养可划分为双车独立种养稻田养鱼(即随着稻谷的两次裁收,鱼类也相应两次放捕)和双车速养稻田养鱼。(2)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即稻田种稻时不养…  相似文献   

2.
1.稻田养鱼有哪些主要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稻田养鱼有稻鱼兼作及稻鱼轮作两种主要类型。稻鱼兼作型即种稻和养鱼在稻田中同时进行,这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稻田养鱼类型。按耕作制度不同又有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之分。单季稻田养鱼是在稻—麦或稻—绿肥两熟制的地方采用,鱼类在稻田中的  相似文献   

3.
垄稻沟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稻田养鱼模式。它能克服传统稻田养鱼中稻鱼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达到了“水稻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这一种养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索垄稻沟鱼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是人工构合的稻鱼共生结构,它将原来的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这种结构与传统的“稻田养鱼”有质的不同。稻鱼共生的要旨,主要是使稻谷增产,农民劳动强度减轻,同时也普及养鱼,使淡水鱼产量迅速提高和稻区农民较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1年起,我们把我国传统的稻田养萍和稻田养鱼结合起来,进行了稻、萍、鱼共生的立体模式研究。在这一系统中,利用稻田水面养萍,以萍喂鱼,鱼粪肥田养稻,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合理,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几年来稻萍鱼模式的一些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红萍是一种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鱼,饵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和繁殖红萍,为草鱼、尼罗罗非鱼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6.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以稻为主,稻鱼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鱼促稻,稻鱼双收。随着稻田养鱼的发展,它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发展稻田养鱼的意义 1.1增肥保肥作用。鱼类排出的粪便施于田面,为水稻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正> 稻田养鱼的科学原理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与此同时,仍须树立以稻为主、稻鱼互利的思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克服稻鱼之间的矛盾,发挥鱼对稻有利的方面,达到稻谷增产鱼种多的目的,使稻区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稻田养鱼的效果总括起来,稻田养鱼好处多: 一、能使稻谷增产10%以上; 二、可收获3~5寸草鱼种300~500  相似文献   

9.
<正>禾花鱼、禾花米、稻田鱼文化节……一条由稻田养鱼衍生出的产业链正在南粤大地铺开。稻田养鱼在广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韶关、清远等地,更是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被延续至今。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推广下,传统的稻田养鱼焕发出新的生机,稻渔  相似文献   

10.
<正>稻鱼结合模式这是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即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鱼。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大多可以种植两季或三季水稻,种两季稻,一般稻谷亩产可达1100~1300公斤。稻田养鱼一般亩产可达30~50公斤,高的可达100~150公斤。北方地区多为单季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索在寒地发展稻田养鱼的可行性,松花江地区在7个县(市)12个乡(镇)16个村屯的500亩地进行了稻田养鱼试点。饲养期80天左右,共产鱼7409公斤,平均亩产鱼12.6公斤,亩净收入80.9元;共产稻244070公斤,亩产稻516公斤,每亩稻田增产39.4公斤,增产率为11.9%;水稻亩增产部分的收入55.58元,加上亩产鱼的净收入共136.36元。在500亩试验田中,宾县、木兰两县有8亩养鱼稻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实践证明,北方寒地稻田养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构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结构,既能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增加稻鱼产量;又可以减少投资,见效快、收益大并节省养鱼饲料。但由于塞北高寒地区的生长期短,如果掌握不好,很难达到“千斤稻,百斤鱼”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徐鸿初 《内陆水产》1995,21(1):18-19
高效型模式化稻田养鱼技术徐鸿初湖南省水产局高效型模式化稻田养鱼是通过改革传统的稻田养鱼方法,采用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的合,充分发挥稻鱼共生互利优势,促进丰粮、增鱼、多收的高产高效综合利用方法.1992—1993年,我省承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稻田养...  相似文献   

14.
《重庆水产》2005,(2):10
“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稻田养鱼在酉阳县推广20多年来,已有7000余亩稻田养鱼,3000多户农户掌握了稻田养鱼技术,涌现出一大批亩产“千斤稻,百斤鱼”的稻田养鱼户。今年春,县水产站首次在丁市中坝1组推广工程化稻田养鱼,由于这是一次性投入较高的稻田养鱼模式,每亩第一次固定投资0.3万元左右,风险相对较高,农户疑虑较多,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鱼,鱼稻共生,水养鱼,鱼促稻,即得鱼又增产稻谷,一地一水两用,一地一水双收;稻田养鱼投资小,成本低,效益显著;稻田养鱼技术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应用。这是广大稻农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市稻田养鱼起始于九十年代,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稻田养鱼做为拓宽渔业生产领域,进行农业的主体开发,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在有利于水稻增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这个特殊水体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增加鱼产品。在进行稻田养鱼上,过去一般都要求在田里开挖鱼沟,鱼溜、以解决养鱼与水稻生产上的浅水灌溉,施农药,干旱等矛盾,使稻鱼共生互利,获得较好的稻鱼产量。所进行的这些基本措施,人们往往认为麻烦,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草鱼之我见赵连胜,张金兰(松花江地区水产局)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集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高产、低耗、高效农业为一体的集约型复合结构生产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一、稻田养鱼对水稻的增产功效及其累积效应现代稻田养鱼已逐步向加高加宽田埂,开挖鱼幽鱼肉等工程化养殖方式发展,其产出量已普遍实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在四川德阳等地区大面积实现亩产“千斤稻千斤鱼”,最高的亩产已达到千斤稻五千斤鱼。鱼类养殖量的大幅提高,加大了对稻田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如鱼类饲料残渣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大量残留使土壤肥力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