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多年来安徽省有关科研、教学、生产等部门相互协作,在家蚕遗传基础理论、家蚕育种技术及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抗病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家蚕春用、夏秋用品种及斑纹限性、暗化型等特色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家蚕种茧育微粒子病防治、日眠控制及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治等蚕种繁育技术方面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家蚕限性品种实用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实用化限性品种选育虽然起步较迟,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已先后育成十几对普斑限性蚕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这在育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从而可提高鉴别雌雄的劳动工效和准确性,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现在育成的家蚕限性品种主要有斑纹  相似文献   

3.
控制家蚕单一雌性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为的控制某种生物单一性别的孵出或产出的技术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鱼类已成功地将某些鱼种实施全雌孵化 ,达到了优质高产的养殖目的。乳用家畜的奶牛 ,通过人工技术处理 ,亦可提高雌性的产出比率。在家蚕方面 ,田岛[1]对蚕蛹用x射线辐射诱变 ,首次获得了Wpsa⌒  和 W+p⌒  两个斑纹限性系统 ,田岛等[2 ] 育成卵色限性系统 ,黄君霆等[3] 经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蚁色限性品系 ,这些均能依形态标记来区分雌雄蚕。Strunnikov[4] 首先作成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统 ,可人为地控制雄蚕孵化。Astaurov[5 ,6] 开发了用温汤浸…  相似文献   

4.
家蚕限性系统是通过诱变手段,使载有显性标记基因的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部分片段易位于W染色体上,然后与对应的具隐性性状的雄蚕交配,后代自交构成一个系统,使这些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雌体,从而育成各种限性性状的蚕品种。限性系统的育成为家蚕育种提供了新的素材,其中斑纹限性系统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它限性系统的应用研究也正方兴未艾。本文主要讨论了各限性系统的获得经过及应用前景,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部分限性品种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5.
就家蚕限性品种种类、目前育成的主要限性品种以及国内外限性育种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在家蚕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家蚕是雌雄异体昆虫,需通过雌雄个体间的交配来繁殖后代,养蚕生产上所用蚕种的雌雄比例为1:1。由于雄蚕体质强健、好养、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好、雄蚕茧出丝率比雌蚕茧高20%左右。如果能全部饲养雄蚕,可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多产丝15%。因此,在生产上光养雄蚕是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要做到光养雄蚕,就必须在卵期或尽可能早地在幼虫期将雌雄蚕分开,以及用生理学方法将胚胎期雌转化为雄,或使用各种手段控制只有雄蚕孵化。要在早期将雌雄蚕分开,一般用限性遗传的手段。限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上表现的性连锁遗传现象,家蚕的限性遗传也称W染色体连锁遗传,现在生产上所用限性品种是通过诱变方法使带有标志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育成。已育成卵色、蚕体色、茧色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与体系岗位科学家司马杨虎教授开展了长期的产学研协作,利用国家桑蚕品种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丰富的种质资源,发明了普斑品种限性转育新方法(一种家蚕普斑品种的斑纹限性转育方法ZL201510236166 .8) ,挖掘了深色花翅基因资源(家蚕遗传育种中深色蛾翅基因的利用方法ZL201510044662 .3).  相似文献   

8.
浅谈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种性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家蚕品种选育通常还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型育种技术在家蚕育种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还不能实用化).由于有限的家蚕资源经多年反复利用,已经很难让新育成的家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出现较大的提升.而平衡致死系的利用研究,为家蚕的品种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在1996年引进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资源后,就致力于雄蚕品种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现在已经选育出适合我国大部分蚕区使用的雄蚕品种--秋华×平30、秋丰×平28.  相似文献   

9.
控制雄性孵化、提高蚁蚕群体中的雌性比率,可以降低蚕种生产的直接成本。家蚕限性蚁色系统雌为黑蚁,雄为赤蚁,且雄性赤蚁具有胚胎期温敏致死性。基于限性赤蚁性状与催青温敏致死性的关系,建立适用于降低实用家蚕品种繁育成本的限性赤蚁系统应用方法:将限性蚁色系统中控制蚁蚕体色的Z~(sch)和W~(+sch)基因通过杂交、回交、系统选择分别转移到常规家蚕品种,即普通黑蚁系统,然后再将二者融合形成新的限性蚁色系统;新的限性蚁色系统胚胎发育至己_2~己_(3+)期的蚕卵在28~34℃、RH 50%~60%的环境中保护24~60 h,可获得雌雄比例为2∶1~1∶0的蚁蚕群体;在建立新限性蚁色系统过程中同步选择提高其综合经济实用性状,并实施降低高温催青对蚕体伤害的技术措施。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经济性状达到实用水平的限性蚁色家蚕品种,可通过调节催青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达到提高雌性比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培育限性家蚕品种,已引起许多育种家的重视,也是当前育种工作中的一个新动向,并有一些限性家蚕品种问世。限性品种,虽有许多优点,在国外已被大量使用。我国在50年代,由孙本忠先生育成的皮斑限性品种镇3、镇4和镇3改、镇4改,曾一  相似文献   

11.
为创建黄绿型茧色限性家蚕新品系,采用黄白型茧色限性材料与绿茧品种杂交、回交,通过系统选择,成功选育形成2个黄绿型茧色限性新品系,分别为限RG01和限RG02,并测定其茧层色素含量与SOD活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系中雌茧(黄茧)茧层β-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同品系的雄茧(绿茧),各种颜色的茧层SOD活性差异相对较小;以2个黄绿型...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所长田岛弥太郎博士应农业部邀请,于1981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来华,在西南农学院举办的《桑蚕遗传讲习班》上作了学术报告。田岛博士是日本著名的桑蚕遗传育种专家,斑纹和卵色限性品种的首创人,特别擅长于蚕的辐射诱变和染色体工程,著有英文版的《桑蚕遗传学》和《蚕,一种重要的实验室工具》等书。曾去印度、苏联、欧美和东南亚国家考察和讲  相似文献   

13.
在遗传变异丰富的家蚕,倍数性、异数性,缺失、重复,转座等染色体突变,已有许多报告(高崎1952)。其中还有载卵色、斑纹、体液色等显性基因的常染色体部分转座到W染色体上,在所谓的W转应系统中,有因其性状的限性遗传而容易识别雌雄之优点(田岛1941,桥木1948等)。众所周知,现已育成许多导入有W转座染色体的优良限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家蚕品种选育目标也有新的要求,培育的品种不仅是好养、高产、优质,还应考虑省工,高效,为蚕种繁育省力化开创新途径.自1940年日本田岛博士用X射线照射家蚕获得赛白尔斑(P~(sa))基因转座到W染色体的突变体后,开始对限性品种实用化的研究,经过不断改良和提高,终于育成了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日131×中131)实用斑纹限性品种.从这个品种派生育成许多限性新品种都得到国家鉴定通过.如(日140×中145)新限性品种,不仅在国内推广,而且得到国际上的好评,育成者真野保久在今春第14届国际蚕业会议(ISC)荣获国际蚕业的“巴斯德奖”引起了国际蚕业者对限性品种的重视.据统计日本限性品种的普及率近  相似文献   

15.
将蛹期发育经过较长的野桑蚕与家蚕杂交,通过多代定向培育及系统选择,获得幼虫具有斑纹限性特征、实用性状较优的长期蛹家蚕种质资源新材料,丰富了家蚕育种基础素材。  相似文献   

16.
同步辐射软X射线诱变蚕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各种诱变手段诱发生物体变异,然后选出人类需要的特殊变异用于育种,这在选育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优良品种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采用物理手段对家蚕进行诱发变异的研究,也已有一段历史,如利用X射线、γ射线、激光、中子等.软X射线是由同步加速器产生的一种波长在1.0~10nm的一种X射线,它的辐射能量是0.28~7.0GeV.  相似文献   

17.
荧光茧色限性蚕品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正> 家蚕白色茧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现多种颜色的可见荧光,当照射停止,这种荧光随之消失。这种现象,中外早有报道。我国华南农业大学唐维六等曾从东34品种成功地分离出了荧光黄茧限性系统。我们从1985年起,利用PK-4型紫外光分析灯,3650(?)紫外光,对50个原种,24对杂交种,58个杂交育种材料,进行了两年的荧光茧色观察。在1986年春蚕期,从本所杂交育种材料8417中,发现了一个荧光茧色限性系统。其表现是:在紫外光下,显现荧光黄色茧的为雄((?)),荧光白色茧的为雌(♀),经同胞交配,继代饲养,调查研究其荧光茧色限性率及主要经济性状,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模型,通过对20个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5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相关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中系亲本有"卵11""卵13";日系亲本有"卵82B""卵虎".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有"卵11×卵虎""卵13×卵82B""卵17×卵虎""卵17×卵皓B".从遗传角度看,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的遗传力较高,其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影响,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结茧率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方差贡献高,易受环境影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获得了部分限性卵色家蚕品种亲本的遗传信息,有助于后期双限性卵色杂交组合的选配与亲本选择.  相似文献   

19.
家蚕幼虫及茧丝质诸性状的性别差异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雄蚕比雌蚕食桑量小,饲料效率高,专养雄蚕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雄蚕茧比雌蚕茧茧丝纤度细、净度高、专缫雄茧,可缫制高品位生丝。斑纹限性蚕品种已达到实用化阶段,推广限性蚕品种,利用其限性特征,于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运湘 《蚕业科学》1993,19(1):51-52
<正> 家蚕普斑限性品系是由田岛作成的。该品系雌蚕W染色体上带有第Ⅱ连锁群普斑(+p)基因在内的一个片段,表现为限性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该限性品系虽对于提高雌雄鉴别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易位产生的生理障碍度降低了茧丝质和蚕体生命力,使其在生产上推广受到限制。多年来,家蚕遗传育种工作者一直试图准确观察到W染色体上易位的片段长度,以便利用各种辐射进行有效的过剩片段切割(Traut1976;王运湘1990)。但由于技术处理方面的限制,观察结果尚不够理想。本文通过该晶系较好的联会复合体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核型分析,在一些标本中发现了不对称的ZW—SC,并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