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书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5):138-140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做出顺应的过程。翻译中的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避免翻译腔的出现,减少过载翻译,使译文真正生动全面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及原作者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2.
林继红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5
中国特色词语内涵丰富,翻译时极大地考验着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中的意义,而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而语用与翻译的联姻可以使翻译研究获得启示与解释力。从这个意义上说,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其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王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3-54
品牌的翻译,既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传递。从顺应论的视角出发,从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个层面对食品品牌翻译进行举例与分析,从而指出品牌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姜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90-92
冗余信息作为我们所熟悉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现有的研究大多数局限在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上,相对较少地关注其社会功能,因此,对冗余信息的理解也不免过于简单和片面.维索尔的语用顺应理论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纵观.本文就是从语言顺应角度出发,分析冗余信息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0):164-165
当前商务活动多样化,涉外合同的写作与翻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以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理论为框架,分别从语境、语言结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维度分析涉外合同的翻译策略,以期顺应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马永利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2):43-44
汉语新词的出现是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适应交际需要的必然产物,语言本身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现代汉语里新词语层出不穷,很多新词进入了我们的语言并扎根,也有很多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应以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的态度去研究它、分析它,并且坚持不断地对语言的发展进行规范纯洁的工作,维护其健康。 相似文献
7.
王和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118-121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商标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该如何使译文对标识性,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认知,以及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做出各种顺应。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159-161
语言顺应论对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字幕翻译中,译者不仅要顺应于译入语的语言结构特征,还要顺应于其文化语境和人物性格等方面。与一般翻译文本不同,字幕翻译具有瞬时性、空间性和无注性等特点,译者应把握好电影作品的语言风格。归根结底,译者要顺应于译入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翻译出简洁易懂,通俗流畅的译文,将影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入语观众,以便他们能理解和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9.
焦帅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05-107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地选择,以达到交际的需要。比较而言,英(英若成)译更能体现跟语境、结构相关的时间、社会因素对音义动态生成的影响,霍(霍德华)译因缺乏在文化预设、观众文化期待及语境方面的考虑而显得死板些。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学者赖斯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行为,"目的论"是该理论的首要法则。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购买宣传的产品或者服务。因此,广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还包含着文化上的转换。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分析了现实中几个成功的汽车广告的英-汉翻译所遵循的原则,证明了功能翻译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并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杨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111-112,126
隐语又称“隐”、“应辞”,即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本文简要分析了古代诗歌中两种常见的隐语类型并结合接受美学的观点强调了读者在理解含隐语的文学作品时所具各的创造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视角下看英汉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起着宣传产品的作用,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目的性决定了商标翻译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信息、文化、审美、联想等作为衡量英汉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灵活选用音译、直译、臆造、缩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根据先秦文献,从古兰的天然幽香、生长环境、叶片形状、种籽、生育期、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古兰的属性,认为先秦文献记载的植物"兰"就是当今兰科中的观赏性植物兰花。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但是在目前的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8):165-166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新生事物时时涌现,新语新词随之产生,如何准确恰当翻译,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和方法。生态翻译学研究并体现的哲理和思辨是华夏智慧的核心所在。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探索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原则在新词新语翻译中的有效应用,对比中英文化不同,比较英汉语言构建差异,依托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探究新词新语翻译策略,期待对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韧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4-118
结合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诗歌文本语言研究、现代汉语诗歌虚词研究三个方面评析了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研究近二十年来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希冀为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