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具有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危害四周龄内的雏鸭,发病急、传染快,常常成批突然发病,1周龄雏鸭死亡率可达90%以上,2—3周龄雏鸭死亡率在50%左右,目前尚无特效化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番鸭细小病毒(MPV)引起的雏鸭发病称为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其发病率为26%~62%,病死率为22%~43%,病愈鸭大部分成为僵鸭,给养鸭业带来一定损失。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以腹泻、喘气和进行性消瘦及脚发软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暴发不明病因的雏鸭肠肝炎90年4月俄罗斯索马地区一鸭场暴发一新临床综合症。120000只鸭,群体死亡率为19%,某些鸭群死亡率高达50-60%,病鸭多为20-30日龄,发病后期,10-11日龄雏鸭也可发病,农场自产蛋和购于市场的蛋孵化的雏鸭发病...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征 《水禽世界》2009,(4):26-27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在国内,以I型鸭病毒性肝炎流行为主,目前国内对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以治疗为主,当雏鸭发病时使用鸭肝炎抗体进行治疗,这样会增加饲养成本并影响雏鸭的生长性能。由于此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最好的方法还是以预防为主。本实验通过鸭病毒性肝炎I型疫苗(CH60株)在临床上的应用,使用鸡胚中和试验对不同剂量鸭病毒性肝炎I型疫苗(CH60株)雏鸭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该疫苗株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情况,同时确定鸭病毒性肝炎I型疫苗(CH60株)适用于该地区雏鸭的最佳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雏鸭病毒性肝炎在我省流行普遍,为了解详情,我们对上虞市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11.
企鹅新城疫强毒人工感染北京雏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分离鉴定的企鹅新城疫强毒(PNDV)经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洋鼻点眼等途径分别人工感染7日龄和14日龄的北京雏鸭,结果只有静脉注射组雏鸭发病死亡,其致死率分别为100%和50%,且自死亡雏鸭脑组织中均可重新分离到PNDV。而肌肉注射组雏鸭和滴鼻点眼组雏鸭于接毒后14天内均未表现任何异常,但可诱导产生较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然而抗体效价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且春脑和脾脏中均未分离到PNCV。试验结果表明北京鸭对PNDV的易感性不强,即使经静脉注射静致死率也随着日龄的增大而降低;而经肌肉注射或滴鼻点眼途径均未能使北京雏鸭发病,且其脑和脾脏的带毒时间不超过14天。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etitis)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且药物治疗效果差,对养鸭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危害,放加强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上海市郊养鸭专业户的雏鸭进行了长时期的观察和诊治C1潜伏期与病症上海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湿度较高、连续阴雨的季节。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4天。突然发病,传染迅速,传播途径是与病雏直接接触,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未发现通过蛋发生垂直感染的,得病雏鸭的死亡率一般在80%~100%,发病2日内为死亡高峰。病鸭的临床症状为;初…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 2007年6月10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某林业局一林场吴某,从辽宁购入雏鸭(商品金定蛋,鸭)1200只。已接种鸭瘟弱毒疫苗,采取地面垫草平养。到6月18日,雏鸭8日龄时开始发病,当天死亡21只,19日死亡46只,而后死亡逐日增多,到第5天死亡272只,死亡率为22.6%。病雏鸭表现下痢、脐部肿大、呼吸困难、气喘等,发病急,死亡率高。吴某将死雏鸭拿到一家兽药店诊断为腹泻,买一些抗菌药物如氟哌酸、  相似文献   

14.
雏鸭发生水中毒闫栋,闫家志(绥棱县寿牧局·152208)雏鸭水中毒比较罕见,近两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雏鸭水中毒。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使养鸭专业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去今两年连续发生5起雏鸭水中毒,1995年发生一起,199...  相似文献   

15.
1987年8月30日,我县长林乡某养鸡专业户由本省南昌县和余干县某孵房购进苏州大麻鸭和本地麻鸭的杂交雏鸭(1~2日龄)850羽,运回饲养9天后发病,初步诊断为雏鸭传染性窦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850羽雏鸭于9月9日开始发病,20日龄时,死亡达高峰,最多的一天死亡76羽,10月15日基本平息,共死亡雏鸭502羽,死亡率为59.05%。  相似文献   

16.
肉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且死亡率高.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仅感染雏鸭,以10~ 15日龄雏鸭发病最多,死亡率可高达90%,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为让广大肉鸭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防患未然,对该病有个明确认识,笔者特将此病的发病及诊断情况总结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具有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等特征。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因此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可达90%以上),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以1型DHV(DHV1)为主,以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及死亡;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能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鸭五种寄生虫病的防治■李术所刘学祥(山东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265400)本人在多年的牧医工作中发现,鸭有5种常见寄生虫病,现将其发病及其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鸭球虫病鸭球虫病,其发病率高达30—90%,死亡率20—70%,以2月龄内的雏鸭发病最多,死...  相似文献   

2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病程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达90%~100%,多见于2—25日龄雏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秋季较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