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27-12428,12433
[目的]研究快中子辐射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泰国水稻栽培品种Jao Hom Nin的辐射M4代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结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快中子辐射可以改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从而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变异个体,也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甚至接近糯稻水平的突变后代,但是快中子辐射对稻米支链淀粉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影响。[结论]为利用快中子辐射筛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类消费群体的食味嗜好和不同稻米制品深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储藏对稻米淀粉的含量及其结构影响。分析了稻米淀粉的结构,讨论了储藏对稻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储藏过程中稻米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中不溶性组分的含量及其结构变化等的研究,将有利于解析储藏过程中稻米淀粉特性的变化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水稻抗性淀粉性状的遗传研究,为高抗性淀粉水稻资源创新与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抗性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系为材料,比较分析高低抗性淀粉粳稻品系类型间的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稻米RVA谱特性值、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品质特性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高低抗性淀粉水稻品系间支链淀粉链长分布差异显著,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系的支链淀粉中短链部分即聚合度为5~12所占的相对百分比率显著低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而长链尤其是聚合度为13以上的长链比率明显高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抗性淀粉品系显著高于低抗性淀粉品系,最高黏度值、最终黏度值、热浆黏度值和崩解值等,高抗性淀粉品系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低抗性淀粉类型品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短链聚合度(DP≤12)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支链淀粉的中长链聚合度(12<DP≤36)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中支链淀粉的链长分布、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RVA谱特性值与稻米抗性淀粉含量关系密切,在育种实践中可作为育种选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绿豆品种籽粒淀粉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和参考国标法—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对种植在河北石家庄、陕西岐山、江苏南京3个地区10个绿豆品种的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9815-36的总淀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均最低,分别为53.1%、20.13%、32.62%,冀绿9802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61.17%和23.19%,而支链淀粉含量最高的是2001-569,达39.57%。另外,不同地区、不同绿豆品种的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均依次为江苏南京>陕西岐山>河北石家庄。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淀粉类型需要、不同地域种植选择合适品种,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初摘烟叶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择直链淀粉检测波长为462和610 nm,支链淀粉检测波长为516和728 nm。根据标准样品的回归方程,可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直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支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 nm,在烟叶中含量分别为6.34%和20.41%。[结论]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用作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初摘烟叶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选择直链淀粉检测波长为462和610nm,支链淀粉检测波长为516和728 nm.根据标准样品的回归方程,可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直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支链淀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6 nm,在烟叶中含量分别为6.34%和20.41%.[结论]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用作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水稻直链淀粉形成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直链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不同等级的籼稻、粳稻、糯稻为材料,应用糙米直链淀粉单粒和总淀粉测定等方法研究水稻直链淀粉的形成积累。结果表明:随着籽粒发育,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一个缓慢增长的动态过程,其速度低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花后3~12d是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快速增长期;支链淀粉先于总淀粉,总淀粉先于直链淀粉达最大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灌浆早期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高;季节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的形成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稻籽粒鲜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pH值、样品浓度等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影响,提出以标准样品在620 nm处的吸光度和相应的总淀粉浓度为自变量、相应的直链淀粉浓度为依变量建立标准回归方程的测定方法.当样品的直链淀粉浓度在5~50 mg/L的范围内时,测定的相对偏差<3%、变异系数<2.5%.该方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且能消除支链淀粉的干扰,可以同时测定直、支链淀粉含量,尤其适用于水稻籽粒鲜样品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直链淀粉型水稻品种菲优188花后各时间段内籽粒中不同类型淀粉含量和积累速度的变化,以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该品种花后不同时间段内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规律相似,均呈Logistic曲线方程式积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相似,且均与淀粉合成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双波长法同时测定谷类和豆类作物籽粒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方法]由直链淀粉-碘、支链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确定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波长对分别为495、565、530和654 nm,将其代入回归方程,可求出样品中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直链淀粉的浓度在 0~80 mg/L、支链淀粉的浓度在0~400 mg/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即符合比耳定律.[结论]双波长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吸收池和试剂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准确度高等特点,用该方法测定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米粉复合酶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酶解法在婴幼儿米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以提高直链淀粉含量而抑制淀粉回生。[方法]选取适宜的复合酶对米粉进行酶解,通过酶种类的筛选、复合酶配比优化,酶解pH、酶作用温度、酶添加量及酶作用时间等条件单因素分析及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得到了复合酶解技术延缓米粉回生过程的工艺条件。[结果]考虑实际操作,得到最优酶解条件如下:酶解pH 5.9,酶解温度56℃,复合酶总添加量0.70μg/g,酶解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得到实际的直链淀粉含量可达26.28%。经方差及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各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米粉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著。[结论]通过该试验分析法优化得到的复合酶解技术可显著抑制淀粉回生,所得到的工艺条件可用于指导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大粒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大粒种质31C122、31C125(千粒重近50 g)和常规水稻品种吉玉粳、赋育333为材料,对其籽粒中糖分和淀粉的积累过程进行对比研究。总糖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总淀粉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10],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农业部颁布的《NY147-88》标准法测定。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淀粉积累量W为依变数,开花后天数t(开花日为0)为自变数,应用Logistic方程对淀粉积累过程进行拟合。[结果]供试材料弱势粒总糖含量高于强势粒,且强势粒总糖含量峰值均出现在花后10 d,大粒种质总糖含量低于常规品种;强势粒总淀粉含量高于弱势粒,常规品种总淀粉含量高于大粒种质;供试材料各粒位支链淀粉含量高于直链淀粉,大粒种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常规品种;大粒种质强势粒总淀粉积累高峰较常规品种强势粒有所推迟,弱势粒总淀粉积累高峰较常规品种有所提前;大粒种质强势粒总淀粉活跃积累期长于常规品种强势粒。[结论]大粒种质的品质好于常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唐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64-10767
[目的]了解氮素运筹对中筋小麦淀粉合成调控的效应,为专用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措施依据。[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0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氮素运筹下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以及小麦面粉的黏度特性。[结果]低氯水平下,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呈上升趋势;氮肥施用后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下降,但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上升。[结论]中筋小麦栽培应降低总氮肥施用量,控制中后期施氮量并使氮肥后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葛根光合特性与淀粉积累的相互关系,为葛根淀粉积累过程的调控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葛1号和桂葛8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生长时期(6~12月)测定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及块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计算总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单株鲜重及干物质含量,分析各指标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桂葛1号和桂葛8号叶片的Pn、Gs、Ci和Tr在6~12月呈单峰曲线变化,均在10月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各光合参数在整个生长时期总体上表现为桂葛8号高于桂葛1号.两葛根品种块根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6~12月均逐渐增加,其中6~10月快速积累,10月后略有升高或趋于稳定;各生长时期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桂葛1号高于桂葛8号,支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桂葛8号高于桂葛1号;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表现基本一致.整个生长时期桂葛8号的单株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均高于桂葛1号,两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6~10月缓慢增加,10月后快速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葛根叶片的Pn、Gs、Ci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正相关,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鲜重、干物质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鲜重和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叶片的Pn、Gs、Ci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葛根淀粉含量及产量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麦生育后期施用水杨酸对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在小麦上的增产效应与作用机理。[方法]以大穗大粒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试材,在小麦灌浆期间,即花后5和18 d分别用1.5、1.0和0.5 mmol/L浓度的水杨酸对植株进行叶面喷施,在小麦成熟时测定其蛋白质、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结果]各SA处理均使小麦千粒重有较多提高。花后5 d施用SA的效果高于花后18 d的施用效果,施用浓度均以1.5 mmol/L最佳。SA对直链淀粉的作用大于对蛋白质和支链淀粉的作用。SA提高千粒重的机理是增加了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结论]小麦开花后喷施SA可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提高灌浆速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了籽粒的充实度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两系杂交早稻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11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11和陆两优996灌浆期籽粒中直链淀粉积累、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影响。[结果]高温条件下株两优611和株两优996灌浆前期籽粒中ADPG-PPase和SSS活性高,直链淀粉积累快,粒重增长快,持续时间短,抽穗10 d后ADPG-PPase和SSS活性迅速下降,抽穗16 d后淀粉积累趋于停止。适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Pase和SSS活性变化缓慢,抽穗13 d后达到其活性高峰值,直链淀粉积累慢,持续时间长,抽穗19 d后籽粒中仍有少量淀粉积累,粒重较高温条件下高。[结论]2个不同类型品种中适合作米粉原料的陆两优996在高温条件下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适温条件下高,高温有助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陆两优996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周玮  张荣铣  李瑞  钟亮  陆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14-10315
[目的]建立一种甲基紫精诱导完整水稻叶片产生氧化胁迫对叶片无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建立叶鞘引入法,分别用浸根引入法、叶鞘引入法和涂抹引入法处理水稻幼苗叶片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和Rubisco含量,分析不同氧化胁迫诱导方法和不同处理液浓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叶鞘引入100μmol/LMV的氧化胁迫诱导方法对水稻叶片无损伤,其效果比涂抹引入法和浸根引入法要好。在此条件下,20~40μmol/L MV处理可使水稻第5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当处理液浓度达到100μmol/L时,Rubisco含量下降约50%。[结论]叶鞘引入法可用于以叶绿素荧光参数或Rubisco含量为标准进行水稻抗氧化胁迫突变体的筛选。该方法的建立为水稻抗氧化胁迫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60Co-γ辐照处理对低温储藏糙米品质及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国是稻谷消费大国,稻谷储藏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辐照处理在食品储藏加工领域广泛应用。本研究欲通过分析60Co-γ辐照处理后糙米在1年的储藏过程中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的变化,阐明60Co-γ辐照处理对储藏糙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为确定适用于糙米储藏的γ辐照剂量水平参数和技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晚粳稻谷收获后,经去壳处理制成糙米,装入塑料薄膜样品袋,用辐照剂量分别为0.2、0.5、1.0和2.0 k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在测量初始指标后,恒温(15±0.5℃)储藏的1年期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品质测定:用直链淀粉仪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用RNA黏度测定仪测定糊化参数,用物性测定仪测定米饭的质构品质,用扫描电镜观察辐照糙米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结果】①糙米糊化峰值黏度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糊化峰值黏度增加趋势不同,热浆黏度和崩解值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60Co-γ辐照降低了储藏糙米蒸煮时糊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及崩解值,糊化温度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升高,糊化温度高糙米耐蒸煮,其蒸煮品质越高,各糊化品质中以辐照对糙米的糊化消减值和最终黏度影响最大,0.2 kGy就能显著提高糙米的冷糊稳定性(P<0.05)、改善蒸煮品质,最终黏度的变化趋势与消减值类似。②直链淀粉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60Co-γ辐照后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对低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硬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明显(P>0.05)。③糙米在1年储藏期内,蒸煮硬度随储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辐照后糙米蒸煮硬度降低,0.5 kGy及以上剂量(1.0和2.0 kGy)的蒸煮糙米的硬度与未辐照糙米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辐照处理可以达到延缓黏着性下降的效果,所以,0.5 kGy的辐照就可改善储藏糙米的蒸煮品质。④辐照处理对淀粉颗粒的结构和形态有修饰作用,淀粉颗粒间空间变大,糙米在蒸煮时可渗入更多水分,进而可以改善蒸煮品质。【结论】60Co-γ辐照处理可改变糙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结构,0.5 kGy以上且不超过2.0 kGy的辐照剂量可改善储藏糙米的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