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夫精深,一直以来大量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国农耕文明.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研究农耕文明的最新成果.主要从农耕文明起源、发展及衰落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农耕文明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继承与弘扬,是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源自于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新时代农民丰收节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新时代农民丰收节对促进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深化农民丰收节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弘扬新时代农耕文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二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人们对“道法自然”思想的认识;三是紧紧抓住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新时代农民丰收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粉垄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采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耕文明发展的探索、对粉垄耕作技术的介绍以及带来的效益分析,提出粉垄耕作技术是农耕方式的革命,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更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建议大力推广粉垄耕作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提出了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耕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业智慧、生态思想等内容,是乡村振兴的灵魂。2022年9月17日,2022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与会学者从农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围绕“岭南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议题进行了一次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交流。学者们主要围绕岭南农业史、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治理及传统村落保护等内容讨论了岭南农耕文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活化利用,推动农业农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19,(20):280-282
面对高校课堂传承农耕文化的困境,分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传承农耕文化的优势,即展示手段多样多样、展示方式直观、叙事方式故事化和价值阐释形象。总结了高校农耕文化博物馆需要把握的原则:一是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并突出高校所立足的区域的地域特色;二是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应该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财力与研究实力;三是高校农耕文化博物馆只有与特色课程相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24日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进行了跨学科、多角度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绿色赞歌     
55年前,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壮举,缔造出了集西方工业文明与华夏农耕文明于一身的农垦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8.
位于衡阳县东境,处于衡阳市城郊的板市古镇,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环境独具特色,极具乡村旅游开发价值。但在其开发思路上,必须把握体验经济能力,全面展示乡村文化景观;突出农耕文明意境,营造农耕文明休闲产品品牌;强调乡村社区参与、农民主体经营。在功能分区上,大致可以划分为板市村农耕文明观光与购物景区、民主村山陂冲传统乡村聚落文明体验景区及何家垅水库区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29日,以"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区域发展"为主题的2011’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在甘肃省庆阳市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融入原生态农耕文明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创新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农业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与历史文化,重点从理论上探讨,基于传统农耕文明,以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业循环生态的打造和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区域化等手段,将原生态绿色农耕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供销各个环节,并以此探究现代农业的创新模式,促进“三农”统一、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耕文化博物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农耕文化博物馆蓬勃发展,并在投资、建设、运营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经费缺乏、人才短缺、制度不全、功能不足等,为此,建议设立农耕文化博物馆发展专项资金、成立农耕文化博物馆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农耕文化博物馆发展联盟、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国农耕文化博物馆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的推进,传统的农耕文明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其传承出现了断裂和危机。以贵州苗族特有的芦笙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传承特征和传承危机根源,探寻传统农耕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3.
3月2日,首届中华农耕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在讲话时指出,农耕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从农业历史遗产中吸取营养,需要继承发扬经历了几千年自然与社会考验的富贵精神财富,只有站在前入的肩膀上,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4.
贾延灿 《古今农业》2009,(4):120-120
由农业部、文化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庆阳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农牧厅等单位承办的“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于2009年9月21至25日在大地流金、五谷飘香的甘肃省庆阳市隆重举行。此次农耕文化节以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区域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如何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生态低碳理念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生态低碳农业的发展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探寻粮食生产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平衡之道;二是追求共同富裕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协同之道;三是赓续农耕文明和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传承之道;四是谱写尊重自然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保护之道。未来应构筑生态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协同机制,完善生态低碳农业的市场融合与价值实现途径,建立农耕技艺与生态低碳农业融合传承体系,形成自然资源与生态低碳农业协调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6.
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碰撞与交融中实现的。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碰撞与交融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原始社会未期部落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春秋战国期间汉民族内部的碰撞与交融;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长达2000余年的碰撞与交融.并论及了这种碰撞与交融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志国 《农业考古》2019,(1):F0002-F0003
2018年11月23日至25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50余家单位的130多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8.
贵州留存有一定规模的山地传统农耕文明。文章在全面分析案例地传统农耕文明存留现状的前提下,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该地活态存留的传统山地农耕文明的现代旅游价值,并进一步通过纯农业运作与旅农融合运作的对比分析,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说明旅农融合如何有效提升传统山地农业效益,而后借助传统农耕文明主客共享理念,构想了一个山地传统农耕文明存留区的旅游脱贫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和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是高等农业院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植物生理学的课程内涵与农耕文明和农业绿色发展紧密相关。为此,构建了“以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为依托,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载体,以培养绿色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围绕课程知识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教师发展平台、学生成长平台、信息拓展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培养有“学农、爱农、兴农”情怀的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古今农业》2013,(4):116-116
2013年9月24日上午,中国农业博物馆庆阳分馆揭牌仪式在甘肃省庆城县举行。揭牌仪式由庆阳市委副书记任燕顺主持,庆阳市市长栾克军首先致辞,随后,庆城县县长辛少波介绍庆城县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中国农业博物馆隋斌馆长宣读了《关于同意庆城县农耕文化博物馆加挂中国农业博物馆庆阳分馆牌子的复函》,并与庆城县农耕文化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