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蒸腾剂对杏树气孔开度及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了杏树气孔日开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几种抗蒸腾剂在杏树上的作用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杏气孔最大开张度的出现时间为上午10:00—11:00;10~(-2)M的亚硫酸氢钠、氯化钙、醋酸、8—羟基喹啉从喷后第二天起三天内均显著抑制气孔开张;亚硫酸氢钠、氯化钙和农用矮壮素对蒸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蒸腾下降22~28%,且浓度越高,蒸腾下降越多。与对照相比,三种药剂均能显著提高叶水势。  相似文献   

2.
三种抗蒸腾剂对蚕豆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腐酸、NaHSO_3及CaCl_2抗蒸腾剂对蚕豆的生理效应测定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抑制气孔开张、降低蒸腾的作用。200ppm的黄腐酸和1×10~(-2)M的NaHSO_3及CaCl_2可抑制气孔开张度的60%,降低蒸腾30%~40%。抗蒸腾剂降低蒸腾的主要时间是11~18时,这7个h的节水量约占一日内节水量的80%以上。抗蒸腾剂的药效能维持7d左右。黄腐酸和NaHSO_3在水分轻度胁迫时有明显促进光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秋茄蒸腾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气孔对计测定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candel(L)Druce)红树林的蒸腾强度,气孔导计和几个生态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晴天,秋茄的蒸腾强度和气孔导率变化增度大,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但气孔导度先达到峰值,时间约在上午10:00,而后蒸腾强度才达到高峰,时间约中午14:00,在阴天,蒸腾强度和气孔导率变化较平稳,它们几乎同时中午13:00左右达到各自的峰值,秋茄的蒸腾强度,气  相似文献   

4.
土壤含水量对枣幼树生长及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30%-100%)对金丝小枣盆栽幼树生长、叶片组织含水量、蒸腾强度、气孔扩散阻力的影响。初步确定适宜金丝小枣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结果还表明,土壤水分严重亏缺时,叶片组织含水量减少,叶片气孔扩散阻力明显增大,蒸腾强度显著降低。气孔扩散阻力与蒸腾强度呈负相关。但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较高范围内(50-100%)变化时,对叶片组织含水量、蒸腾强度和气孔扩散阻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小麦叶面喷洒土面增温剂等化学药剂对叶面气孔开关状态、减少叶面蒸腾的影响,以及在发生干热风时防灾增产的效果,作者做了如下试验: 试验在小麦灌浆后期6月29~7月20日进行。药剂有四种:酸渣——膨润土制剂,酸渣——高碳醇制剂,酸渣——碳化物制剂(以上三种为改进了的土面增温剂),石油助长剂。试验结果:1.喷药对小麦植株外部形态的影响。用药后灌溉地、旱地小麦同对照地小麦相比,其共同点是叶面结一层薄膜,浅黄色,有光泽,如同腊质涂沫一般。晴天中午观察,叶平展,很少发生卷缩现象;喷药后植株青绿,有贪青趋势。2.用药后叶面气孔开关状况;晴天中午,用药  相似文献   

6.
高产节水小麦基因型生理特性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4个年度的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高产节水小麦基因型的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品种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最高产量、少水/足水产量比、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提出了综合评价高产节水小麦基因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1971年石原邦提出了测定水稻叶片气孔开张度的新方法——浸润法.近几年,我们试用他在1979年提出的改良浸润法测定小麦叶片气孔开张度,着重研究气孔开张度与生态、栽培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以探索其作为一项诊断指标在栽培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并呈现出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本试验选取近期上市且销售较好的几种药剂作为供试药剂,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对小麦茎基腐病开展田间防治药效试验,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预防提供药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最高,该处理小麦亩均产量达到525 kg以上,较对照增加23%以上。其余几个药剂处理的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增产幅度接近或超过20%。  相似文献   

9.
对葡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气孔开张度进行了测定和理论分析,以研究茉莉酸丙酯的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对红地球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气孔开张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 400倍稀释的茉莉酸丙酯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扁桃砧木Hansen试管苗与大田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扁桃砧木 Hansen 试管苗和大田苗的光合速率、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气孔的开张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管苗和大田苗在早晨 9:00,高光强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其次为中光强,最低为低光强,二者在 3种不同光强下均差异显著;试管苗和大田苗细胞膜相对透性差异显著;脯氨酸的含量在逆境下均增加,但大田苗增加的幅度高于试管苗的。大田苗气孔开张度在一昼夜的变化呈双曲线,试管苗气孔开张率在一昼夜均为 100%,试管苗气孔张开程度大于大田苗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BDE-209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DE-209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包括内标19∶0在内,共检测出20种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较丰富,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脂肪酸16∶0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不同浓度BDE-209会改变微生物的组成与含量,与对照(CK)相比,1.0 mg·kg-1处理可将不同种类PLFAs的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分为3类,10 mg·kg-1和100 mg·kg-1处理的分为4类,增加程度最大的都是细菌。BDE-209对以PLFAs表征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微生物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且真菌对BDE-209更敏感,细菌对BDE-209耐受更强,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对BDE-209污染的响应较敏感,革兰氏阳性细菌更容易存活,而含16:1ω7t的微生物比含16:1ω7c的微生物抗逆性更强。主成分分析发现,对照、1.0、10 mg·kg-1处理和第一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100 mg·kg-1处理和第二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第一主成分以含16:0、18:0、18:1ω7t、18∶2ω6,9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第二主成分以含i17:0、a15:0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PLFAs表征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BDE-209的响应敏感,可以作为BDE-209污染下指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有效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和磺胺甲噁唑(SMZ)的遗传毒性。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三种兽药的标准品,设计1、5、10、50、100 mg·L-1共5个剂量组,以蒸馏水为阴性对照,10 mg·L-1的Na N3溶液为阳性对照。用微核实验检测其对蚕豆、玉米、小麦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发效应,综合分析三种兽药单一及复合条件下的遗传毒性,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作用于作物的根尖细胞均能诱发微核效应,说明3种药物对作物根尖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不同作物对3种磺胺类兽药的敏感性不同,在磺胺嘧啶(SD)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单一处理下,3种作物的敏感性分别为蚕豆>玉米>小麦;而磺胺甲噁唑(SMZ)单一处理下,3种作物的敏感顺序为蚕豆>小麦>玉米。兽药复合时,单一兽药对作物的低促作用会消失且复合磺胺类兽药的毒性普遍高于单一兽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与常规肥料配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上进行3年小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8%~5.0%、8.6%~12.0%、16.4%~29.2%、27.3%~30.7%。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良土壤盐碱障碍,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H降低0.30~0.43个单位,碱化度降低4.6%~27.2%,脱盐率为17.28%~23.53%,钠离子含量降低15.4%~42.7%,氯离子含量降低20.7%~37.6%。2250 kg/hm2和300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提高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小麦产量提高7.47%~25.83%。综上,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是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土以及提高小麦产量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 (104°36′ E,35°35′ 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休闲效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2011和2012年3个处理的春小麦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2013年FMS耗水量显著高于CK。FMS和FM可增加春小麦苗期到孕穗期耗水,且此阶段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份分别较CK增加27.2%和9.6%,在丰水年份分别较CK增加52.2%和44.6%。虽然FMS和FM在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FMS在丰水年(2012年和2013年)的耗水量较FM有增加趋势,且这一效果在2013年尤为明显。FMS和FM在休闲期可补充0-80 cm土层土壤水分25.4和18.3 mm,比CK分别低2.2和9.3 mm;补充8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78.0和71.0 mm,比CK分别高30.0和23.1 mm;与2011年播前相比,种植3年春小麦后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FMS增加了23.8 mm、FM增加了22.5 mm、CK增加了12.4 mm。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FMS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指数为0.4-0.5,比CK高32.5%。FMS的产量为1 750-3 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在干旱的2011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2%;在丰水的2013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两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FMS较FM具有更明显的丰水年份增产、干旱年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潜力,能够实现该区春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结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FMS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春小麦播前和生长前期的土壤贮水量,并使春小麦苗期-孕穗期的作物耗水量显著升高,增加春小麦穗粒数,扩大籽粒产量库容和促进灌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在休闲期完全补充春小麦生育期消耗的0-200 cm土壤水分,保持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年际平衡。  相似文献   

15.
Human simple reaction times and magnitude estimates of taste intensity increased as the duration of 500-millimolar sodium chloride or 2-millimolar saccharin sodium pulses lengthened from 100 to 1000 milliseconds. Responses to "What was the taste?" ranged from 94 to 100 percent "sweet" for saccharin and 68 to 83 percent "salty" for salt across all pulse durations when both substances were randomized with water pulses.  相似文献   

16.
王新华  郭美华  范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28-22532
根据蒙自坝子中部蒙自气象站1980—2010年逐月气象资料和相应的作物数据及CROPWAT软件,计算了蒙自坝子近31年来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通过排频,确定了不同作物在相应保证率下的灌溉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花生等大春作物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696.2、427.7、517.8、414.0和469.0mm,作物需水量离差系数较小。大春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较多,故灌溉需水量很少,但水稻因为泡田用水、秧田用水、生长期渗漏等,导致灌溉用水量很大,成为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小春作物蚕豆、小麦、油菜的多年平均作物需水量分别为394.8、412.5、476.2mm。因为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相对较少,小春作物灌溉需水量很大;甘蔗、蔬菜为全年种植(生长)作物,作物需水量分别为1308.3和1186.9mm,灌溉需水量分别为675.2和523.51/11/1,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2和第3位灌溉需水量最大的作物。该研究为蒙自坝子灌溉制度制定、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氯化钠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的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用氯化钠喷施小麦幼苗20小时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升高21%,体内蛋白质含量升高24.2%。用0.1、0.2、0.5mol/L的氯化钠培养幼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23%、61.1%和28.6%;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8%、29.4%和18.1%;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2.8%、2.8%和22.2%。本文讨论了氯化钠影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风化煤活化及活化产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湿法反应,研究了活化剂用量、反应条件对风化煤水溶性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由风化煤活化产物和氮磷钾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麦、玉米上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溶性腐植酸含量以及活化率(水溶性腐植酸占游离腐植酸的百分比)随活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物料比(活化剂占风化煤的百分比)≥15%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时则相反;提高活化剂与风化煤的反应温度能够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成本和产能,最佳物料比为10%,最佳反应温度为105~C,最佳反应时间为24h。与施用等养分的非活化型风化煤有机一无机复混肥和化肥相比,活化型可使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9.1%、28.3%,生物量增加16.8%、27.0%;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5%、20.4%,生物量分别增加12.9%、2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腐殖酸对水培小麦吸收硒酸态硒和亚硒酸态硒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小麦对10~80μg/L硒酸态硒(Se~(6+))及亚硒酸态硒(Se~(4+))的吸收和腐殖酸的影响。[结果]小麦对Se~(4+)和Se~(6+)的吸收与其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小麦对Se~(6+)的吸收是Se~(4+)的6.0~10.5倍。腐殖酸促进小麦对Se~(4+)的吸收,平均增加12.1%;但腐殖酸抑制小麦对Se~(6+)的吸收,平均减少18.6%,且随Se~(6+)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有腐殖酸存在时小麦吸收Se~(6+)是Se~(4+)的4.3~7.4倍;有腐殖酸时Se~(4+)和Se~(6+)促进小麦生长,Se~(6+)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生物量平均增加12.3%。40和80μg/L Se~(4+)培养小麦地上部分吸收的硒分别为初始加入量的3.76%和3.31%,在这2个浓度下,小麦吸收的Se~(6+)分别为初始加入量的27.2%和27.8%。施用Se~(6+)是Se~(4+)作物利用率的7.2~8.4倍。[结论]可以通过土壤溶液Se~(4+)或Se~(6+)的浓度调控农作物硒含量,应用Se~(6+)更为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20.
在洛阳市洛龙区农场进行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黄腐酸+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与有机水溶肥料对干旱地区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水溶性肥料增强了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以喷施黄腐酸+含腐植酸效果最好,小麦折合产量7683.0 kg/hm2,较喷清水处理增产624.0 kg/hm2,增产率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