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外大化肥氨合成塔研制已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凯洛格卧式合成塔、托普索立式合成塔、伍德立式合成塔以及布朗三台绝热式轴向合成塔。国内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2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建设中首次设计制造采用单层锻造、直径为2.4米的厚壁外筒和双锥密封的氨合成塔,但还没完全掌握其设计软件,也没有设计制造30万吨/年氨合成塔的经验;国外高压聚乙烯装置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开发利用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掌握该技术的有日本、德国、美国和荷兰等公司。国内通过消化吸收研制成功了3万吨/年和20万吨/年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和冷却器。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工艺软件开发和设计技术上尚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只有采用深孔钻的方法,材料利用率较低。此外,目前尚无专用标准以及订货技术条件;国外离心机技术发展较快,并实现了专业化和系列化。国内研制的El式LWFl000—N型和LWFl050—型离心机已分别用于7 ̄1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的悬浮液的分离,研制的LWl200x1980型离心机用于22.5万吨/年PTA浆液的脱水,离心机转鼓直径达到1200mm,但立式离心机还处于初步模仿阶段。在设计技术、产品大型化和系列化等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2.
文中讨论了运用8098单片机控制氨合成塔电动阀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主要的接口电路,该控制装置已在实际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5月16日,南海网记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使用低氨浓缩天然胶乳生产的首批天然乳胶枕头成功下线。该成果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天然橡胶初加工课题组研发。低氨浓缩天然胶乳由天然胶乳低氨及无氨保存技术生产而成。该技术采用绿色水溶性不挥发的新型保存剂代替传统的高氨保存剂,将浓缩胶乳中的氨含量控制在千分之三范围内,能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氨是一种高效的储氢介质,在“无碳未来”愿景下,其有望成为未来化石燃料替代品。鉴于氨相对稳定的液态储运形式,利用在役成品油管道构建绿氨-成品油综合运输系统,对绿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介绍了中国绿氨产能分布情况、各运输方式的优劣性及在役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的潜力;从输送介质特性、长输管道系统结构、管材与设备、管输工艺、水力计算方式、运行压力与流速安全共6个方面进行了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系统适应性分析;考虑了绿氨与成品油运输环节的耦合特征,并就“西氨东送”“北氨南运”的供需格局提供了绿氨-成品油综合运输系统规划设想。【结果】随着绿氨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管道成为首选的长距离运输方式,加之在役成品油管道输送负荷率不足,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极具潜力;理论层面上,成品油管道与已有液氨长输管道系统相似性高,部分特殊需求可通过工艺或设备改造满足,在制定合理的压力、流速控制策略前提下,在役成品油管道增输液氨的系统适应性整体较强,应进一步采取实验手段验证其可行性。基于此,对绿氨-成品油综合运输系统规划、多种运输方式协同优化、液氨管输运行边界落实及管输批次优化4个方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为使合成氨生产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配置带中置锅炉的合成塔新工艺。工艺特点 1.合成塔换热面积大。合成塔一次进口气体沿合成塔内外筒环隙而下后,首先经过下段换热器与合成塔二次进口气体热交换后,再进入上段换热器与触媒层返回的气体进一步换热,提高了气体进入触媒层的温度。这样气体出口温度也相应提高,有利于热量的回收。 2.利用中置锅炉副产蒸气。将合成塔一次出口的高温气体直接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资》2012,(40):17
<正>本报讯近日,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稷山分公司氨醇系统优化及新增6万吨合成氨项目竣工投产仪式在稷山公司举行。稷山公司氨醇系统优化及新增6万吨合成氨项目,2011年11月破土动工,先后完成了压缩、合成等13个工段的土建安装、吹除试压等工作,安装设备  相似文献   

7.
一、堆垛法 以液氨或氨水为氨源。注氨设备为氨槽车、氨瓶、流量计、氨枪。按照氨化炉使用说明进行安装。操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上胶皮手套和防毒面具,把氨枪插入秸秆垛内,插孔高度距地面0.5米。按照氨瓶使用说明操作。注氨完毕把注氨孔封好。  相似文献   

8.
表面分子膜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庄舜尧  尹斌  朱兆良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06-1509
 在温室盆钵和田间试验中 ,研究了表面分子膜对氨挥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表面分子膜可以有效抑制氨挥发 ,其效果因膜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时 ,应用Jayaweera Mikkelsen氨挥发模型 ,并引入分子膜的氨挥发阻力系数kf,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 ,以应用于表面膜存在下的氨挥发模拟。为此 ,根据不同膜用量的盆钵试验结果对参数kf 值进行了计算 ,并用不同kf 值对氨挥发进行了模拟。在该模型中 ,用选定的kf 值对表面分子膜抑制氨挥发的效果与 pH、风速、水深和温度等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模拟分析。根据修正后的模型 ,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 ,在田间试验中模型预测效果较差 ,需要对田间条件下的kf 参数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水体中氨态氮的去除能力,通过多点采样、高浓度氨态氮废水驯化、梯度稀释、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鉴定。对菌株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将菌株投入模拟污水及养殖污水研究其氨态氮降解特性。在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分离到1株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率的菌株N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降解氨态氮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 7.0;其生长与氨态氮降解过程同步,随着模拟废水中氨态氮浓度下降,细菌湿重不断增加;在模拟废水中,当氨态氮初始浓度为50 mg/L时,48 h内的氨态氮降解率可达95.5%;养殖水体氨态氮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氨态氮初始浓度为2.3 mg/L、接种量105CFU/L时,6 d内氨态氮降解率可达85.2%。可见N9菌株降解氨态氮能力显著,可用于氨态氮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本质快速检测设备,实现水质的现场多指标快速检测.[方法]对设备的硬件及软件进行了设计.硬件设计包含了1P2303芯片、锂电,Cortex-M3型ARM微控制器、树莓派显示系统、光频转换器等的设计;软件设计则包含了软件设置、项目选项、项目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数据表格输出等模块的设计;并对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的可靠性进行了试验检验.[结果]通过对该设计的设备硬件和软件合理搭配连接,从而研发出了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用该设备与国家标准要求的设备同时测定某一河道水样的5项指标结果发现,3个样点水样中铁、氨态氮、氟化物、硝酸盐和6价铬含量的两组数据值接近,无明显差异.虽然国家标准法检测下限比快测法高一个数量级,但快速设备的测定结果不影响操作员对水质的判断,说明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精密度高;两种测定方法的稳定性比较,结果快速测定法的5个指标数据的相对偏差略高于国家标准法(3.92%),但其测定结果能够较好地满足现场测定要求,说明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可满足水质的现场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堆垛法 以液氨或氨水为氨源.注氨设备为氨槽车、氨瓶、流量计、氨枪.按照氨化炉使用说明进行安装.操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上胶皮手套和防毒面具.把氨枪插入秸秆垛内,插孔高度距地面0.5米.按照氨瓶使用说明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滇池柴河流域地区蔬菜地氨挥发损失规律,以昆明市晋宁县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基于3种蔬菜(荷兰豆、西葫芦和甜玉米)的氨挥发损失监测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呈正比;不同施氮量在施肥初期,氨挥发速率均较高;相同施氮水平下氨挥发累积量荷兰豆>西葫芦>甜玉米。各施氮处理下3季作物产量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减少20%施氮量对该地区蔬菜产量无显著影响,并可减少氨挥发损失约44.87 kg/hm2,说明减少施氮量是在稳产的情况下滇池柴河流域减少氨挥发损失的重要方法,对改善环境和提高农业生态文明程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资》2012,(39):3
<正>本报讯日前,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建立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与推广的长效机制,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成果应用。首批石化等11个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技术指南和技术应用案例同期发布,合成氨、农药、炼油、乙烯等7个领域的110项技术入选。据了解,此次发布的首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收录了NHD脱硫脱碳技术、氨合成塔内件技术、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的清洁回收技术等110项技术,其中单项技术102项,组合技术8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分离自鸡粪好氧堆肥的一株氨氧化青霉(Penicillium sp.)M25-22进行异养氨氧化特性的研究,为该菌在鸡粪等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研究该菌生成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的能力;调整培养基的碳源种类、氮源种类、蔗糖浓度、铵态氮浓度、pH和培养温度等,研究环境条件对该菌氨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该菌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及铵态氮利用率在1-5 d迅速增加;硝酸盐氮浓度3-5 d上升迅速,以后维持在1.1-1.2 μg·mL~(-1);同时有少量亚硝酸盐氮生成.该菌在以葡萄糖、蔗糖、淀粉或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均进行异养氨氧化,能氧化硫酸铵、蛋白胨、乙酰胺、尿素或L-天冬氨酸中的负三价氮,其中可溶性淀粉、纤维素、蛋白胨等缓效碳、氮源更有利.该菌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异养氨氧化的最适条件为,蔗糖浓度12 g·L~(-1)、铵态氮浓度2.438 mg·mL~(-1)、pH 7.5和培养温度30℃.[结论]M25-22存在细菌的无机氮氧化途径,且能将生成的亚硝酸盐氮迅速氧化为硝酸盐氮,其氨氧化作用属于次级代谢.该菌能以多种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异养氨氧化,能氧化多种氮源中的负三价氮素,且在高有机物,高铵态氮浓度下表现出较强的异养氨氧化能力,因而在鸡粪等固体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两年田间氨挥发测定,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方式对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 该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置0、180、300 kg·hm-2 3个氮肥用量,同一施氮量下副区分尿素一次性基施(UR)、尿素分次施用(URT)(基肥40%,十叶期追肥60%)以及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一次性基施(CRU)3种施氮方式,采用海绵吸收通气法进行原位测定。【结果】 (1)对于施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3种施肥方式均出现挥发峰值,且UR处理的氨挥发峰值高于另外两种施肥方式,特别是在高施氮量的情况下;对于追肥后的氨挥发,只有URT处理出现峰值,且高于基肥后的挥发峰值。(2)氨挥发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等施氮量处理下,URT处理氨挥发累积量最高(2.88—36.84 kg·hm-2),且主要集中在追肥期(占整个生育期的72.2%—90.4%);其次是UR处理(1.08—10.07 kg·hm-2);CRU处理氨挥发累积量最低(0.96—5.69 kg·hm-2)。(3)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氨挥发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氨挥发的年间差异主要是受到施肥后的降雨影响。【结论】 对于西北旱作覆膜春玉米,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一次性施用方式(CRU)既能减少追肥人工投入,又能减低氨挥发损失,可作为该区域值得推广的绿色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不合理的肥料和粪便管理造成了大量的氨排放,促进了该地区PM2.5的上升。本研究基于排放因子法和高分辨率活动数据建立了京津冀地区2015—2019年的氨排放清单,阐明了该地区农业源氨排放的总量和来源、时间变化、空间格局以及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年均农业源氨排放量为429.1 Gg·a~(-1),玉米种植、尿素施用和室内圈舍是氨排放的主要来源;农业源氨排放量逐年下降,其中种植业贡献了75%的减少量。京津冀地区农业源氨排放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50%的县(区、市)贡献了80%以上的排放。提高作物氮利用率可以大幅降低种植业的氨排放(57.5%),采用酸性碳酸钙替代饲料中的碳酸钙则可以有效降低畜禽养殖业的氨排放(26%~53%)。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各类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天津市氨排放清单,结合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和排放清单处理模式SMOKE,在分析天津市人为源氨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2017年天津市高时空分辨率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7年天津市氨排放量为57.45 kt,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是排放贡献最大的排放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9.3%和33.6%;在畜禽养殖源氨排放中,奶牛、蛋鸡的排放量最大,占畜禽养殖排放总量的46.9%,其次是生猪和肉牛,分别占14.3%和13.8%;武清区、宝坻区、蓟州区等天津市西部及北部区域是氨排放主要贡献区域,占天津市氨排放总量的65.5%,且该区域的氨排放具有显著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12:00、18:00左右是排放量较高时间段。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了河北秦皇岛柔嫩艾美耳球虫株对球敌、力克球和氨丙啉3种常用抗球虫药的抗药性。根据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和抗球虫指数(ACI)综合判定,结果表明,该虫株对氨丙啉无抗药性;对球敌轻度抗药;对力克球中度抗药。尽管对球敌存在轻度抗药,在增重及ACI方面优于氨丙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封闭静水式呼吸装置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紫海胆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明显影响,且两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17~32℃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温度下,随着个体体重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下降。22~27℃之间可能存在紫海胆呼吸代谢的转折点,在该温度下,其排氨率最高、代谢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20.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高效的脱氮处理工艺,但其启动和运行过程困难,高效反应器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改进的上流式双层厌氧滤器开展厌氧氨氧化启动反应的试验研究。在反应器填料上分别接种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通过模拟废水提供自养反硝化条件,并逐步提高基质浓度和水力负荷,促使菌群向厌氧氨氧化反应转变。试验发现,反硝化污泥、厌氧污泥、混合污泥均可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时间分别为42、54 d和45 d。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物的启动效果最好,启动时间较短且废水氮素去除率高,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2.2%。双层填料的反应器有效提高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性,该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对氨氮、亚硝氮的适宜浓度负荷为270、360 mg·L-1,废水中COD浓度不宜超过150 mg· L-1,系统中存在厌氧氨氧化和甲烷化共存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