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2015,(5)
在栽培秀珍菇配方中添加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棉子壳,观察其对秀珍菇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可有效替代价格较高的棉子壳,作为秀珍菇生产的栽培原料。随着菌渣比例的提高,秀珍菇发菌期会延长1~3 d,产量也逐渐下降;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发现,试验中菌渣替代棉子壳,经济效益提高0.2~0.3元/袋。  相似文献   

2.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垦早21号”黄瓜为试材,以大球盖菇菌渣和腐熟有机物料为栽培基质,采用大棚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5个大球盖菇菌渣占比不同(分别为0%、25%、50%、75%和100%)的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以及栽培基质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球盖菇菌渣可作为栽培基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渣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大球盖菇菌渣可以提高栽培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栽培基质pH和有效磷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占比为75%和100%的栽培基质,黄瓜植株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黄瓜果实产量显著增加,品质无显著差异。综上,大球盖菇菌渣可以作为栽培基质用于黄瓜生产,且大球盖菇菌渣占比高的栽培基质更适宜作为黄瓜栽培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0,(5)
目的:探究酵母硒对秀珍菇产量、菌盖厚度、营养成分以及硒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秀珍菇栽培料中添加5 mg/g酵母硒,检测秀珍菇的产量与菌盖厚度;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并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子实体多糖;氨基酸、硒含量分别用ICP和HPLC法检测。结果:在栽培料中添加酵母硒,秀珍菇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3.46%;菌盖的厚度是对照组的1.12倍;添加酵母硒不影响子实体多糖含量,但提高了子实体中氨基酸的含量,且对非必需氨基酸的作用效果更好;秀珍菇子实体中硒含量为对照组的14.25倍。结论:在秀珍菇栽培料中添加5 mg/g酵母硒能够有效提高秀珍菇产量,增加菌盖厚度,提高氨基酸、硒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7.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分别设置前期不同菌包重量、菌包培养时间与后期出菇光照强度、通风量和湿度,保持其它培养条件一致使其正常出菇,分析出菇前菌丝培养时间、菌袋重量与搔菌后光照强度、通风量、开袋补水对海鲜菇菌丝恢复、现蕾时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培养110 d,产量最高,达(490.5±26.2)g·袋-1;海鲜菇产量随菌袋重量增加而提高,1.2 kg菌袋产量较高;光照强度会促使菇盖变大,200 lx光照强度下,菇盖适中,产量最高,达(464.5±18.6)g·袋-1;大通风量(每10分钟通气5 min)条件下菇盖明显增大,产量增高,达(465.5±32.1)g·袋-1;补水处理可以增加产量,提高生物学效率,产量达(466.0±25.3)g·袋-1。该研究对确定海鲜菇最适栽培条件,提高海鲜菇的产量与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菌渣部分替代木屑,试验其对秀珍菇生长发育、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时,随着杏鲍菇菌渣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推迟,菌盖颜色逐渐变浅,菌盖和菌柄的硬度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但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杏鲍菇菌渣添加比例为60%时秀珍菇产量最高,生产收益最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较未添加杏鲍菇菌渣的配方显著增加。杏鲍菇菌渣60%、木屑20%、麦麸18%、碳酸钙1%、白砂糖1%为工厂化杏鲍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9.
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冬季发菌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棚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6.34%,大棚栽培与林下栽培的二等菇产量占比相当,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  相似文献   

10.
<正>香菇庆科212子实体单生,菇形朵大,菌盖圆正,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菌龄短等优点,该品种适宜栽培花厚菇。近几年示范栽培,菇农普遍反映该品种产量高、出菇早及菌棒转色不完整等情况。现将栽培该品种应注意的环节及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传统秋菇栽培模式发展到夏菇、高棚架花菇等多种栽培模式。但是栽培工艺需搭建菇架及菌筒人工注、浸水。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林木资源消耗,提高代料香菇竞争力,我们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经济适用的代料香菇覆土地栽生产模式。夏菇覆土地栽大大简化了栽培操作程序,省去搭建菇架及菌筒浸(注)水工本,提高了香菇的品质。其菇形圆正,肉质肥厚结实,菇柄短小挺直,保鲜菇合格率高,商品经济性状好,菇质鲜美脆嫩,市场竞争力强,出菇期长,产量高而稳,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现将其…  相似文献   

12.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玫 《食用菌》2003,25(1):38-38
白灵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又名白灵菇 ,其肉质肥厚、口感细腻、味似鲍鱼 ,有“素鲍鱼”之美称 ,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近年在华北地区发展很快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销售价格下滑。有菇农反映 ,生产白灵侧耳产量低 ,成本高 ,不赚钱。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菇不整齐 ,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一套搔菌管理模式 ,不仅使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 ,且出菇快、整齐 ,朵形好 ,是提高白灵侧耳产量的好方法。现将搔菌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搔菌的时间 栽培菌袋发满菌后 ,继续培养 ,菌…  相似文献   

14.
刘福阳 《食用菌》2016,(3):24-25
对香菇215、606、605及香菇菌株L808进行栽培出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808菌株产量高,朵型圆正,第一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2.5%,可作为主要栽培菌株在闽北进行推广应用;606菌株出菇菌龄短约80 d,产量较高,朵型较小,产量主要集中第一潮和第二潮,占总产量的82.8%,比较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模式的菌株;215菌株产量较高,菌龄长,朵型较大,各潮次的产量比较平均,适合常规大棚栽培模式栽培;605菌株产量较低,菌龄较长,朵型较小,在闽北地区没有栽培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用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的主要栽培基质,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为指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供试鸡腿菇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68%金福菇菌糠、20%棉籽皮、10%麸皮、2%石灰;另外,以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栽培的主要基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蔡俊冲  陈青 《食药用菌》2022,(4):316-319
秀珍菇栽培中易出现菌袋由于培养料中木屑戳破料袋形成微孔而导致杂菌污染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插棒制袋法,以常规制袋为对照,考查秀珍菇发菌和出菇产量情况。试验结果为,与常规制袋法相比,插棒制袋法可缩短发菌时间22.4%,菌袋污染率降低79.3%,前3潮菇产量提高17.8%,总产量提高4.12%。  相似文献   

17.
秀珍菇栽培对出菇管理技术要求高,出菇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根据多年种植管理经验,总结秀珍菇出菇各潮次的管理技术:第一潮菇产量管理最为关键,技术要点包括适时开袋、打冷出菇、菌包割袋、水气管理、适时采收及黄枯病防治等;之后各潮,根据菌包营养、水分消耗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5个不同来源的香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始菇期、出菇产量、子实体商品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庆科212和868单棒产量最高;庆科212、538、808的菇形较好,菇大、菌肉结实较厚、菌柄较短、菌盖直径与菌柄长度比较大;庆科212和538菌龄较短,较适合秋冬菇栽培,且第一二潮菇占比较高,可尝试作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20.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