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松乳菇罐头保质期内变色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类乳菇属外生菌根性食用菌,能够与松树形成外生菌根。由于松乳菇独特的共生生长方式,离体人工栽培松乳菇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松乳菇的生态需求、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菌丝体培养条件、松乳菇的人工栽培现状及栽培难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松乳菇的离体人工栽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阐明贵州地区发生橙黄色松乳菇、紫铜色松乳菇的生态环境以及影响松乳菇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法调查松乳菇发生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其他大型真菌种类及其郁闭度、温湿度、坡度、腐殖层厚度、土壤类型、pH值等环境因子指标。通过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发生橙黄色松乳菇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发生紫铜色松乳菇植物群落,橙黄色松乳菇植物群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高。在所调查的环境因子中,影响2种松乳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群落坡度、群落植被多样性。本调查结果有助于阐明贵州地区松乳菇的发生机制,为松乳菇的可持续发展和半人工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乳菇是马尾松外生菌根菌,松乳菇的半人工栽培及人工栽培一直不能很好的实现商业化栽培及推广.全体成员2018年至2019年一直在做松乳菇感染马尾松实验,其也是对2016年"江西省吉安地区野生松乳菇半人工栽培试探"继续深入研究.此次实验通过松乳菇母种制备、松树种苗处理、接菌种培养、育苗研究,结果表明:①白毛絮状松乳菇菌丝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松乳菇的分离鉴定及松乳菇与马尾松的共培养研究,以期通过与马尾松共培养实现松乳菇的规模栽培。【方法】试材松乳菇子实体采自湖北恩施天然马尾松次生林,使用组织分离法获得松乳菇菌株,采用r DNA ITS分子鉴定分离菌株的种属,利用One-way ANOVA分析松乳菇接种对马尾松菌根侵染率、苗木生长及氮(N)、磷(P)、钾(K)含量的影响,并利用Duncan法分析马尾松菌根侵染率与松乳菇子实体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 DNA ITS分子鉴定3株真菌均为松乳菇,其在松木屑、棉籽壳等基质上能实现菌丝体的良好生长,属于兼性腐生菌根真菌。松乳菇与马尾松共培养结果显示,3株松乳菇均与马尾松形成外生菌根,在共培养11个月后,马尾松的菌根侵染率均在95%以上,外源接种松乳菇显著增加马尾松的干重、株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P<0.05,下同),与CK相比,接种处理马尾松干重增加5.41%~19.25%,株高增加11.15%~20.59%,主根长增加12.58%~28.90%,侧根数增加34.88%~46.42%,地径增加幅度最大,比CK增加52.63%~68.42%;外源接种松乳菇显著...  相似文献   

6.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由于人工栽培难度大,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很少报道.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贵州两种松乳菇近缘乳菇,为贵州省乳菇近源种鉴定提供方法。【方法】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生长的两种与松乳菇近似的乳菇为研究对象,使用形态学和rDNA ITS区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两种乳菇分别属于鲜艳乳菇Lactarius vividus和红汁乳菇L. hatsudake,两种乳菇在形态学和分子序列上存在一定差异;与松乳菇的同源性分别达95%和93%,在形态特征以及生物、生态学特性上具有极高相似性。【结论】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上对贵州鲜艳乳菇、红汁乳菇等进行鉴定,为外生菌根类珍稀食用菌驯化以及保育促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该菇人工栽培难度大.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用菌.通过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松乳菇的深层液体培养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因素,以及发酵的pH值.试验表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膏.喜中性的生长环境,即最适pH值为7.0.  相似文献   

10.
采用L9(34)设计,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以松乳菇发酵液和鲜牛奶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发酵液25%、鲜牛乳75%、蔗糖9%、接种量3%,采用酸奶制作工艺,42℃条件发酵4h,生产的松乳菇酸奶菇味清香、酸甜适口、凝乳均匀、色泽淡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松乳菇菌丝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以松乳菇菌种(编号NZ1)为供试菌株,设计2组不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菌丝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松乳菇菌丝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新西兰进口PDA培养基。[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进行松乳菇人工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吕梁山乳菇属常见物种的分子鉴定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乳菇属(Lactarius)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为了给山西该类群物种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首次采用基于ITS-DNA片段的分子方法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分布于山西吕梁山针叶林内的乳菇属常见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确认了4个常见物种,即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云杉乳菇Lactarius deterrimus、窝柄黄乳菇Lactarius scrobiculatus和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其中,云杉乳菇为山西省首次记录;这4种乳菇物种在吕梁山地区针叶林内表现出明显的与寄主树种专一性对应关系,即松乳菇只发现生长在油松林内,云杉乳菇和窝柄黄乳菇限制在云杉林内,而毛头乳菇则出现在落叶松桦木混交林内;松乳菇和云杉乳菇是国际野生食用菌市场重要的贸易品种,这2个物种在吕梁山地区针叶林内分布广、产量大,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应列为山西省优先研究和开发的菌根营养型名贵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松乳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采用de novo测序对松乳菇子实体进行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松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菇期(LDG-1)和成熟期(LDG-2)基因表达的差异,并探寻影响松乳菇生长发育相关的主要基因和代谢通路。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7.44G(LDG-1)和7.21G(LDG-2)的分析数据(clean reads)。KOG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松乳菇在幼菇期(LDG-1)和成熟期(LDG-2)具有全面而复杂的基因功能类别。GO富集结果提示,松乳菇在不同生长阶段(LDG-1和LDG-2)的生物代谢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因表达水平与聚类分析显示,ATP酶、多功能伴侣蛋白等家族基因为LDG-1和LDG-2主要高表达基因,在能量代谢与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发现,相较于LDG-1期,LDG-2期有16 7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 635个基因上调,9 154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磷酸化途径是松乳菇幼菇期生长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关键途径。进一步分析显示,MAPK信号通路是影响松乳菇子实体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在促进松乳菇子实体进行有性生殖和调控菌丝体的极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其栽培种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培养基,对2种颜色的松乳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3株松乳菇菌株.并对获得株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是培养松乳菇较适宜的培养基,蛭石、珍珠岩是制备菌根菌栽培种较适宜的基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栽培种培养基培养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分离物,获得了松乳菇接种物。并利用此接种物进行了马尾松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比较了接种处理与对照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松乳菇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松乳菇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高、中、低浓度的松乳菇多糖为材料,分别以免疫器官重量法、碳粒廓清实验法、抗应激能力实验和耐高温实验对小白鼠进行非特异性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小白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低浓度组相比较,脾脏指数有显著增加(P〈0.05);高浓度组与对照组、低浓度组相比较其吞噬系数有显著增加(P〈0.05);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游泳时间上有显著增加(P〈0.05);各浓度松乳茹多糖对提高小白鼠耐高温能力不明显.松乳菇多糖能明显提高小白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滑子菇盐渍加工主要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菇是食用菌加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由于滑子菇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有明显的菇峰期,罐头加工厂生产能力有限,在菇峰期内常常出现原料饱和,以致部分鲜菇因无法及时加工制罐而变质腐烂,菇农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加工盐水菇可以有效解决滑子菇生产的淡旺季问题,缓和市场矛盾。盐水菇即可脱盐加工制罐,也可直接供应市场。盐渍加工需要设备少,技术简单、操作容易,规模可大可小,特别适于边远山区、林区。  相似文献   

18.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柏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柏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进行接种与不接种处理,测定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接种3种外生菌根真菌后促进了柏木幼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其中松乳菇对柏木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土生空团菌和彩色豆马勃;对柏木苗地径生长以土生空团菌影响最大,其次为松乳菇和彩色豆马勃。相关性研究表明,柏木苗接种与不接种处理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的接种处理相关性不同,其中相关系数最小为不接种处理(CK),最大则为松乳菇接种处理。总体上3个菌种生长促进效应最好为土生空团菌和松乳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松乳菇菌丝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与蛋白胨;MgSO4、CuSO4、VB2促进菌丝生长,FeSO4、CoCl2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确定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 g/L,KH2PO40.3 g/L,MgSO40.3 g/L,VB22 mg/L,琼脂20 g/L, pH自然。经过优化以后,在28℃下培养,菌丝生长指数为4055.9。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寻找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从山地松林上采集野生松乳菇,设计5个母种培养基和7个原种、栽培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以及室内、室外和半人工模拟栽培试验,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5个母种培养基均适宜松乳菇菌丝体的生长,最佳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00 g、葡萄糖20.00 g、琼脂20.00 g、蛋白胨2.00 g、硫酸镁1.90 g、磷酸二氢钾3.75 g、VB112.5 mg、水1 000 ml。7个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88%、松木屑10%、糖2%。人工栽培和半人工模拟栽培均可观察到菌丝体的生成。该研究为松乳菇的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