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生产的红碎茶,是属于国家红碎茶第二套标准样,即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本套样共四类茶11个茶号,即叶茶一、二号;碎茶一、二、三、四、五、六号;片茶一、二号;末茶。红碎茶生产,从试制到现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实践证明,要提高广东红碎茶品质,关键有三方面:鲜叶原料、制造工艺、茶机具。本文仅就制造工艺中,如何提高精制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温泉茶场制茶厂于一九六四年建成投产。产品以红碎茶为主。年产茶叶3000多担。现有干部职工共86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提高茶叶质量。该厂生产的国家第二套样红碎茶参加全国、全省质量评比多次获奖:一九七九年1号、2号茶获全国第二名、全省第一名;一九八○年2号茶获全国第三名;一九八四年1号、2号茶荣获国家农、牧、鱼业部优  相似文献   

3.
我国红碎茶与斯里兰卡红碎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汉生 《茶叶科学》1997,17(2):207-212
通过对我国海南通什、云南凤庆、广东英德2号茶和出口拼配红碎茶、斯里兰卡高地、中地和低地红碎茶同年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述三地的大叶种红碎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内质化学鉴定分数均高于斯里兰卡红碎茶,仅香气次之。但出口样拼配红碎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和内质化学鉴定分数均显著低于斯里兰卡红碎茶。文中对我国与斯里兰卡红碎茶品质的差异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建议我国大叶种红碎茶直接并且及时出口。  相似文献   

4.
红碎茶选评     
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红碎茶提高质量座谈会”。座谈会会评了按一、二、三、四套样生产的红碎茶,从中选评出36只优质红碎茶出厂样。为了奖励生产这些优质茶的二十四个茶厂(场),分发了奖状,每个茶号可奖售化肥15—25吨。其中被评为前三名的茶号有:一套样:云南凤庆茶厂的922101,云南勐海茶厂的922105,921002:  相似文献   

5.
我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名贵产品较多。据明一统志记载:“新化武岗出茶”。1845年的宝庆府志亦载:“桂丁茶出邵阳白云崖,其味微苦而香特高。酷暑以一叶入茶瓯,至隔宵不变味”。隆回罗洪茶1979年荣获全国红碎茶第四套样第一名,洞口古楼茶以香高味醇闻名于世,城步峒茶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7.
近10多年来国际市场上CTC红碎茶发展迅速,印度、肯尼亚两国,CTC茶的产量已占其茶叶总产的65%~95%。生产CTC茶的CTC机,具有揉切强烈快速、破坏叶组织效率高、生产吞吐量大等特点。产品具有浓、强、鲜的优良品质风格,为世界各国客商和消费者所喜爱。我国红碎茶出口仍以传统的红碎茶为主,CTC茶还不到红碎茶总量的5%,不难看出我国红  相似文献   

8.
广东英红华侨茶场原称英德茶场,1956年创建以来一向生产红碎茶,“英红”以身骨重实,外形匀净,色泽棕润,香气浓郁,滋味浓强,汤色红亮而成为出口红碎茶的主要商品茶之一。1980年在汉口红碎茶质量评比会上,“英红”被评为全国第二套样的第一名,1983年选送到北京外贸展销,获对外经济贸易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4年又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的荣誉称号。总结生产经验,他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际茶叶贸易中数量最多的是红茶。为了全面、深刻地了解第四套样红碎茶品质现状,根据ISO3720标准和国内红碎茶第四套样标准样的外形、内质要求,测定湖南第四套样红碎茶主产区涟源、长沙、邵阳、益阳、岳阳等地211个茶样的理化指标,并对理化指标与审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测定结果基本反映了第四套样红碎茶的品质水平及其同国际标准的差距,同时还求证了理化鉴评的各项指标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提出了第四套样红碎茶的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探讨鲜叶原料对红碎茶品质浓、强、鲜特有风格的影响,现仅联系云南省凤庆县实际,对“鲜叶原料是基础”这一意义,谈谈浅见。云南大叶种,芽叶肥硕,得天独厚,鲜叶中组成红碎茶浓、强、鲜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含量较高,凤庆现有茶园种植的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茶多酚类物质一般都在32%到34%,特别是国内外公认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在武昌召开了全国出口红碎茶质量评比会议。大会分组评比了一、二、三、四套样的红碎茶样,择优录取了九个省(区)二十八个单位生产的36个优质茶,这些茶都是大生产的交货样。四套样被录取的9个样茶中,湖南占了6个。即: 湖南连源县茶场涟龙022114,湖南平  相似文献   

12.
茶区动态     
分析有利条件,发挥苦茶优势零陵在兰山召开大叶苦茶评议会湖南零陵地区兰山大叶苦茶品种资源丰富。近年来,两县利用苦茶制造红碎茶,其品质达到二套样水平。为了充分发挥苦茶的品质优势,对目前的苦茶群体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新种,零陵地区科委于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在兰山召开了江华、兰山“苦茶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的同行评议会。会议邀请了省农学院,省茶科所、省农业厅的教授、专家莅临会议辅导。参加评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红碎茶生产已遍及滇、桂、粤、黔、川、湘、闽、鄂、苏、浙等十余个省区,年产量近100万担,生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炒青茶,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茶类。红碎茶的市场面宽,国外大茶商需采用各地不同风味、不同价格的红碎茶作为拼配调剂的原料,以稳定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商品的竞争力。从茶叶出口的角度讲,我们应当顺从国际性大茶类的潮流,要搞红碎茶出口,并应以红碎茶作为出口的“当家茶”。根据四套样地区小叶种茶的特点,春茶制绿茶品质好,价格也坚挺,夏秋茶制绿茶品质较差,但夏秋  相似文献   

14.
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各省报审的茶树品种进行审议,会上认定了三十个跨省种植,而且目前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的传统的茶树优良品种,为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其中我省占十一个,居全国首位。这十一个良种是: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毛蟹、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黄棪、福鼎大毫茶、水仙、福安大白茶、本山。其他十二个省也认定了十九个良种,它们是:广东省的乐昌白毛茶、凤凰水仙、海南大叶种;江西省的上梅州种、上饶大面白、宁州种;云南省的勐库大叶种、勐海种、凤庆种;安徽省的祁门种、黄山种;浙江省的鸠坑种;四川省的早白尖;贵州省的湄潭苔茶;陕西省的紫阳种;湖北省的宜昌种;湖南省的云台山种;江苏省的宜兴种;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进行制茶试验,对茶样的烘干,一般采用木炭烘笼烘焙或烘箱烘干。但这两种方法由于烘干时间长,透气性差,烘茶样易产生闷气。特别是红碎茶的烘干,要求及时快速,否则就会影响茶样的品质。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红碎茶课题组为配合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原杭州农业机械厂)在茶叶界有关单位协助下,于1981年4月设计制造了一种6CHL-20型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并进行了烘青条茶的试验。同年10月,又设计制造了6CHL-20A型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进行了大叶种红碎茶轻萎凋,转子机联切工艺,发酵叶含水率为70%以上的干燥性能试验。试验测定的数据表明,这两种烘干机的性能良好,符合烘青绿茶和红碎茶工艺要求。具有工效高(台时出茶量在260市斤以上,台时  相似文献   

17.
一、英德红茶辉煌的历史1960年中茶广东分公司祝贺电文称:"1 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的称赞和推崇,并列为皇室用茶。英德红茶是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英德红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4  相似文献   

18.
一、苦茶生产的发展前途自一九七六年我区江华自治县红星茶厂,在省、县红碎茶试制工作组的指导下,用苦茶(又名大叶苦茶)原料首创我省二套样红碎茶以来,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大  相似文献   

19.
三月七日至十日,广东省华侨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在英红华侨茶场(原英德茶场)举行了一九八三年度茶叶质量评比会,对所属十七个制茶厂的二十三批茶样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实绩对比和茶样感官质量审评”。经评定英红华侨茶场红旗制茶厂生产的321053、322053批茶以外形整洁、色泽乌润、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鲜爽而获得红碎茶质量评比第一名,该厂并获厂际劳动竟赛第一名;该场红光制茶厂获得第二名。  相似文献   

20.
广西发展红碎茶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现全区有茶园21000公顷,其中适制红碎茶的大叶品种茶园12000公顷,年产红碎茶5000多吨,近几年来红碎茶年出口换汇达1000万美元左右,成为该区出口的拳头商品之一。现在全区有16个县、市和22个农(茶)场生产红碎茶,已建有大小红碎茶加工厂51个,年加工能力达到8060吨。但是,该区茶叶生产基础差,技术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