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3.
棉花种植是我乡农户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多数农户棉花产量水平在250公斤/666.7米2以下.我从1999年起订阅〈新疆农业科技〉,从中受益匪浅,成为技术带头的科学植棉示范户,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单产水平始终保持籽棉300公斤/666.7米2以上. 相似文献
4.
5.
棉花的栽培技术,在中国已经讲求了好几百年。现下保定所存的乾隆御制棉花图十六幅中的第一幅到第四幅,就是讲棉花栽培技术的,但是专家对于植棉技术的研究,还 相似文献
6.
7.
唐代继承了前代人在开发与利用微生物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唐末五代韩鄂编纂的农书《四时纂要》博采众长、搜罗宏富,其内容较为翔实地反映出唐代微生物技术的进展。本文基于《四时纂要》中的相关记载,重点围绕大型真菌的栽培及微生物制品的制作技术展开讨论,进而考察唐代微生物技术的传承、进步与...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第7师不断加大棉花杂交棉76厘米等行距稀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由棉花常规品种的"密、矮、早"种植技术转向杂交棉76厘米等行距稀植技术,由棉花高产理论"以密争温"、"以群体增产"向"向光要棉"、"光温互补",提高光能利用率转变,从而实现了机采杂交棉高效优质,但杂交棉保苗问题却日益突显。本文根据生产实践,探讨杂交棉浅播 相似文献
9.
棉田高效复种及立体种植是我国现代植棉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当前棉花比较效益偏低情况下稳定棉花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棉田高效合理复种和立体种植提高了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了棉田综合效益。国内学者提出了利用现代新技术,发展棉田立体种植无公害栽培技术对策,开展棉田高效种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多种棉田高效复种模式。江苏省对棉田高效复种的实践探索也较多,有些地区获得5000元/亩以上的棉田种植效益,但目前有关棉田高效复种和立体种植的系统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栽培体系,这是大部分棉田复种和间套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自推广覆膜植棉技术以来,棉花种植密度一直在增加,为提高单产,一些地区棉花种植密度已突破30×104株/公顷。棉花合理种植密度与当地气候、棉花品种、土壤条件及管理栽培措施相关联。本研究旨 相似文献
11.
古时我国棉花有多年生(G.arboreum L.)及一年生(即现称中棉G.arboreum L.或草棉G.herba-ceum L.)两类。明确记载多年生棉花较早的如晋代(公元265—420年)的张勃吴录说:“交趾安定县(地在今越南北部——作者注;以下括号中的说明均为作者注)有木棉,树高大,实如酒杯口,有绵如蚕之绵也,又可作布。”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的李延寿南史海南诸国傅也说:林邑国(地亦在今越南北部)出古贝树,“其花如鹅毛,抽其緒纺之以作布,与(纟宁)布不殊,亦染为五色,织为斑布。”北宋范正敏遯斋闲览(约著于十一世纪末)说:“闽岭以南多木棉,土入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南宋方勺泊 相似文献
12.
提托夫专家是在1952年冬来到新疆八一农学院的。他到我院不久,除担任教学外,并在大雪纷飞天气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亲自到北疆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等地区部队农场实地勘察,提出了两万亩平均400斤籽棉丰产的建议。当时有些同志对这项建议颇为怀疑,认为连棉柴恐怕也收不到400斤呢。在专家制订丰产技术措施的时候,由于我的业务水平太差,那时也抱着怀疑的心情,认为要在几十斤到百十来斤的产量基础上,一跃而达到平均400斤的大面积丰产,其理论根据何在?但部队各单位首长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如何改良玉米的种植技术,增加玉米产量,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个人多年来的经验,我觉得目前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还是比较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的。二、玉米的种植技术1.精细整地大力推广秋翻整地,要求翻地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结合 相似文献
14.
15.
牧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习水县地处五岭山区,属黔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在发展草地畜牧业时应根据畜禽的种类、利用方式、本地气候、土质等特点引种适宜的牧草品种,或者通过多年试种的经验来选择最适合的牧草品种.就习水县的具体情况而言,如何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粮食作物面积减少严重,进而要求合理选用优质高效且丰产的优良作物品种,优化应用各项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促进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实现粮食全面增收增产目标。基于此,就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