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锌氮互作对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及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Zn)是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缺锌引起"隐形饥饿"引发疾病,通过锌氮互作提高糯玉米(Zea mays L.)籽粒锌含量是改善人类锌营养有效措施.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比较"晋单糯41号"在4个供氮水平和5个供锌水平下营养品质及籽粒锌含量.结果表明,糯玉米籽粒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锌含量均在锌氮互作N2Zn...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水稻生产中的适宜施氮量,以龙稻18、龙稻6014,龙稻21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3个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162.5 kg·hm~(-2)时,产量最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各施氮水平内差异均不显著;垩白粒率、垩白度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中龙稻18在N1(97.5 kg·hm~(-2))、N3(162.5 kg·hm~(-2))水平间差异显著,龙稻6014在N2(130.0 kg·hm~(-2))、N3水平间差异显著。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食味评分在3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中龙稻18、龙稻6014的食味评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N3水平时食味评分最高,在N1、N3水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氮肥水平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4种氮肥水平下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3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施氮水平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食味值的关系,并对食味值的氮素敏感性及其品种类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1)在施氮量0—300kg·hm-2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随施氮量增加而有所下降。(2)生育类型间,胶稠度随着生育期的延迟而略有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随生育期的延迟呈上升趋势。(3)根据食味值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供试品种可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改善蒸煮食味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食味值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表现比较稳定的品种,另一类在高氮肥水平下食味值较低,但其对氮肥响应较为敏感,通过适当减少施氮量也能改善其食味。【结论】在施氮量0—300kg·hm-2范围内,3个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稻米食味值对氮肥的敏感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氮钾肥用量对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为杂交粳稻品质调优及肥料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N,0kg/hm2、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60 kg/hm2)和施钾量(K20,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kg/hm2、180 kg/hm2)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常优1号的稻米加工、外观、营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的各项特征值均有极显著影响,钾肥用量对各项米质性状及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氮钾交互效应对精米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和RVA谱的峰值黏度和回复值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昧值下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稻米食味值下降;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或钾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滞性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花11"大麦氮、钾肥料的最佳配比,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氮、钾肥料最佳配比在N2K3(N16kg/667m2、K12kg/667m2),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在抗倒性、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麦芽浸出物等综合性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定植密度对设施厚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早春大棚4膜覆盖爬蔓栽培的模式下,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厚皮甜瓜栽培的3个主栽品种不同定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定植密度以2 000株·667 m-2为宜,产量可高达3 826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审定的第一个超级稻品种,产量潜力高,米质突出。本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研究了对分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群体质量指标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N3>N4>N2>N5>N1;产量最高的处理为N3,其氮肥水平为12kg/667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对直链淀粉无显著影响,食味下降。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上升的幅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与此同时,米饭的硬度逐渐增加,米饭粘性、外观、平衡度、食味值逐渐下降,在高氮时下降尤为明显。但也有少数品种的表现趋势与此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氮时与米饭粘性显著负相关,米饭硬度与粘性、外观及食味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饭粘性、外观均与食味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的影响明显大于直链淀粉含量,吉03-2843、吉06-43、吉粳95品种食味品质受施氮量影响小,适宜在中高氮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9.
追肥与收获时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追肥与收获处理对水稻"黄金米"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商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追肥时期以幼穗形成期最好;追肥量越多,产量越高.蛋白质含量越高,食口品质越差,20 Kg/hm2追肥量(纯N)最适;抽穗后41 d收获食味品质最优;追肥时期、追肥量与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完全施肥方案以黔苦6号为试验对象,测定其株高等生物学性状和籽粒中部分营养保健成分(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N、P、K配比对黔苦6号的产量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黔苦6号的株高、主茎分枝和主茎节数在N2P2K2时最高,单株粒数在N2P3K2处理最多,单株粒重和亩产量在N2P2K1处理最高,千粒重在N2P1K1处理最高;总淀粉含量在N2P1K2处理最高,在N0P0K0处理最低;直链淀粉含量在N0P0K0处理最高、N2P0K2处理时最低;支链淀粉在N1P2K1处理最高;黄酮含量在N0P2K2处理最高,支链淀粉和黄酮含量在N0P0K0处理最低。综合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认为N2P2K1水平处理在14个处理中最好,而通过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得到的施肥信息其施肥量及产量为:N,75.62 kg·hm-2;P,24 kg·hm-2;K,17.21 kg·hm-2;Y,1539.95 kg·hm-2。  相似文献   

11.
稻米淀粉组成及分子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感官食味品质差异较大的粳稻和籼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淀粉组成、分子结构及RVA谱特征与感官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用色谱法分离稻米淀粉的3种组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中间成分)并测定链长分布,稻米淀粉3种组分的长链含量(FrⅠ+FrⅡ)均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RVA特征参数与食味品质及淀粉各组分的链长结构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小,崩解值大的稻米品种往往具有较少的长链含量,食味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小麦氮磷钾肥利用效果及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肥料的利用率,得到小麦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是8.93 kg·667m-2,4.55 kg·667m-2,1.95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移植苗木培育所需的缓释氮肥及磷肥最佳用量,以长白落叶松移植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4个缓释氮肥水平(0,6,12,18 g·m-2氮)与3个磷肥水平(0,21,42 g·m-2五氧化二磷)共计12个施肥处理组合,研究长白落叶松移植苗木生长状况和养分积累对不同氮磷施肥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氮磷仅对叶片磷含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24),施肥对苗木生长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是通过其主效应引起的。缓释氮肥对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茎、叶、整株的氮、磷含量影响显著(P=0.001~0.026),其中6 g·m-2和12 g·m-2(氮)对苗木生长和养分积累促进作用较大,但2种施氮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磷肥对苗高、根生物量、叶氮、整株磷含量及叶磷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0.009~0.040),21 g·m-2和42 g·m-2五氧化二磷均显著高于对照,但2种磷肥施用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6 g·m-2施氮量下苗高、地径、整株生物量和氮含量分别增加22.3%,12.9%,39.9%和48.3%;21 g·m-2五氧化二磷施用量下苗高、根生物量、叶氮、整株磷含量分别增加13.3%,19.3%,17.8%,25.9%。综合考虑施肥效果,缓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影响较磷肥大,长白落叶松移植苗最佳施肥量为缓释氮肥(氮)6 g·m-2,磷肥(五氧化二磷)21 g·m-2。图5表2参26  相似文献   

14.
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2种穗型水稻,以其穗部位置不同的稻谷粒为试验材料,测定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粒形特征、垩白性状、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碾米品质相关性最高,与垩白性状相关度较高,与营养品质和粒形性状相关性相对较低。淀粉RVA谱特征因子主要通过峰黏度、冷胶黏度和热浆黏度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碾磨因子则主要通过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垩白因子中主要通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作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因子主要通过脂肪酸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的作用而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好坏。粒形因子主要通过粒宽、粒长和长宽比对食味值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评价粳米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品种、W45为材料研究了不周施氮时期和不同施氮比例条件下水稻单株产量、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系数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食味值与蛋自质含量、粉状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粉状粒百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10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N1处理的稻米食味值最高。即种植W45水稻品种,在总施肥量P2O510.8kg/(667m^2),K2O10kg/(667m^2),N18.4kg/(667m^2)的条件下,如果只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7:3:0的施氮比例;如果只要求高产或既要求高产又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0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3:4:3的旅氮比例。  相似文献   

16.
以粮饲兼用型玉米主栽品种龙单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水平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75 kg·hm^-2、K2O50 kg·hm^-2时,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N160 kg·hm^-2、P2O5100 kg·hm^-2、K2O50 kg·hm^-2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固定玉米4 100株·667 m-2密度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和穗位相应增高,空杆率降低,产量性状优化,单产显著增加,以50 kg·667 m-2的施肥处理效果最好,单产达到588.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70.1kg·667 m-2,增产40.6%。在不追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取一次性底施玉米缓控释肥或复合肥50kg·667 m-2,不能少于4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施氮水平对芸豆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关系,为芸豆节肥、提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英国红’为试验材料,设置N1(25 kg/hm2)、N2(30 kg/hm2)、N3(35kg/hm2)、N4(40 kg/hm2)4个施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芸豆苗期、初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植株氮含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NR和GS活性先增加后下降,N2处理NR和GS活性最高,与N0相比,初花期NR活性增加了24.68%,结荚期GS活性增加了18.21%。(2)施氮量在0~30 kg/hm2范围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芸豆各生育时期各器官氮含量和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在30~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器官氮含量和营养品质下降。N2处理粗蛋白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分别比N0增加了12.38%和9.34%。(3)叶片NR和GS活性与芸豆籽粒蛋白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芸豆30 kg/hm2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鲜食型糯玉米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为选育优质、高产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Ⅳ,以8个糯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对其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糯玉米果皮厚度表现出一定的负向超亲优势,支链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较弱,表现近低亲遗传;糯玉米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异既有加性基因作用,也有非加性基因作用;8个糯玉米亲本果皮厚度的GCA值大小为N7N23N34N46N28N4N8N27,支链淀粉含量的GCA值大小为N23N7N28N27N34N8N4N46;果皮厚度的广义遗传力较高(90.53%),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N8、N27是选育薄皮糯玉米的理想亲本,N23是选育高支链淀粉含量糯玉米的理想亲本。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皮厚度与雄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株高、穗位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雄穗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支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利用杂种优势可以选育果皮较薄的糯玉米杂交组合;通过分析亲本和组合的配合力效应及方差,可以对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性显著,可以提高糯玉米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和施氮量两个因子对鲜食糯玉米果穗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裂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但对淀粉、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影响不大;随施氮量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极显著提高,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下降。供试品种在攀西及类似地区以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并配合300 kg/hm2的纯氮施用量有利于提高鲜食糯玉米鲜穗营养价值,同时注意小喇叭期以前确保土壤的适宜墒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