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地下仓长期储存稻谷的可行性,解决东北稻谷在我省储存难的问题,延缓稻谷储存期间的品质下降,延长储存时间,结合关中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对扶风杏林储备库现有地下仓进行准低温隔热改造,结合密闭管理,降低仓温和粮温,使稻谷常年处于准低温以下储藏环境中,保持稻谷的储存品质和食用品质,达到绿色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早籼稻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温度、不同储藏条件下早籼稻品质变化规律,在保证其正常储存年限基础上,适当延长早籼稻储存年限,从而安全有效地延缓粮食品质变化,为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和科学轮换提供数据支持。度夏期间,充分利用空调空间控温、局部揭膜控温、埋入风管控制边壁粮温等措施,对试验仓采取"立体式控温"措施,使试验仓粮温达到准低温仓要求。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空调、局部揭膜、埋入风管等措施把试验仓的仓温控制在23℃以下,稻谷脂肪酸值的上升幅度明显减缓,低温(准低温)储藏稻谷可以有效减缓脂肪酸值增速,且无储粮害虫发生,为优化准低温储粮工艺及储备粮科学轮换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北京市储备粮储存年限标准,稻谷储存年限为2年。对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9栋仓房的总量5万吨2004年黑龙江产粳稻谷,进行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的生产性试验。从2004年12月开始到2007年底历时3年,各承储单位根据北京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采用以准低温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科学保管措施,确保了市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目标的实现,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分析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的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提出了针对北京地区的安全储粮优化方案,包括适合的储粮仓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适用的储粮技术。地处北京北部地区的储粮单位,在不配备制冷设备的条件下,采取各种对策,合理控制仓温粮温;平原地区则采用机械制冷降低仓房上层粮温的方法。通过延长稻谷储存年限的生产性试验,探索出实现低成本、全年免药剂熏蒸保管的绿色储粮之路,为首都粮食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的谷物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这个需求,作为国家粮食储备企业,就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努力实现储粮保质保鲜.目前,低温(准低温)储存是解决储粮保质保鲜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围绕储粮低温(准低温)储存这个课题,结合本库实际情况,我们在1998年国家投资兴建的两栋高大平房仓中开展了散装储存晚籼稻粮面覆盖NJB-PVC2003型“高效粮面压盖气体保温隔热毯“、“高分子泡沫板“隔热控温效果对比试验,主要比较这两种材料的控温效果、品质变化及单位成本,为选择符合粮库要求的隔热材料提供依据,也为中央储备粮的安全储存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粮储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低温储粮技术,仓型改造工程技术,CPYC散粮储藏喷油抑尘装置,储备粮品质监测系统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武汉市市级储备粮储存安全,延缓储粮品质下降速率,武汉市市级储备粮各承储单位加大仓房改造力度,将原有的包装仓房逐步改为散仓,储存方式逐步由包装变为散装,机械通风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储粮安全。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机械通风的作用,提高粮食储藏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方气候特点实施准低温储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元  董文章 《粮食储藏》2010,39(6):19-21,27
低温储粮既能降低粮食干物质损耗,保持粮食品质,又可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实现真正的绿色储粮;同时也为夏季仓储保管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中央储备粮日常仓储管理工作中,根据北方气候特点,结合本地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因地制宜,经过不断摸索,逐步总结出一套"冬季冷冻,春抓密闭,夏季通风,秋防结露"的管理模式。使库存粮食常年保持在低温或准低温状态下储存,取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储备粮管理工作规范、经济、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鄂中地区偏高水分晚籼稻谷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通风结合粮面稻壳压盖控温技术,进行了偏高水分晚籼稻谷保水度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仓稻谷水分下降了0.5%,比对照仓水分少下降0.5%;粮食平均温度保持在准低温线以内,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确保了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9.
新疆夏季炎热而且持续期长,为实现准低温储粮,运用热反射隔热涂料、辐射降温膜、双疏制冷涂层、菱镁板四种材料进行隔热密闭试验,均达到了较好效果。试验仓达到准低温储存目的,延缓储粮品质劣变,降低表层发生害虫的几率,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第七储粮生态区,浅圆仓作为新一轮增储扩容主要建设的仓型正在被广泛使用。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东莞直属库于2010年开始探索浅圆仓安全储存早籼稻试验,通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富氮气调等多种储藏技术的综合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储存安全,品质良好,实践应用表明在第七储粮生态区利用浅圆仓储存早籼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高大平房仓屋顶面积大,吸热快,热空气在屋顶隔热层聚集,形成“闷顶”,热量传递到仓内,导致仓温、粮温升幅较快,对储备粮储存产生较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空调对双层薄膜间补冷,形成粮堆与仓房内空间热源的物理隔离,既能节省费用又可在高温季节实现准低温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水分稻谷呼吸强度大,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储藏期间极易发生发热、品质劣变的现象,保管难度较大。但只要把握好储藏的各个相关环节,使各种储粮新技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能掌握安全储藏的主动权,确保中央储备粮稻谷的储存安全、品质良好,实现仓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浅圆仓储存粳稻在云南地区尚属首次,缺乏有效的储粮管理经验。在粳稻实际储粮管理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严把入库质量关,在入仓前及入仓过程中采取多种有效储粮控制措施,严格加强储粮期间科学管理,确保粮情稳定,实现准低温储粮,经过一个储粮周期,粳稻相关质量指标无明显变化,品质良好,实现了大型浅圆仓粳稻长期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14.
新型高大平房仓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实现了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其墙体为5cm聚苯板夹芯保温墙,仓顶为“双层屋顶”,即彩钢板架空屋顶,配备无动力风帽,可实现动态自动排除积热,有效降低了仓温,控温效果显著,实现了高水分玉米安全储存,保持了粮食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苯乙烯(EPS)泡沫板对基建房式仓储存稻谷粮面进行压盖,经过了21个月储存。两年的高温度夏试验表明,试验仓的粮温比对照仓的粮温上升幅度低3—4℃,接近准低温储粮标准,且达到最高粮温上升时间延后2个月,储粮品质仍控制在“宜存”指标内,无黄粒米,害虫密度下降。无霉变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地下仓储粮特性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地下仓气温、仓温和粮温的变化规律,仓湿和粮食水分的变化规律,以及虫霉发生规律,储粮品质变化情况的研究,发现地下仓不同于其它结构形式仓房的储粮特性.根据地下仓的储粮特性,深入探讨地下仓储粮管理的技术规范,达到粮食安全储存和降低管理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苯乙烯(EPS)泡沫板对基建房式仓储存稻谷粮面进行压盖,经过21个月储存,两年的高温度夏试验表明,试验仓的粮温要比对照仓的粮温上升幅度低3℃~4℃,接近准低温储粮标准,粮温上升速度延缓2个月,储粮品质仍控制在“宜存”指标内,无黄粒米,虫口密度减少,未发生微虫物危害等.达到了隔热控温,延缓品质劣变,防虫抑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容易品质劣变,安全保管难度极大。夏季高温炎热时,由于辐射、传导、对流的作用,形成粮堆四周及粮堆表层温度高的热皮现象,高大平房仓仓拱是外部热量传入的主要部位,也是粮堆表面的最大热源。利用屋顶风机控制仓拱温度,利用空调控制仓温,把粮堆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内,创造了准低温的储粮环境,抑制了虫霉繁殖,减少了储粮污染,保证了储粮品质,增加了储粮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华北储粮生态区的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分另q在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开展稻谷储藏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仓房隔热改造、仓顶喷涂反光隔热漆、冬季自然通风降温和夏季机械制冷降温等多种措施优化组合,可以将储藏稻谷的最高温度控制在26℃以下,储藏三年稻谷的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0.7mgKOH/100g,稻谷品质良好。对照仓稻谷最高粮温约为30℃,储藏稻谷两年后平均脂肪酸值小于23.4mgKOH/100g,接近不宜存,被安排出库。因此,这种优化组合技术适合北京地区的稻谷安全度夏储藏,在保护粮库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增强粮油食品安全和推动绿色储粮科技的发展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利用谷物冷却机向偏高水分粮试验仓房的空间输入经过调控的冷气,使储粮平均粮温全年处于准低温状态,有效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延缓储粮品质陈化速度,充分保证中央储备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