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白蛾NPV大面积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至1985年连续三年利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2311公顷的大面积试验,防治效果平均为91.9%。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使用头年第二代美国白蛾发生期生产的感病致死虫尸,其制剂浓度为2—3×10~7PIB/ml;防治第二代美国白蛾使用当年第一代生产的感病致死虫尸,其制剂浓度为1.5-2.0×10~7PIB/ml,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如使用粗提纯液防治,其制剂浓度为1.3×10~7PIB/ml,防治效果在95%以上。防治龄期为2—3龄。用感病致死虫尸稀释液防治美国白蛾其死亡高峰为13一15天,死亡结束时间为18—19天。  相似文献   

2.
镇来县莫莫格机械林场人工引迁颗粒体病毒防治杨扇舟蛾效果显著,他们采取采集致病死亡虫尸,经研碎过滤稀释成液体后,喷洒在杨树林内,使幼虫感染致病。据该厂科技人员试验表明,稀释成200、1000、5000、10000两个浓度(虫尸125市斤)的病毒喷洒液于1984年  相似文献   

3.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 enta分布我国云、贵、川等省,主要危害柏树,1979年四川省苍溪县普遍受其危害,在虫口密度大的柏木林地内发现蜀柏毒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用罹病死亡虫尸捣碎,用无菌水稀释,将配制成病毒液涂于清洁柏枝鲜鳞叶上,作健康幼虫取食的饵料,获得大批浸染致病幼虫尸,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分离,是一种颗粒体病毒,这种病毒的颗粒体形态,呈椭圆形,两端钝园,较规则一致,但也可见到不少畸形CV(颗粒体),  相似文献   

4.
六种Bt产品杀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种苏云金杆菌(Bt)产品在15、20、27℃条件下感染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试验结果比较,总体结果是Foray48B产品毒力最高,其次是苏州和科瑞森。6种Bt产品平均杀虫效果,20℃比27℃时试虫死亡率下降19.4%,15℃比20℃时试虫死亡率下降32.2%。3种Bt稀释浓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以稀释800倍效果最好,当浓度降低1半时,平均试虫死亡率下降12.3%,当浓度增加1倍时,平均试虫死亡率下降1.6%。在20℃以下时,温度对Bt的杀虫效果影响显著,平均每降低1度,试虫死亡率下降6.4%。低温条件下,增加Bt使用剂量并不能提高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2-2006年在对呼和浩特地区杜松死亡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从死亡的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双条杉天牛幼虫。通过对虫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经管氏肿腿蜂带菌接种与人工接种方法的室内致病力测定,在22~25℃条件下饲养30 d,双条杉天牛幼虫感病致死率分别为100%、58.22%,证明球孢白僵菌是双条杉天牛的病原菌。同时,利用管氏肿腿蜂带菌接种,菌剂使用浓度低,虫菌结合能显著提高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感病致死率。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幼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沙棘木蠹蛾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时,从死亡的沙棘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沙棘木蠹蛾,通过对虫尸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经室内致病力测定,接种浓度4亿/mL、8亿/mL、12亿/mL,54 d的感病率分别是72.22%、83.33%、100%,证明球孢白僵菌是沙棘木蠹蛾的病原菌。同时表明浓度越高感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死虫治活虫梁仰贞许多农林害虫有时会感染某些微生物致病死亡,其尸体内存在着活性致病微生物。利用这样的死虫制作虫尸制剂,用于防治害虫,具有成本低廉、简便高效的优点。一、使昆虫致病的微生物及其致病特点能侵染昆虫致病死亡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林间试验,在苹果小吉丁虫幼虫期对受害野苹果树进行不同施药方式和施药浓度的组合处理,探究16%虫线清乳油对野苹果小吉丁虫化学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打孔注药和输液法施药方式在30 d后校正防效均达到90%以上;采用输液法及施药浓度为1倍稀释时,在整个防治期内校正防效均高于其它处理。对返青率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对于野苹果树生长,最适合的施药浓度为2倍稀释。因此,在虫害防治前期采用1倍稀释浓度、防治后期采用2倍稀释浓度进行施药防治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病毒治虫,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生物治虫措施。为了探讨松毛虫病毒对鳞翅目中苹果天社蛾、麻栎天社蛾、榆天社蛾、尺蠖等四种害虫的防治效果,一九七七年我们把新太县土门林场感染病毒而死亡的松毛虫带回捣烂,分别加水五十倍、一百倍、二百倍成三种浓度的死虫液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苹果天社蛾死亡百分之九十四点八至百分之百;麻栎天社蛾死亡百分之八十二至百分之九十七;榆天社蛾死亡百分之九十  相似文献   

10.
为害马尾松、南亚松、湿地松、加勒比松的海南松毛虫Pendrolimuskikuchii hainanensis Tsai et Hou属叶蛾科Lasiocampidae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一个变种。其幼虫经人工施放喷洒白僵菌、多角体病毒感染后,白僵菌──第10天后就使幼虫出现感病症状,第25天后发病,继而僵虫、僵蛹达到高峰期。多角病毒──第3天就使幼虫开始出现感病死亡,6~8天大量死亡,10~15天达到死亡高峰期。从林间观察结果,害虫死亡率与感染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三种菌剂防治粉白灯蛾均有一定的效果。以7216和梅杆菌效果较好,天杆菌次之。喷药后七天才达死亡高峰。其有效浓度:100—200倍7216更正死亡率为68—88%,100~200倍梅杆菌更正死亡率为60~78%,100倍天杆菌更正死亡率为62%。 2.三种菌剂均系喷菌液后,在2—3内天试虫吃叶量小,而对照喷清水的则吃叶量大。待至4~5天后试虫吃叶量逐渐增大。所以3~4天毒效检查死亡率低,七天后才达死亡高峰。 3.生物防治害虫是良好防治途径,既可保护天敌,又可减少城市污染,值得试用。 4.上述菌剂和使用浓度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未达到理想效果,有待今后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2.
室温贮存虫袋,袋内角倍蚜生长发育历期因室内温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短的需21d,长的达48d以上。当虫袋内干母发生时挂放,效果最佳;在盐肤木4~6片复叶将展开之际挂放干母,结倍效果较好;通过选择不同温度的保存环境贮存虫袋可以使干母的发生期提前或推迟。分期挂放能增加结倍复叶数和提高单株产量。长势好的枝条结倍多。纸袋制作不规范及挂袋操作中挤压或折叠虫袋是造成袋内蚜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遗传背景相对一致、致病力稳定的植物线虫材料是开展其遗传学和致病机制研究的基础。对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1个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虫株采用两条幼虫配对在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基质上进行单异活体共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若干个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线虫家系,家系成功率为13.3%~20%。线虫家系在盛有灰葡萄孢培养基质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上取食完全所需的时间为10~44天。对不同家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表明,家系间的致病力分化明显。综合考虑感病率、感病指数、接种松苗死亡历期等指标,其中松材线虫家系AN19#F1的致病力最强,而拟松材线虫虫株AN5#所建家系都没有表现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cMNPV)悬浮剂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cnus Shiraki的毒杀效果,为今后生产上利用AcMNPV悬浮剂防治白蚁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用纯净水将AcMNPV悬浮剂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将不同浓度的病毒液滴在滤纸上或与松木粉混合,然后供给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最后统计工蚁的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工蚁只以AcMNPV悬浮剂处理的滤纸为食时,其全部死亡时间与处理滤纸的病毒浓度有关。取食10倍液处理的滤纸时,工蚁在5 d内全部死亡;取食100倍、1000倍或10 000倍液处理的滤纸时,取食5 d后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93.26%±3.89%,52.81%±3.37%和3.37%±1.12%。当强迫工蚁取食500~1500倍病毒液处理的马尾松木粉时,供试工蚁均在8~9 d内全部死亡;当把无药的马尾松木粉和500倍、1000倍、1500倍病毒液分别处理的马尾松木粉同时提供给白蚁取食时,处理后12 d供试白蚁的死亡率分别为100%,96.59%±1.97%和100%。这些数据说明AcMNPV悬浮剂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较好的致死能力,可以用稀释1500倍的浓度来感染觅食工蚁,以达到消灭台湾乳白蚁巢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号称松树癌症,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的特点,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松林发病到毁灭只需要3~5年时间。因此,如何加强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被怀疑为是病毒致死的虫尸,难于鉴别。1974年曾先后在广州近郊区龙眼洞和广东省东莞县黄江公社发现松毛虫突然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虫龄一般为5-6龄。在现场几乎每株树下都有虫尸,大树下一般10-30条,多的可达150多条。落地的虫尸不久即发黑、弯曲。吊在松枝、松针上的虫尸,头大尾小,皮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感病的光肩星天牛虫尸上分离出球孢白僵BF菌株,在室内用109孢子/mL、108孢子/mL和107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侵染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64.8%、14.4%,接种前2种浓度的天牛幼虫第6 d后死亡率显著增大,而107孢子/mL没有出现急速死亡现象。在野外试验中,用108孢子/mL菌液喷于木段表面并将天牛成虫置于罩网木段上产卵。结果显示,皮下大量天牛幼虫及少量卵感染了白僵菌致死,防治效果可达76.8%。  相似文献   

18.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室内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对杨扇舟蛾幼虫饲喂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虫尸重和含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彼此间差异显著,饲毒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体重增长越缓慢.而且饲毒时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虫尸重也越小,其含毒量也越低.由于5龄幼虫饲毒后有50%个体发育至蛹期,没有全部死亡,室内增殖该病毒时,应选取4龄幼虫喂饲1.25×106 PIB/mL病毒为宜.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自1979年发生美国白蛾以来就开展了生物(仿生物)药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经过十几年的试验、推广、应用确,定了几种药剂的防治方法。1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1防治方法将美国白蛾2~3龄幼虫喂食喷过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树叶进行接毒,接毒后5~7d收取虫尸,盛在暗色瓶内放在冰箱(-4℃)或冻库内(-10℃)保存,或制成粗提纯剂放在冰箱或冷库内保存。第一代防治用头年第二代虫尸提纯剂,5×10PIB mL,第二代防治用当年第一代虫尸稀释液,2×10PIB mL。1 2防治效果从防治效果看出(见表1),2~3龄幼虫的死亡高峰为第8天至第9天,3龄为第1…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松毛虫以幼虫态在树下越冬,翌年上树,树干是必经之路的原理,有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胶环和毒环法治松毛虫经验的启示下,辽宁省阜新市化工所和沈阳农学院林学系,阜新县国家店林场,阜新市、县森保站等单位协作,经过两年研究,试制成毒粘胶环阻杀越冬幼虫上树试验初获成效。毒粘胶环系采用化学胶(要求遇水不稀释,阳光幅射不骨化,不流胶)和速效毒杀剂及乳化剂等配成,现配现用,不宜久放。化学胶主要起延长触杀剂手“使幼虫爬行迟缓,以增加中毒机率的作用。为此粘性不宜过大,过粘时即能造成“虫尸搭桥”后续幼虫从虫尸通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