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玉根 《蚕桑通报》1999,30(2):53-54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育模式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及多种因素的制约,大规模的小蚕共育点,小蚕公司等相继消失,这种先进的饲育模式,应该恢复并得到发展。我场从1985年起在凤桥分场建立了一个大共育室,饲育蚁量在2700...  相似文献   

2.
<正> 我市自1980年开始推行企业化小蚕共育,至今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年来,省、市、县对新建的村级集体标准共育室实行经济补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共育设施的建设进程。全市现有炕房共育室7125个,普通共育室1152个,一季可共育蚕种24万张以上,共育率可达99%以上。当然,共育室作为一个小企业,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问题。笔者根据1991年度本站实施“淮阴市蚕桑生产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的试点工作的初步经验及平时积累的资料,就企业化共育的质量和管理问题谈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市农村养蚕普遍采用了小蚕集体共育和联户共育两种基本形式,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1996年春蚕我们利用分工卸甲乡的机会,对这两种育蚕形式的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调查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卸甲乡陈庄村的集体共育和南徐村的小蚕联户共育,以柏家村5组小蚕散发到各户为对照,具体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正> 一、如皋市小蚕共育的历史与现状如皋市的小蚕共育始于1951年,当时,由互助组推举有经验的蚕农负责。饲育人员由参加户挑选或轮流,实行“共育”。3龄起蚕即分户饲养。共育成本及分配均按种摊派。高级社时,养蚕则按记工和入股土地分配。人民公社体制时,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实行记工分配的办法组织共育。初期数量少,全公社集中共育,由技术干部具体负责指导。随着生产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公社桑场、大队桑场,蚕种数量逐年增多,以场队组织共育,在技术上以场带队,并建立专用共育室。提倡三专一远(专室、专人、专具及小蚕室远离大  相似文献   

5.
李明成 《广西蚕业》2001,38(2):31-33
介绍小蚕共育经验,阐述小蚕共育对实现养蚕稳产、高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亚热带蚕区家蚕饲养环境气温高、湿度大的特点和小蚕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快、蚕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水分与体温散失快、移动性小、抗逆性较弱、趋光性和趋密性较强,广西总结了一整套适合亚热带蚕丝产业的种养技术模式及其技术措施,形成了定饲养温湿度、定蚕座面积、定给桑量、定给食时间和定期消毒防病的小蚕“五定”饲养管理技术,解决了亚热带蚕区小蚕饲养难、蚕体质量差等小蚕饲养的瓶颈难题,为广西蚕桑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设施对小蚕共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都区小蚕共育设施的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共育设施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种桑养蚕是一项短、平、快项目 ,适宜在我县开发。要使项目扎根于凤山县 ,低产、低质的产品是经不起市场冲击的 ,特别是低技术含量和粗放经营、管理的项目更会没有前途。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 ,革除粗放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呢 ?凤山县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农民居住分散 ,养蚕又习惯采用畜禽的养殖粗放方式 ,不乐意接受小蚕共育 ,亩产、单产、质量多年来得不到提高 ,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出现毁桑弃蚕。要想蚕业持续发展下去 ,并形成支柱产业 ,就得推广小蚕共育技术。经近 6年来小蚕共育示范样板 ,效果很好 ,蚕茧单产、亩产及茧…  相似文献   

9.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小蚕共育质量好与差,与蚕体健康度,生命率及蚕茧产量高低,关系极为密切.经深入调查,发现我镇部分共育室在蚕室蚕具等设备条件,小蚕饲育桑叶质量、提青分批、共育龄期及消毒防病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小蚕共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联产承包后为解决一些农户小蚕饲养难问题,相继出现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来满足农户需要,但针对小蚕店销路问题.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这几年我市部分农户自发形成区别于上述二者的一种共育形式——小蚕饲养专业户“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给当前的蚕桑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李仕亚  赵义 《四川蚕业》2003,31(3):39-40
“养好小蚕一半收” ,而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的先决条件。搞好小蚕共育不仅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 ,同时能够省工、省本、省叶。但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更 ,小蚕饲养模式由过去的集中共育过渡到今天的小蚕分户饲养。由于分散经营 ,户与户之间差距大 ,技术指导困难 ,养蚕设施跟不上 ,消毒防病不彻底 ,不加温补湿 ,不精选良桑 ,饲养粗放 ,从而导致小蚕发育不齐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我县蚕桑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 ,认真贯彻县丝绸公司提出的创建蚕桑专业村的号召 ,在 2 0 0 2年春 ,在经过前几年试点摸索的基础上 ,在姚集镇青年村全面推广小蚕联…  相似文献   

16.
黎新进 《广西蚕业》1994,31(2):49-49,46
苍梧县人和镇种桑养蚕主要集中在人和、福传两个村.1993年,这两村有桑日50公顷,养蚕2840张,产鲜茧70多吨,产值60多万元.这里是197d年开始种桑养蚕,第2年该县农业局技术员首先在这里推广小蚕共育,至今已有19个春秋。随着桑蚕生产的发展,这里的小蚕共育室由原来1个增到6个,年共育量由原来不到100张,增到2800多张。1993年平均单张产茧24.6公斤,比不共育的乡镇平均增产6公斤。  相似文献   

17.
推广小蚕共育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在有专用桑园、饲养技术过硬、设备完善的单位或专业户饲养,四龄起蚕第二口叶后,分发给各家农户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效益.小蚕共育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区越来越多蚕区推广了小蚕共育,给蚕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桑蚕业发展速度快,群众技术基础薄弱,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给局部地区的桑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就我区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技术推广工作提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19.
周帅 《四川蚕业》2006,34(2):31-31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一项新型的小蚕共育技术,主要采用家蚕饲育温湿度自功控制系统,操作方便,安全节省环保,值得在重点蚕区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采用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温湿度较为合理、桑叶质量较有保证、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健的一种小蚕饲养方式。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小蚕生理需要的养蚕技术措施,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用工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在江苏已推广多年。但近年来,随着我县乡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蚕业受到环境污染、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蚕技人员带来了新课题。笔者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小蚕共育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改进,供同行们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